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共27,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查元鼎(1804~?),字小白,浙江海宁人,卒年不详,可能在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出身书香门第,其祖为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元鼎善承家学,少有文名,道光末年游幕来台,当轴慕其名者屡屡争相延聘。但因个性耿介,懒于徵逐名利,故凡有拂其意者便去,不复停留。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事起,查氏途中遇戴军被掳,后蒙林占梅等人营救得以脱险。事平后,遂侨寓竹堑,日以诗酒为乐。晚年遇益穷,而守益坚,著述不辍,颇受竹堑文人尊重,每逢潜园文酒盛会,辄推为盟主。诗歌之外,亦长于刻石,时人以之与擅长治竹的徐木丛并称,有「查石徐竹」的美誉。查氏诗歌以表达心境、反映时事、往来酬唱、课题咏物之作为多;虽然生活窘迫,面临困境,却往往能笑看人生,以丽句写愁,并托寓哲理,藉此消解心中不平之鸣,形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感。平生诗作于戴案时遭焚殆尽;晚年所作,集为《草草草堂吟草》,家贫未能剞劂于世,唯旧稿已佚,今日所见不全。日治时期,《台湾文艺丛志》及《台湾诗报》,曾刊载其诗篇若干,皆许其作必传。此外,林维丞《沧海拾遗》、王松《台阳诗话续编》以及民国五十五年(1966)黄典权于《台南文化》八卷二期所刊《草草草堂吟草》,皆著录若干,或有损益,可相增补。以下所录查氏诗作,主要汇辑上述各项资料编校。
五言律诗
① 此组诗收于《台南文化》,又载王松《台阳诗话》、《台湾文艺丛志》。
凤凰池上客,忽现宰官身。
仙吏皆循吏,良臣作荩臣。
生原慈似佛,死以杀成仁。
夜半文星霣,书空一怆神⑴。
⑴ 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苏子建《堑城诗荟》。
① 此组诗收于《台南文化》,又载王松《台阳诗话》、《台湾文艺丛志》。
移治生韩地,初摅慕蔺怀。
萍踪方惜别,蓬岛又相偕。
逆旅叨分俸,冰衔喜晋阶。
天涯重聚首,樽酒话琴斋。
飒飒逞英姿,萧萧鬓雪丝。
贼刚擒巨丑,律恨失偏师。
碧血鏖兵处,丹心贯日时。
魂归瀛海外,拟赋大招辞(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一别成千古,相知失九皋。
勋名垂绰楔,翰墨重词曹。
诸葛有孙子,哥舒空遁逃。
悲风生日暮,遥奠首频搔。
① 编者按:「裳」,《台南文化》误作「棠」,据《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钞》改。
② 此诗收于《台南文化》,又载《台湾文艺丛志》、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浮家瀛海外,作计太无聊。
西浙萦归梦,东风阻客桡。
鸿飞留雪印,仙侣倩诗招。
隗始金台筑,琴音惜尾焦。
① 此诗收于《台南文化》,又载《台湾文艺丛志》、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诗筒传驿使,情胜陇头梅。
金惯披沙拣,珠曾入选来。
抡元悭桂籍,作吏住蓬莱。
同是饥驱客,相怜磊落才。
① 此组诗收于《台湾诗报》,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君当为世用,我本不求知。
作客来瀛屿,相逢读好诗。
时艰心益壮,语伟格多奇。
啸傲凌沧海,休嫌出处迟。
七言律诗
① 此诗收于《台南文化》,又载《台湾文艺丛志》、吴幅员《台湾诗钞》、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灵鼍⑴击鼓夜支更,淅淅淋淋一片声。
南国雄开东海胜,奇峰峭挟怒涛迸。
可怜浩劫成焦土⑵,已转熙春兆太平。
应是名山乞奇策,故教风雨阻行程。
⑴ 编者按:「鼍」,《台南文化》误作「鳌」,据《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钞》改。
⑵ 作者注:「自竹堑迤北至鸡笼各处,大小村庐皆因漳泉分类,焚烧殆尽,新庄尤甚。吴逆戕官,贼营扎住三貂。余膺聘爽鸠,将穿贼窟而往平之。」
① 此诗收于《台南文化》,又载《台湾文艺丛志》、吴幅员《台湾诗钞》、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本来人是地行仙,露宿风餐不计年。
旭日初升收宿雨,吟鞭已拂又乘船。
客游海外山环海,槎泛天边水接天。
指点兰城烟树际,名崇杨后与王前。
明月清风不值钱,客中消受亦神仙。
俗尘扑面祛千斛,老屋打头寄一椽。
自有啸歌惊户外,漫愁车马冷门前。
悠悠世事无凭准,屈子何须更问天。
富春江上客⑴星孤,故国田园久已芜。
欲报劬劳因负米,谁怜辛苦引群雏。
鳌牵瀛海心原壮,书上秦庭计太迂。
纵是昨⑵非知伯玉,发添斑白叹头颅(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⑴ 编者按:「客」,《台湾文艺丛志》误误作「容」。
⑵ 编者按:「昨」,《台南文化》、《台湾诗钞》误作「晚」,从《台阳诗话》、《台湾文艺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