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朝代: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5或约717—770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介绍】: 唐荆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棘阳。岑文本曾孙。玄宗天宝初进士。曾入高仙芝幕,任掌书记,至安西、武威;又入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出为嘉州刺史。后客死于成都。工诗,多写边塞风光,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集。
【生卒】:717—770,一说715—769唐诗汇评
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而参早岁已陷孤贫。玄宗天宝五载(746)登进士第(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与行年不合,“三”应为“五”之误),任右内率兵曹参军。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證》。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元辛文房称“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诗》,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官至宰辅。幼丧父,孤贫,笃学。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入安西高仙芝幕,充节度掌书记。返长安,与杜甫、高运等唱和。十三载,复入安西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迁右补阙,后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子中允、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等职。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蜀,表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在幕府。大历三年七月,罢嘉州任东归,阻兵,流寓成都,遂终于蜀。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巧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周紫芝《书岑参诗集后》
参诗清丽有思,殊复可喜。观少陵所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之句,则亦可以得其为人之大略矣。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象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后村诗话续编》
岑参、贾至辈句律多出于鲍,然去康乐地位尚远。《骚坛秘语》
突兀万仞则不用过句,陟顿便说他事,岑参专高此法。《吟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唐才子传》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寒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唐诗品》
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五言古诗从子建以上,方足联肩。古人浑厚,嘉州稍多瘦语,此其所不迨亦一间耳。其他乃不尽人意。要之,孤峰插天,凌拔霄汉,时华润近人之态,终然一短。《批点唐音》
五言豪整,至于姿态,当远让卫、孟。《艺苑卮言》
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选》体时时入古、岑尤陡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伏,取是而已,尤为正宗。五言近体,高、岑俱不能佳;七言,岑稍浓厚。《诗薮》
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俳偶,然音节与唐律迥不同。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襄阳、常侍虽意调高远,至音节,时入近体矣。《诗薮》
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调音节,时有参差。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上。然高黯淡之内,古意犹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诗薮》
高、岑井工起语,岑尤奇峭,然拟之宣城,格愈下矣。《诗薮》
高气骨不逮嘉州,孟材具远输摩诘,然并驱者,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澹自得,其格调一也。《诗薮》
嘉州格调严整,音节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诗镜总论》
岑参好为巧句,真不足而巧济之,以此知其深浅矣。故曰:“大巧若拙”。《唐音癸签》
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诗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诗源辨体》
盛唐五吉律,惟岑嘉州用字之间有涉新巧者,如“孤灯然客梦,寒件掏乡愁”,“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大约不过数联。然高、岑所贵,气象不同,学者不得其气象,而徒法其新巧,则终为晚唐矣。《近体秋阳》
参集诗虽不多,然篇皆峭倬,精思矗起,必迥不同于人,岂惟达夫不中比拟,即一时王、孟诸作手,要之总非其伦。乃千古以高岑称,何其冤也。《古欢堂杂著》
嘉州(五律)句琢字雕,刻意锻炼。《唐诗别裁》
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寒。《唐诗别裁》
嘉州五言,多激壮之音。《茧斋诗谈》
予读嘉州全集,爱其峭茜苍秀,如对终南、太华。其近体略逊古诗。《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北江诗话》
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如《游终南山诗》:“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紫阁云,西入白阁松。”余尝以己巳春夏之际,独游终南山紫、白二阁,遇急雨,回憩草堂寺,时原空如沸,山势欲颓,急雨劈门,怒雷奔谷,而后知岑之诗奇矣。又尝以己未冬杪,谪戍出关,祁连雪山,日在马首,又昼夜行戈壁中,沙石吓人,没及髁膝。而后知岑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云奇而实确也。大抵读古人之诗,又必身亲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七绝)王、李以外,岑嘉州独推高步。唯去乐府意渐远。《三唐诗品》
五言源出千吴、何,叠藻绵联,掞张典雅,如五丝织锦,裁缝灭迹。七言出没纵横,翱翔孤秀,振音中律,行气如虹,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亮,令人神往心倾。边塞萧条,吹笳声裂,刘越石幽燕之气,自当擅绝一场,而格律谨遒,贵在放而不野。律体温如,亦兼绵丽;绝句犹七言本色,而神韵弥深。《诗学渊源》
其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人比之吴均、何逊,盖就其律诗言也,时亦谓之“嘉州体”。至古诗、歌行,间亦有气实声壮之作;《走马川》诗三句一转,亦为创作。《唐宋诗举要》
吴曰:盛唐古风,李、杜以外,右丞、嘉州其杰出者。
共395,分20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沣头送蒋侯(唐·岑参)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显示自动注释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蒋生径
君住沣①水北,我家沣水西。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
饮酒溪雨过,弹棋山月低。徒闻②蒋生径,尔去谁相携。

《唐诗归》:
谭云:“辨”字、“闻”字妙,有宛如一家意(“两村”二句下)。又云:妙在无意中,境事相凑(“饮酒”二句下)。钟云:送别用一首闲居幽适诗,妙,妙!觉世上别离世情之甚。
引用典故:支公
闻君寻野寺,便①宿支公房。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
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瀛奎律髓》:
律诗中之拗字者,庾信诗爱如此。五六眼前事,但安排得雅净。
《初白庵诗评》:五律全首俱拗者绝少。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庾子山尚无律体,非爱拗字也。冯班:齐梁格诗。纪昀:此神究是对偶古诗。不得入之近体。无名氏(乙):穆然幽深。
寄左省杜拾遗(唐·岑参)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显示自动注释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显示自动注释
《䂬溪诗话》:
岑参《寄杜拾遗》云:“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退之《赠崔补阙》云:“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皆谬承荀卿“有所从,无谏诤”之语,遂使阿谀轩佞用以藉口。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预为天下后世虑。
《唐诗广选》:“白发”二语,托兴堪咏。
《唐诗直解》:写得雍容,有体有度,与子美《左掖》诗相敌。
《唐诗归》:谭云:伊、吕之言(“自觉”句下)。钟云:勿忽作颂圣谀语(“自觉”句下)。
《唐诗训解》:首二句言同朝不同曹者。结有体。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多少规讽,寓于浑厚之中。
《唐诗观澜集》:气格苍浑,词旨温远,探得古人赠言之义,直堪与少陵旗鼓相当。
《唐诗别裁》:下半自伤迟暮无可建白也。感叹语以回护出之,方是诗人之旨。
《一瓢诗话》:岑嘉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正谓阙事甚多,不能诊缕上陈,托此微词。后人不察其心,至有以奸谀目之,亦属恨事。
《网师园唐诗笺》:婉而多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摩诘五律能备诸言,嘉州各篇惟工美隽,顾其赋分自天,姿韵绝俗,与王并配,岂有闲言。非有他警,而句字矜琢,体韵安雅,读之令人矜浮之气俱尽,岂非移情盛音也!汪献公曰:结笔犹是温然。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落句有含蓄。何义门:第七反言之,末句自省之词。“自觉”者,问心常有自负也,故是少陵同调语。“花落”则君子渐消,“鸟飞”则智士先去,是皆谏臣所不容坐视者也。句句有两层。纪昀:子美以建言获谴,平时必多露圭角,此诗有规之之意,而但言自甘衰朽,浮沉时世,则诗人温厚之旨也。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或乃缕陈天束阙窜驳此句,殆不足与言诗。无名氏:腹联炼沉思于五字,情景俱到。
《唐宋诗举要》:吴曰:能茹咽怀抱于笔墨之外,所以为绝调。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简析】:
这首诗是赠给杜甫的,当时杜甫任左拾遗。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简析】:
这首诗是赠给杜甫的,当时杜甫任左拾遗。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题注:别本俱作七月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瀛奎律髓》:
“燃”、“捣”二字眼突。
《唐诗镜》:三,四小巧,其格遂降。诗以一字争奇者,非上品也。
《唐诗矩》:开元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学,习老、庄、文、列四子,亦曰道学。此“内学”,或即京师所立之玄学。因见有高道举怔,故后段致意二山人,谓诏书行亦将及。然高道学征之意却不曾叙出,但于言外见之,书家所谓意到笔不到、最有妙趣也。前四句极烹炼之功,后段即成破竹之势,不得以虎头蛇尾目之。三、四是“客梦”时“孤灯然”,“乡愁”时“寒杵捣”,句法却以倒装见奇。此等句若不识唐人倒装之法,鲜有不入魔者矣。
《初白庵诗评》:“然”字太着意,不如“捣”字自然。此等炼字,遂开纤巧之门,贾长江奉为衣钵(“孤灯”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次联二句,开晚唐人。纪昀:“然”字、“捣”字,开后来诗眼之派;“严子”、“件由”,开后来切姓关合之派,皆别派也,而已全见于开宝之时,盖盛极而衰即伏焉,作者亦不自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