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之庶为乎别,别子之适谓之宗。
欲正世以相继,恶群心之异从。
惟君弟之初生,法当似续;
致族人之仰事,礼尽寅恭。
古者列侯,先正其裔。
凡立厥次,乃奠而世。
则斯子也,君夫人以为母;
必有弟也,卿大夫以同制。
宰乎尔族,为始祖以优崇;
适曰大宗,庶后昆之承继。
嗣既云立,礼无不司。
如亲疏之升降,昭穆之尊卑,吉凶之容节,昏冠之威几,族所为者,吾皆主之。
职在成家,绍一宗之本始;
代相纂服,岂百世以迁移。
亦有自异国以肇臻,与是邦而有别。
既处其土,因谓之别。
亦自命其来裔,嫡嫡相仍;
得兼综于小宗,承承不绝。
大抵纲之举,则网不得而乱;
表之正,则影无从而欺。
欲家邑之咸乂,舍宗子以何为?
岂不见鲁国三桓,立其长而统其下;
郑人七族,建其本而率其支?
是知别者别也,父别异于侯氏;
宗者尊也,已尊优于胄子。
以纂其德,以绍其美。
考之《书》,无作室之诮;
在乎《易》,尽克家之理。
彼于国而食采,肇启封疆;
此以族而得氏,嗣承纲纪。
夫然则仰继公子,上尊国君。
正统得以全其贵,同姓无以乱其群。
且异夫三从事之以称宗,易于后世;
庶子贱而不为长,载在前文。
孰若我在九族而贵之,称五宗之上者,无忝父德,克宁家社。
故曰继其祖者,传代不迁,重其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