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耕,谷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耕谷口
过清平山。有感 明 · 李滉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春川之清平山。即古之庆云山也。前朝李资玄弃官归隐于此山。山有普(普旧本作宝。今依草本为正。后凡与旧本异者。仿此。)贤院。资玄就而居之。号曰文殊寺。庆云之改号清平。亦由资玄而得之也。资玄生长阀阅。风流文雅。冠绝当时。亦尝筮仕。而登显要矣。其于求富贵取青紫。不啻如拾地芥。然乃能辞荣避位。高蹈远引。蝉蜕于浊秽之中。鸿冥于万物之表。住此山盖至于三十七年之久。虽卑辞厚礼。不足以屈其节。千驷万钟。不足以动其心。非有所乐于胸中者。安能如是哉。余读东国通鉴。尝怪史臣论资玄之辞。深加贬剥。至指为贪鄙吝啬。噫。何其甚也。自古。高人逸士如资玄比者岂少哉。然类多出于畎亩之中。草泽之远。其与木石居。鹿豕游。而饭糗茹草。乃其素所积习。而其心安焉。其于长往而不返。固亦无难矣。至若脱屣于声利之场。抽身于纨绮之丛。不怨不悔。终始不变如资玄者。盖绝无而仅有之。斯不亦可尚哉。或谓资玄之去。其迹涉于为名。以是为可贬。则吾又不知其说也。夫枕流漱石。枯死岩穴之名。孰与于纡青拖紫。铭彝鼎。被弦歌之名哉。自世俗之见言之。斯二者均谓之名。而苦乐则悬绝。资玄于彼则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于此则昧昧然就之。以是终其身而不顾。若是而称曰。为名而然。此岂近于人情之论欤。贪鄙吝啬。其亦尚论之当乎。余以是。知其胸中必有所自乐者。而非世俗之云云者。余所以惓惓于资玄者也。史称资玄置田业。为一方农民所苦。夫隐居者。岂皆能上食槁壤。下饮黄泉如蚯蚓然哉。不为卖药与卖卜。则耕田以食其力矣。然则资玄之置田食力。亦何足病焉。而必以是为诟骂耶。此无乃当时士夫之贪荣嗜利。役役于世途者。自见资玄之与己相去。不啻黄鹄之与壤虫。于其心。盖亦有所不平焉。窃窃然伺其所为而摘之。以为隐者之无求于世也。亦以置田业为事乎。相与造为不根之谤者未必无之。则所谓为农民所苦者。安知非此辈所诬耶。昔种明逸之晚节。亦有置田产之谤。然而尚论之士。不过曰盛名难副而已。曰清议惜之而已。安有如今史氏刻害过甚之论耶。前史不阙而甚传之。后史轻信而骤论之。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余观资玄辞就徵表。有曰。以鸟养鸟。庶免钟鼓之忧。观鱼知鱼。俾遂江海之乐。噫。此其为人之胸次。岂世俗譊譊者所能窥其万一哉。余之奉使而来也。过清平山下。问驿吏。知山中有曰清平寺者。疑即古所谓普贤院也。限于严程。不得叩山门访幽迹。聊书此。以发其尝读史而有感于胸中者如右。而继以诗云。
峡束江盘栈道倾,忽逢云外出溪清。
至今人说庐山社,是处君为谷口耕。
白月满空馀素抱,晴岚无迹遣浮荣。
东韩隐逸谁修传,莫指微疵屏白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