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三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叹
第 6 句因包含“折简,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折简招
第 10 句因包含“九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九曲
第 11 句因包含“五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老
第 16 句因包含“毛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毛骨
第 23 句因包含“初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初服
第 25 句因包含“卜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卜筑
第 6 句因包含“折简,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折简招
第 10 句因包含“九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九曲
第 11 句因包含“五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老
第 16 句因包含“毛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毛骨
第 23 句因包含“初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初服
第 25 句因包含“卜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卜筑
题皇甫文远所藏左司郎中堵炳山水歌 元末明初 · 孙蕡
繁花孔翠时共喜(“繁花孔翠”,底本作“繁华乱翠”,据弘治本改。
),金膏空青人罕识。
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
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折简但见”,底本作“折花频见”,据弘治本改。)。
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
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
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
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
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
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
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
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