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句因包含“夜,未央”,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夜未央
第 22 句因包含“子猷,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猷竹
第 59 句因包含“裹饭”,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裹饭
秋雨并引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一、《北山文集》卷一○、《历代赋汇》卷八
秋雨踰旬,门巷穷寂,讼百愆之在身,知再生有德中夜感而赋之
岁庚午白露之前夕,燃膏不继,于夜未央,非风非雷,声在四窗
居士醉醒相半,觉寐都忘
横枕听之,则秋雨至于西江也。
卢仝之屋,杂然以鸣;
原宪之枢,飒焉而入。
橐驼之树,振舞而响动
子猷飘萧细集
其初若有若无,类李愬蔡州之肃;
后则若驰若骤,如光武破王寻之急。
少焉再作,风松沸鼎山城百家,想万丝之斜湿。
居士耳受心感,坐而叹曰:辰角未见,孰挽河耶?
然资以入土者,宿种欲
待以流脂者,大田有禾。
丰岁美利,压厉气偏颇,薰嘉味酒醴,畅吾民之笑歌。
是皆助天地,酿中和,予不敢以为多也。
腹疾乎?
苍苔陋室乎?
望舒得天泽之意而离于毕乎?
未必也。
化鱼乎?
柳耳乎?
将瓜烂文贝青玑之实乎?
抑又何足惜也。
虽沟亩之迅流,犹河伯之未溢。
予贫甚,而门外无裹以来者,知子之病未十日也。
然则予何叹?
曰:叹阴晴之递见,寒暑之易流也。
君恩重而身已老,知己厚而心莫酬。
百里者,信九十之始半;
桑榆者,亦何时而可收?
虽使骤漂横落者,尽为孤臣之泪,犹不足以定痛,故不若息群籁,闲清夜,庶予悲之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