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第一部 鸿 [丰收] [鼓声] [崆峒] [深远、淡泊] 窿 [音蒙] [艨艟,战船] [竹筒] [姓也] [目不明] [倥侗] [懵懵,无知貌] 罿 [音聋。理也] [惺愡] [缝也] [鼓声] [雨泷泷] [缕也,緵罟也] [同叿,言语嘈杂] [音虫。稚也] [水声] [毂铁] [热貌] [肥貌] [音冯。亦浮也] [充实] [木名] [釜属] [鱼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繁体或异体字:嵩崧
拼音:sōng  韵部:

〈形〉
  • 山高
    • 嵩,中岳嵩,高山也。——《说文新附》
    • 嵩,高也。——《尔雅·释诂》
    • 山大而高曰嵩。——《释名·释山》
    • 崧高维岳。——《诗·大雅·崧高》
  • 又如:嵩呼(祝颂皇帝,高呼万岁);嵩崇(高大);嵩峦(高峻的峰峦)
〈名〉
  • 中国山名 。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高峰有三:东为太室山(1,440米),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如:嵩岳之妃(指嵩山神的夫人灵妃)
康熙字典古文:

  • 玉篇》思融切。 (東韻)
  • 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 又姓。
  • 《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 廣韻》息弓切《集韻》《韻會》思融切《正韻》息中切,𠀤音松。 (東韻)
  • 爾雅·釋山》山大而高,崧。《疏》崧,竦也。亦高稱也。《詩·大雅》崧高維嶽。《傳》嶽,四嶽也。《疏》堯時止有四嶽而已,不主中嶽。又云:崧,高貌。此則山高大者自名崧,不主中嶽而言。今之中嶽名崧,或取此以立名也。《韓愈·送侯參謀詩》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註》謂嵩山少室也。
  • 說文》嵩,中嶽嵩山也。《註》亦从松。《通雅》孫愐,徐鉉合崧嵩爲一字,戴侗非之,泥。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中岳,嵩高山也。从山从高,亦从松。韋昭《國語》注云:“古通用崇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山大而高也。各本作巍高也三字。今正。大雅。崧高維嶽。釋山、毛傳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孔子閒居引詩崧作嵩。釋名作山大而高曰嵩。崧嵩二形皆卽崇之異體。韋注國語云。古通用崇字。太平御覽及徐鉉皆引其語。詩序曰。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此崇之故訓也。河東賦。瞰帝唐之嵩高。眽隆周之大寧。嵩高卽崇高也。漢碑曰。如山如岳。嵩如不傾。謂崇而不傾也。中嶽、禹貢謂之外方。秦名大室。漢武帝始謂之崇高山。因以山下戸三百爲之奉邑。名曰崇高縣。武帝紀、郊祀志、地理志、封禪書可證。崇字地裏志作崈。體之小異耳。史、漢或崇嵩錯出。要無礙爲一字。惟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復崇高山爲嵩高山。語大可疑。證以東觀紀。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名爲嵩高山。是則非復崇高爲嵩高。乃改崇高爲嵩高。葢其時六書之學不明。謂嵩與崇別而改之。沿至今日。尙仍其誤。李賢注云。前書武帝祠中嶽。改嵩高爲崇高。前書未嘗有此文。武帝改大室爲崇高。武帝以前但曰大室。不曰嵩高也。崇高本非中嶽之專偁。故淺人以崇爲氾辭。嵩爲中嶽。強生分別。許造說文不取嵩崧字。葢其時固憭然也。崇之引伸爲凡高之偁。大雅。福祿來崇。傳曰。崇、重也。禮經崇酒注。崇、充也。邶風。崇朝其雨。傳曰。崇、終也。皆音近假借。○或問釋山嵩高爲中嶽。非古名嵩高之證與。曰嵩卽崇字。封禪書曰。秦有大室。祠大室嵩高也。此謂秦之大室卽漢之崇高也。釋山之嵩高葢漢人語。非本經。故許嶽字下言大室。不言崇高。从山。宗聲。鉏弓切。九部。此篆舊在岊篆之後。解云嵬高也。必轉寫之誤。今依玉篇移其次。依毛傳、釋名易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