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居遁(共 95 首) 95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923 【介绍】: 五代时僧。抚州南城人。俗姓郭。十四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后至嵩山受戒。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良价。受楚马殷之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后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喜作偈颂,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修习生活。诗僧齐己为作序,广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923 俗姓郭,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14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后至嵩山受戒。曾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龙价。受湖南马殷之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祖堂集》卷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有传。其所作歌偈颂,广行于世。诗僧齐己为之作序。《禅门诸祖师偈颂》、《宗镜录》、《景德传灯录》等书存其诗偈97首,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日常生活。《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师名居遁。生于郭氏。抚州南城人也。年十四。依吉州满田寺剃落。又六年诣嵩岳受具。遁风骨癯。甚视瞻凝。远性夷粹语论英发。初谒翠微不契。至临济亦不契。乃造洞山悟本价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价曰。待洞水逆流即告汝道。遁豁然大悟。研味其旨。悲欣交集。服勤八年。日增智證。价称其能。马氏方据有长沙。兴崇梵坊。闻遁名请。说法于龙牙法济禅寺。僧问。如何是道遁曰无异人心。又曰。夫言修道者。此是劝谕之词。接引之语。从上已来。无法与人。只是相承种种方便。为说出意旨。令识自心。究竟无法可得。无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轨持之名。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易。作么生可持以与人。又可作意。而修得哉。僧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遁曰。待石乌龟解语。即向汝道。进曰。石龟语也。曰。向汝道什么。其僧亦悟。又僧问。大庾岭提不起时如何。遁曰。六祖为什么将得去。又问。维摩掌擎世界。未审维摩在什么处立。遁曰。汝道维摩掌擎世界。其对机峻峭无渗漏类如此。伪梁龙德五年癸未八月示疾。九月十三日夜半。有大星殒于方丈前。诘旦加趺而化。阅世八十有九。坐六十有九夏。 赞曰。予观龙牙偈曰。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舟。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嬴来方始休。君若随缘得似风。吹沙走石不劳功。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皆清深精密。如其为人。疑问翠微临济祖意。度禅板蒲团。机语在已见洞山之后。雪窦以瞎龙死水罪之。龙牙闻之必大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郭氏。临川南城人。年十四。出家于庐陵满田寺。旋诣嵩山受具。因入翠微禅会不契。德山又不契。遂止于洞山。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洞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从此始寤。碌碌众底。八年。楚王马氏承其誉。而敬慕之。请居龙牙山妙济院。负锡而至者。常半千。示众云。夫参学人。须透过佛祖始得。所以古德道。佛教祖教。是生冤家。方有共语分。若透佛祖不过。即被佛祖谩去也。时有僧问。佛祖还有谩人心也无。遁云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么。僧无语。遁云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佛祖成谩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谩人。若透得佛祖过。此人却过于佛祖。始是体得佛祖意。方与向上古人不别。如未透得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得。时僧因问。如何得不被佛祖谩去。遁云即须自悟去。 遁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微云与我将禅板来。遁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济云与我将蒲团来。遁遂过蒲团。济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贞明初奏赐紫伽梨。号證空龙德三年。癸未九月十三日。终于所居院。
共95,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偈颂
禅门所传偈颂,自二十八祖止于六祖,已降则亡,厥后诸方老宿亦多为之,盖以吟畅玄旨也。非格外之学,莫将以名句拟议矣。洎咸通初,有新丰、白崖二大师所作,多流散于禅林,虽体同于诗,厥旨非诗也。迷者见之,而为抚掌乎。近有升龙牙之门者,编集师集,乞馀序之。龙牙之嗣新丰也,凡托像寄妙,必含大意,犹夫骊颔蚌胎,炟耀波底,试捧玩味,但觉神虑澄荡,如游寥廓,皆不若文字之状矣。且曰:鲁仲尼与温伯雪子,扬眉瞬目,何妨言语哉!乃为之序云耳。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⑴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始体」
⑵ 《景德传灯录》作「亦」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
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

学道蒙师指却閒,无中有路隐人间。
直饶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
⑴ 斯二一六五卷作「止」
⑵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饶君」
⑶ 《祖堂集》卷八作「时人尽讲」、斯二一六五卷作「饶君会得」
⑷ 《祖堂集》、斯二一六五卷作「时」

学道先须立自身,直教行处不生尘。
僧真不假居岩室,到处无心即在人。
⑴ 《祖堂集》卷八作「俱言」

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舟。
虽然旧阁閒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又见《僧宝传》卷九。)
⑴ 《传灯录》作「于」

学道先须息万机,将机学道转生疑。
此门广大无遮障,学者虽多达者稀。

一得无心便道情(《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心」),六门休歇不劳形。
有缘不是馀朋友,无用双眉却弟兄。

一得无心便豁空,祇因先圣祖门通。
个中若向三乘学,万劫无因得遇逢。

自体如如任运常,因兹行歇在三湘。
双眉无用是毫相,说处无分舌广长。

自小从师学祖宗,閒华犹似缠人蜂。
僧真不假栖云外,得后无心色亦空(《景德传灯录》作「知无色自空」)
⑴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居」

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长怖碧潭清。
人生若得长(斯卷作「常」)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⑴ 斯二一六五卷作「布」

得道还同未得人,心无胜负自安神。
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能几人?
⑴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悟了还同未悟人」

心空不及道空安,道与心空状一般。
参玄不是道空士,一乍相逢不易看
⑴ 又见《祖堂集》卷二十、《景德传灯录》卷二九。

此生不息息何时,息在今生共要知。
心息仙因无妄想,妄空心息是休时。
⑴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只缘」
⑵ 《景德传灯录》作「除」

劫火曾将无气吹,不劳心力当时萎。
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

人若无心称道情,觑见无明道已明。
人能弘道道能显,道在人中人自宁。
⑴ 《祖堂集》卷八作「识得」

何事朝愁与暮愁,少年不学老还羞。
骊珠不是骊龙惜,自是时人不解求。

了得心源处处安,何须终日对林峦。
玉向火中烧转润,莲华在水叶长干。

扫地煎茶及针把,更无馀事可留心。
山门有路人皆到(斯二一六五卷作「去」),我户无门那畔寻?

或居城郭或居山,得道无心在处閒。
实似小儿归父母,身衣随分补遮寒。


共95,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