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句因包含“避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避秦
第 22 句因包含“衣,悬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悬鹑
第 24 句因包含“孔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孔融
第 25 句因包含“绨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绨袍
第 39 句因包含“楚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楚越
第 43 句因包含“拜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拜嘉
第 45、46 句因包含“寒谷,邹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寒谷
第 52 句因包含“挟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挟纩
第 62 句因包含“琼琚”,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琼琚
第 65 句因包含“季札”,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季札
第 22 句因包含“衣,悬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悬鹑
第 24 句因包含“孔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孔融
第 25 句因包含“绨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绨袍
第 39 句因包含“楚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楚越
第 43 句因包含“拜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拜嘉
第 45、46 句因包含“寒谷,邹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寒谷
第 52 句因包含“挟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挟纩
第 62 句因包含“琼琚”,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琼琚
第 65 句因包含“季札”,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季札
谢刘纯父(诗中有:「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纯父疑为闽人。)惠布(丛刊本「布」上多「木棉」二字。乙酉时年六十岁作。)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八闽:福建省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宋时始分为八个府、州、军,元分为福州、兴化等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
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江东得此种(江东得此种 「得」,丛刊本作「易」,嘉靖本作「亦」。),亦可致富殷。
奈何来瘴疠,或者畏苍旻。
吾知饶信间,蚕月如岐邠(岐邠:岐,古邑名,今陕西岐山县东北;邠,同「豳」,亦通「彬」,古州名,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彬县、长武、荀邑、永寿四县。)。
儿童皆衣帛,岂但奉老亲(岂但奉老亲 「但」,弋阳县志作「独」。)。
妇女贱罗绮,卖丝买金银。
角齿不兼与,天道斯平均。
所以木棉利,不畀江东人。
避秦衣木叶,矧肯羞悬鹑。
天下有元德,孔融愿卜邻。
绨袍望不及,共裘心自仁(共裘心自仁 丛刊本「心」作「志」。)。
赠我以两端,物意皆可珍。
洁白如雪积,丽密过棉纯。
羔缝不足贵,狐腋难拟伦。
絺纩皆作贡,此物不荐陈。
岂非神禹意,隐匿遗小民。
诗多草木名,笺疏徒谆谆(笺疏徒谆谆 「徒」,丛刊本作「欲」。)。
国家无楚越,欲识固无因。
剪裁为大裘,穷冬胜三春。
拜嘉重感激,触物尤酸辛。
吁嗟彼寒谷,邹律今不神。
三宫坐穹庐,雨雪或十旬。
安得移此惠,飞到君王身。
塞上寒堕指,挟纩谁为温。
人各赐两端,费银二万斤。
大军四十万,谈笑却胡尘。
感君道义交,何异骨肉亲。
可与知者道,众人笑且嗔。
玉案未能报,琼琚情则真。
春秋二百年,币交几君臣。
季札(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之弟,多次推让君位。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一次,他在出使晋国途中,去拜访徐君。徐君见他所佩之剑,十分喜爱。季心知其意,但因要出使七国,未便即时奉赠,但心已默许。不久季子从晋回,去见徐君,徐君已故,季子即将佩剑挂在徐君墓上、以示情谊。)有赠好,千古尚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