咽喉
《国语辞典》:咽喉 拼音:yān hóu
1.位于口腔、鼻腔后面;食道、气管之间,具有多个孔道的囊状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软颚以上,称为「鼻咽」;软颚以下、会厌之上,称为「口咽」;会厌以下,喉部之上,称为「喉咽」。也称为「喉咙」。
2.比喻形势险要,可掌控全局的地方。《三国志。卷四一。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杨洪》:「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2.比喻形势险要,可掌控全局的地方。《三国志。卷四一。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杨洪》:「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咽字在咽喉一词中读平声的确凿證据24例,同时可找到读仄声的證据1例,显然仄读远少于平读,故此建议作诗时咽字在咽喉一词中作平用。具体如下:
例證:平读
- 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 晚唐·曹松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 刁斗严更军耳目,戈鋋长控国咽喉。 唐·许浑 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 已甘鱼父子,翻荷粒咽喉。 中唐·元稹 拜禹庙
- 倒头且拟醉千日,相如渴病乾咽喉。 北宋·晁补之 花林示杨彭年秀才
- 偶引鱼丽试掎角,那知鹤翼振咽喉。 明·崔恒 赠延城君 其二
- 五十官城第一州,东南大道控咽喉。 明末清初·李安讷 题忠原东轩 其一
- 烟岚生翼翅,洞府得咽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奉题惠州王子千太守罗浮纪游诗后并以为赠
- 东南甲财赋,西北控咽喉。 明末清初·施闰章 上总漕沈制台老师
- 潜兵分部伍,归路扼咽喉。 明·孙一元 赠李将军征南十八韵
- 官职朝廷犹耳目,地形中国是咽喉。 明·王鏊 送陈瑞卿之临清兵备
- 地尽东南须保障,江吞吴楚此咽喉。 明·吴时来 秋日登狼山
- 江河自襟带,南北此咽喉。 明·谢榛 送赵太守还任淮安
- 通州控帝州,转饷此咽喉。 明·许筠 通州
- 岂特雄封一马头,重洋天堑此咽喉。 清·胡健 十三澳诗
- 总把春山扫眉黛,别含琼露爽咽喉。 清·黄之隽 古意下 其十一
- 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清末·黄遵宪 书愤 其一
- 瘴雨蛮烟及甬句,毗连绣壤此咽喉。 晚清·缪徵甲 漫兴 其三
- 日级天梯上建州,东南一柱控咽喉。 清·吴之振 琴鹤清风图为李邺园中丞赋 其一
- 地控燕秦开阃域,天分南北锁咽喉。 清·徐宾 游梁诗
- 边忧成腹患,何处扼咽喉。 清·许瑶光 闻长沙被围书愤十六首 其十四
- 形胜燕南第一州,严城百雉扼咽喉。 清·尹伟图 涿鹿
- 酋长西来通职贡,大江东去扼咽喉。 清·余云焕 再抵成都
- 傍列千峰为眼界,合吞三水作咽喉。 清·赵显命 上鳌头山。遇雨。狼狈而还
- 百二雄关踞上头,东来锁钥扼咽喉。 清末至民国·苏启元 潼关
反例:仄读
- 五岭天磨蝎,双江地咽喉。 明末清初·陈恭尹 送朱子成之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