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同,一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同一丘
第 3 句因包含“鹤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鹤骨
第 9 句因包含“来,珠还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珠还浦
第 13 句因包含“愧,陶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愧渊明
第 13 句因包含“陶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陶元亮
第 14 句因包含“远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远公
第 18 句因包含“二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老
第 19 句因包含“大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千
第 3 句因包含“鹤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鹤骨
第 9 句因包含“来,珠还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珠还浦
第 13 句因包含“愧,陶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愧渊明
第 13 句因包含“陶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陶元亮
第 14 句因包含“远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远公
第 18 句因包含“二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老
第 19 句因包含“大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千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北宋 · 苏轼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风篁岭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
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
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
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
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大千在掌握,宁有别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