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共73,分4页显示 2 3 4 下一页【生卒】:1776—1832 【介绍】: 清安徽泾县人,字景孟,号墨庄。嘉庆十年进士。累官台湾兵备道。究心经学,著意在《毛诗》,广證博考以求本义,成《毛诗后笺》。另有《尔雅古义》、《仪礼古今文疏义》、《求是堂诗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八
胡承珙,字景孟,号墨庄,泾县人。嘉庆乙丑进士,改度吉士,授编修,历官福建台湾道,有《求是堂诗集》。全台诗
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嘉庆十五年(1810)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不久,迁任御史,转给事中,负责朝政之进谏。嘉庆二十四年(1819)授福建延津邵道。道光元年(1821)三月三日调补台湾兵备道,十月十七日正式起用。《清史列传》谓其:「力行清庄弭盗之法,在台三年,民番安肃」,道光四年(1824)十月十二日离台。承珙究心经学,尤专意于毛氏诗传,为清代诗经三大家之一。在台期间,于公馀之暇,完成《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训诂极为精详。另著《毛诗后笺》三十卷,获得评价颇高,奠定其在清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胡氏一生所作古今体诗共一千五百多首,依编年方式编为《求是堂诗集》二十卷,道光十三年(1833)出版。其中第十七卷《东瀛集》,为在台期间所作。以下所录,乃据《清修四库全书》所收《求是堂诗集》,并参考黄得时〈胡承拱与东瀛集〉〖此文刊于《台湾文献》十九卷一期,1968年。〗一文所录诗作编校。(施懿琳撰)
五言律诗
① 此诗又载黄得时〈胡承珙与东瀛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共有乘桴兴,曾邀作伴归。
海云供画本,番雀识儒衣⑴。
为我瓜期误,劳君鹤梦违。
衙斋似僧舍,岁莫好相依(施懿琳编校)。
⑴ 作者注:「台地有雀似脊令者,番人谓之蛮在。」
白发悲何限(作者注:「君近日悼亡。」),青毡计尚疏。
安心原是药,引睡可无书。
园吏今为蝶,溪翁昨献鱼。
加餐须努力,赢得腹如壶(施懿琳编校)。
① 此诗又载黄得时〈胡承珙与东瀛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炎徼时无准,经冬未作寒。
白云蒸海热,碧树裹烟团。
晓市鱼虾贱,丰塍乌雀欢。
郊西逢猎骑,为觅鹿皮冠(施懿琳编校)。
岁事从人问,官声转自疑。
贫缘安命早,病学养生迟。
对客常求药,归装只辨诗。
犹馀几两屐,未了一生痴(施懿琳编校)。
七言律诗
庭院阴阴覆薜萝,尚书祠墓此岩阿。
长才只合从簪笔,晚节犹教学枕戈。
毕竟圣明持法恕,空闻门馆受恩多。
平泉花木浑无恙,几辈西州掣泪过。
何必骚人嗅落英,攀条撷叶试新烹。
鸿园拂石秋还暖,燕寝凝香晚更清。
插帽不妨开笑口,持螯端足了浮生。
为君醉草天随赋,合占沧洲吏隐名(施懿琳编校)。
① 此诗又载黄得时〈胡承珙与东瀛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觚棱昨夜梦瀛洲,踪迹无端出九州。
历历风烟诸岛碎,茫茫星斗四天浮。
题诗剩欲誇奇观,报国⑴何曾效细流。
回首中原青一发,祇应西北倚高楼(施懿琳编校)。
⑴ 编者按:「国」,黄得时〈胡承拱与东瀛集〉作「图」,误。
跕跕飞鸢堕海烟,天涯只在片帆前。
劳生尚欠当归药,浮世原如不系船。
偶学泥鸿留爪印⑴,仍随枥马听牙弦。
故人珍重临歧意,香火寻盟更几年(施懿琳编校)。
⑴ 作者注:「君斋中小雪浪石,予曾题名其上。」
① 此诗又载黄得时〈胡承珙与东瀛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千骑东方且莫论,牧童迎我海边村。
新麰雨足须尤茁,老树风多顶尽髡。
地下有怀输虮虱,天涯无兴寄鹏鲲。
去年今日车箱梦,瘦马频嘶出国门(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