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担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担簦
第 4 句因包含“历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历块
第 5 句因包含“斑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斑衣
第 7 句因包含“谢庭玉树,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树枝
第 7 句因包含“玉树,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树连
第 7 句因包含“连枝,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连枝树
第 8 句因包含“玄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玄圃
第 8 句因包含“三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秀
第 12 句因包含“燕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燕台
第 12 句因包含“马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马首
第 14 句因包含“歧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歧路
第 17 句因包含“青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门
第 20 句因包含“麟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麟角
第 20 句因包含“识,凤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识凤毛
第 21 句因包含“池塘,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池塘句
第 22 句因包含“玉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京
第 23 句因包含“倚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倚门
第 24 句因包含“鸿雁南飞,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寄南飞鸿
第 24 句因包含“鸿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鸿雁
第 4 句因包含“历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历块
第 5 句因包含“斑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斑衣
第 7 句因包含“谢庭玉树,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树枝
第 7 句因包含“玉树,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树连
第 7 句因包含“连枝,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连枝树
第 8 句因包含“玄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玄圃
第 8 句因包含“三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秀
第 12 句因包含“燕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燕台
第 12 句因包含“马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马首
第 14 句因包含“歧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歧路
第 17 句因包含“青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门
第 20 句因包含“麟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麟角
第 20 句因包含“识,凤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识凤毛
第 21 句因包含“池塘,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池塘句
第 22 句因包含“玉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京
第 23 句因包含“倚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倚门
第 24 句因包含“鸿雁南飞,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寄南飞鸿
第 24 句因包含“鸿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鸿雁
送李尚宝伯承弟仲连归濮阳 明 · 黎民表
李侯芳誉腾青云,更有爱弟能攻文。
担簦远来游上国,历块丰神倾昔闻。
共着斑衣奉慈母,满挹黄封起为寿。
谢庭玉树乃连枝,玄圃灵芝竞三秀。
兄也委身奉明主,弟也翻飞向林薮。
谁肯咸阳作布衣,却待燕台收马首。
两情去住正堪怜,歧路还逢雨雪天。
尧祠苍莽望中断,濮水潺湲何处边。
青门群公争祖席,知尔思归留不得。
云霄豪举讵为难,麟角凤毛人共识。
池塘别后句应成,宝月流辉在玉京。
倚门予独劳归梦,鸿雁南飞少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