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共23,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郑鹏云(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
七言律诗
踏遍槐黄迹已陈,磨穿铁砚暗伤神⑴。
功名有分三生定,时⑵事如棋一局新。
五度秋风曾老我,二分明月正怀人⑶。
瀛东多少观光客,桂籍留题话⑷宿因⑸。
⑴ 编者按:「磨穿铁砚暗伤神」,《师友风义录》、《台湾诗钞》、《广台湾诗乘》均作「江湖落拓一閒身」。
⑵ 编者按:「时」,《台阳诗话》作「世」。
⑶ 作者注:「谓吴澄秋、陈子潜诸广文,均归籍应试。」
⑷ 编者按:「话」,《师友风义录》、《台湾诗钞》、《广台湾诗乘》均作「亦」。
⑸ 作者注:「谓嘉义黄采侯孝廉鸿藻。」
① (作者注:「东亚书院课艺选刻。」)。(七律四首三首)
江干红树不禁霜,秋满长空水满塘。
似尔寒声来荻渚,有人乡思起车箱。
关临塞漠屯刘沔,池筑睢阳忆孝王。
孤馆酒醒天欲暮,斜阳衰草度閒坊。
平沙秋雨冷毛衣,粒食依人早识非。
缥缈晴空排字起,迢遥绝塞寄书稀。
孤城戍角临风泪,落木寒江背雪飞。
枨触弟兄分别后,天涯只影永睽违。
沙眠水宿总相怜,极目平芜下乱烟。
衡浦声沉云漠漠,潇湘愁入雨绵绵。
雪痕印后成千里,霜信衔来又一年。
多少江楼征妇泪,西风落日盼穷边。
① (作者注:「东亚书院课艺选刻。」)。(七律四首 一首)
淮南秋雨黯销魂,归思悠悠自掩门。
疏柳残蝉才绝响,空梁去燕杳无痕。
横塘菰米波千顷,浅渚芦花月一村。
瑶瑟有弦筝有柱,不胜清怨曲中论。
七言绝句
诗成珠玉句惊奇,别馆清樽唱和时。
衣带鲲洋唯一水,春潮有信负归期。
东河佳胜现奇观,溅玉飞琼信一般。
添得文澜光志乘,随风珠玉跃毫端。
石不能言笑口开,读书深处有莓苔。
草鸡莫问当年事,鲲海骑鲸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