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连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连璧
第 7 句因包含“连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连璧
第 11 句因包含“不夜,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不夜城
第 30 句因包含“鼓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鼓缶
第 34 句因包含“赤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赤鸟
第 35 句因包含“白虹,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白虹贯
第 37 句因包含“重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重光
第 39 句因包含“扶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扶桑
第 40 句因包含“师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师旷
第 41 句因包含“入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入怀
第 41 句因包含“入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入怀
第 54 句因包含“仲尼”,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尼
第 56 句因包含“秦皇”,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秦皇
第 64 句因包含“流金,铄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流金
第 64 句因包含“铄石,流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铄石流金
第 80 句因包含“鲁阳,挥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鲁阳挥戈
第 81 句因包含“弃杖,夸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夸父杖
第 90 句因包含“披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披云
第 95 句因包含“旸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旸谷
第 97 句因包含“若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若木
第 98 句因包含“丹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丹穴
第 7 句因包含“连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连璧
第 11 句因包含“不夜,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不夜城
第 30 句因包含“鼓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鼓缶
第 34 句因包含“赤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赤鸟
第 35 句因包含“白虹,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白虹贯
第 37 句因包含“重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重光
第 39 句因包含“扶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扶桑
第 40 句因包含“师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师旷
第 41 句因包含“入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入怀
第 41 句因包含“入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入怀
第 54 句因包含“仲尼”,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尼
第 56 句因包含“秦皇”,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秦皇
第 64 句因包含“流金,铄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流金
第 64 句因包含“铄石,流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铄石流金
第 80 句因包含“鲁阳,挥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鲁阳挥戈
第 81 句因包含“弃杖,夸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夸父杖
第 90 句因包含“披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披云
第 95 句因包含“旸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旸谷
第 97 句因包含“若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若木
第 98 句因包含“丹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丹穴
日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事类赋》卷一
日,实也,人君象之而临极者也。尔乃悬象著明,至阳之精。赫矣流珠之状,皎然连璧之形。杲杲始出,旭旭初升。或委照于穷桑之邑,或沦光于不夜之城。既说有冠,亦云抱珥。神号郁仪,火传阳燧。行度惟一,在天无二。或见踆乌,或书王字。既入而息,在中为市。升咸池而擢秀,奄六螭而息辔。玄端而朝,东郊以祭。掌十辉于视祲,梦三分于魏帝。既仲夏而永于火,亦季冬而穷于次。徒闻鼓缶于大耋,讵见翻车之壮士。嘉黄琬之捷对,伟晋明之幼慧。或夹赤鸟而垂谴,或贯白虹而惊异。尔乃观五色,玩重光,对昆吾而临鸟次,入细柳而出扶桑。为学闻师旷之喻,入怀为汉武之祥。比畏爱于衰、盾,识兴亡于夏、商。若夫长留反景,都广无晷,瞻寅宾以东出,历虞泉而西靡。仰夫久照,观乎丽天,同晷既闻于万里,周围亦说于三千。尔其升明星而景秀,逼崦嵫而光戢,揭之既见于仲尼,捧之亦传于程立。秦皇过海,将观其东出;周穆驾骏,欲见其西入。尔其晞光景之暆暆,瞩晷度之迟迟,为君父夫兄之象,测寒暑阴风之宜。岂见流金而铄石,唯观树表而陈圭。若乃阳事不得,谪见于斯,庶人走,啬夫驰。伐鼓用币,击柝萦丝,共抑阴而助阳,终更也而仰之。是知火气之精,阳德之母,称耀灵而号大明,照四方而临下土。蚀因麟斗,行同骥步。挥戈既见于鲁阳,弃杖复闻于夸父。羿曾见射,羲尝为御。或说再中,或云亭午,美葵藿之倾依,伤桑榆之迟暮。至若出苏门,升温源,乍喜披云,还欣负暄。张重对汉明之问,宣父屈童子之言。若夫浴甘泉,出旸谷,既扬光于日观,亦分华于若木。及夫戴丹穴,入太蒙,回女纪而大迁,经离石而下舂。斯皆光景之非盛,未若比王道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