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杨廷理(共 15 首) 五律 4七律 10七绝 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
杨廷理,字清和,号半缘,又号更生,柳州人。乾隆丁酉拔贡,历官福建台澎兵备道,罢,复起建宁知府。有《知还书屋诗钞》。
全台诗
杨廷理(1747~1816),字清和,一字半缘,号双梧,晚号更生。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人〖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刘汉忠〈杨廷理的「劳生节略」及「东游草」〉,《台湾文献》第四十七卷第一期,台北,1966年、何培夫〈杨廷理开兰治绩及其风范〉,《台湾文献》三十四卷第三期,1983年、杨永智《明清台南刻书研究》,东海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2001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次年朝考一等一名。初任福建侯官知县。分别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十四年(1809),三度来台,前后十六年,即使日后宦海浮沉,其心思始终不离台湾,可说是清代治台官员中,最熟悉台湾事务者。先后曾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建台湾府知府、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噶玛兰通判等多种职务。第一次来台时,适值林爽文、庄大田起事,廷理以招募义勇,守城有功而累升道台,后因侯官任内亏空褫职,谪戌伊犁八年。第二次、三次来台,除击溃海盗朱濆,平定淡水的漳、粤、泉分类械斗外,其力主开发噶玛兰,关系台湾开发颇钜。其经历之广可谓历来游宦之罕见者,此所以许乔林许之曰:「祈连万里,台澎三至,游岑嘉州未到之境,创蓝鹿洲未建之勋哉!」(许乔林《知还屋诗钞》序)  廷理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升任台湾知府,随即主持岁试,并委由海东书院掌教曾中立编辑优等文章,亲自校订,以为课艺,计有《台阳试牍》初集、二集、三集,并重刻《柳河东先生集》,著作有《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噶玛兰节略》一卷及《叙刊年谱》。生前自刊诗集九种,包括《西来草》、《东归草》、《南还草》、《北上草》、《再来草》、《双梧轩诗草》、《东游草》,另有未刊本《候虫吟》,于林爽文之役中佚去。道光十六年(1836),杨廷理第五子杨立亮请许乔林据各集重加汇辑刊刻,稍删其涉应酬者订为《知还书屋诗钞》十卷,内含《西来草》三卷、《西来剩草》一卷、《东归草》一卷、《南还草》一卷、《北上草》一卷、《东游草》一卷、《拾遗草》一卷及附录杨廷理自撰年谱《劳生节略》一卷,其中《拾遗草》三十首是他从书箧中拾得《候虫吟》的片稿。台湾省文献会所印《知还书屋诗钞》除包含上述《诗钞》十卷、《劳生节略》一卷外,尚有附录《再来草》一卷、《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山噶玛兰节略》一卷、补遗诗(包括《噶玛兰厅志》、艺文总集《峤西诗钞》、《三管英灵集》、《柳州文艺集》中偶关杨廷理之诗作,凡未见于《知还书屋诗钞》者一并录入)、补遗文。  今此处所用版本即以文献会出版《知还书屋诗钞》为主。诗钞中或有增字、缺字者,于注中标示出;又诗钞中点校者对该诗作之按语,亦一并附上。诗钞每卷皆清楚地载明时间,且诗注甚详,或引前人之诗、佛典、道书等,或记个人生活琐事,种种丰富的生活经验,皆在其诗注中毫无隐瞒;而卷名以「西来」、「东归」、「南还」、「北上」、「东游」为题,更表明了他的官辙无定,四方奔驰的浮宦生涯。廷理在台之诗作主要见于《东游草》中,时间为嘉庆十一年至十八年(1806~1813),其前自序云:「予以诗纪事,据事直书」,又云取司空图《诗品》之语,作品以「实」、「率」为期,因此《东游草》可说是记录杨廷理开发噶玛兰心路历程的重要作品。(余美玲撰)
五言律诗
① 此诗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柯培元《噶玛兰志略》〈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为议澎民赈,劳予百战身。
风波惊乃觉,天佑祷逾神。
浪息鱼龙静,光开日月新。
不知漂泊者,曾有未安人(余美玲编校)

① 此诗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柯培元《噶玛兰志略》〈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风急难为定,纵横东吉洋。
惊人千顷浪,抚己九回肠。
云气倏开爽,天心宁混茫。
不波殊可庆,恋阙敢相忘(余美玲编校)
⑴ 编者按:「宁」,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蒋镛《澎湖续编》、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幻」。

① 此诗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柯培元《噶玛兰志略》〈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利涉惟忠信,姱修无一能。
望洋情绪怯,飞渡眼花腾。
宦海原如此,惊涛见未曾
嗒然何所恃,方寸实堪凭(余美玲编校)
⑴ 编者按:「惊涛见未曾」,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惊心得未曾」。

① 此诗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柯培元《噶玛兰志略》〈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渐见月如昼,金波万里宽。
参差鱼舍远,高下浪花寒。
夷险皆前定,驰驱敢畏难。
嗟予还泛泛,久矣绘图看
⑴ 编者按:「昼」,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画」。
⑵ (作者注:「甲辰(1784)予尝作观海图。」)。(余美玲编校)

七言律诗
绥定晓行 清 · 杨廷理
七言律诗
月伴长庚向晓明,烟光澹沱隐岩城。
薄寒未厌征裘重,长路偏知客骑轻。
塞树森森含翠色,溪流曲曲送泉声。
到来了却公家事,一盏清樽话短檠。

漫兴 清 · 杨廷理
七言律诗
看云玩雪六年闲,人笑粗疏自笑顽。
钓艇不来伊丽水,芒鞋谁上格登山。
一庭枯柳留空影,尺幅虚花伴醉颜。
车马追陪边塞久,此心未信出天悭。

城中即事 清 · 杨廷理
七言律诗
半日坚冰半日泥,牵车走马涴轮蹄。
风开翠盖松舒秀,鸟啄青条柳破荑。
檐溜倒垂新束笋,土膏初动旧方圭。
遥知堑道颓山雪,泼眼琼瑶处处迷。

九日晨起闷坐 清 · 杨廷理
七言律诗
① 作者注:「八月十六日雨,至此日上,中间晴不及五日。」此诗又载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此首以下至〈畏雨〉收于《知还书屋诗钞》〈补遗〉。
斜风密雨到重阳,忆到身家百感茫。
觅句了无新意味,从公难改旧衷肠。
潮声远近喧清梦,虫语周遭近小床。
毕竟似僧还是客,披衣起坐费思量(余美玲编校)
⑴ 作者注:「夜梦人以『恭城留任』四字,封贴宅之后门。」

① 此诗又载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陈汉光《台湾诗录》。
匝月秋霖不肯晴,中宵屡起看云情。
升田甲容迟丈,输运仓储耐缓徵。
溪涨泥深肩负苦,雷奔电掣鬼神惊。
剧怜一片光明影,却在亭云暗里行(余美玲编校)
⑴ 编者按:「披」,萨廉《噶玛兰厅志》作「报」。

① 此诗又载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陈汉光《台湾诗录》。
六五光阴弹指中,遐陬三至效孤忠
云霞过眼都陈迹,冷暖随人亦苦衷。
歧路叠更心倍小,流言难禁耳须聋。
功名青史知非偶,未信苍颜得转童(余美玲编校)
⑴ 作者注:「《宋史》谓韩琦孤忠,每赖神助。予于噶玛兰不畏瘴疠,亦然。」

其二
七言律诗
欣偿夙愿历深山,自在寻吟暮雨湾。
权勇不矜心坦荡,猛宽相济语雍娴。
三灾恰共黎番苦,二端平分水月间
审处熟思凭一己,几回搓手怅维艰(余美玲编校)
⑴ 作者注:「庚午(1810)夏,五围火,后继以飓报,二灾幸无大害。」
⑵ 作者注:「庚夏浊水溪循故道,中秋见月。」

其三
七言律诗
忆承恩命感惭俱,荐历升阶眷独纡。
鞅掌卅年因偊步,黾皇一念凛公趋。
缘深瀛海频经度,梦契臞仙屡仗扶
差喜精神犹满足,卑官雅称白髭须
⑴ 作者注:「予以丙午(1784)渡台后,每遇疑难事,即梦与清臞老人对话。」
⑵ (作者注:「时得委署淡防信。」)。(余美玲编校)

其四
七言律诗
重思建树到瓯闽,一片丹心总欲伸。
拓土开疆经岁月(作者注:「予往来驻办九阅月。」),锄奸勘乱辑民人
雪霜饱尽消中热,风雨漂馀会首春
仕路崎岖随运转,伊谁禄富我偏贫(余美玲编校)
⑴ 作者注:「予以奏委查办斗案渡台。」
⑵ 作者注:「兰境风雨,冬月最盛,予上元日重到,恰逢晴霁。」

畏雨 清 · 杨廷理
七言律诗
① 此诗又载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陈汉光《台湾诗录》。
一日阴晴屡看天,晚收伊始兆丰年。
扬花恰遇秋阳暴,撷实频惊宿雨绵。
手执瓣香虔拜祷,心悬釐祝凛冰渊。
浮云终惜东风扫,枉使愚忱苦自煎(余美玲编校)

七言绝句
将抵洞子头阻水 清 · 杨廷理
七言绝句
沿岭松杉鸟道斜,炊烟起处辨人家。
西风夜雨连宵泊,饱听滩声走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