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魏晋释僧肇(共 1 首) 四言 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14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京兆人,俗姓张。少年为人佣书,历观经史典籍,尤善《老》、《庄》,及读《维摩诘经》,遂出家。以擅长般若学著称,名振关辅。为鸠摩罗什主要弟子之一,先后在姑臧和长安从师译经。撰有《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并注《维摩诘经》。
全晋文
肇,京兆人,以庸书为业。后为僧,师事鸠摩罗什于姑臧。寻从入长安,住逍遥园。弘始中为姚兴所害,有集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京兆人。史不书氏。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经史子集。尤善庄老。年十二。为沙门。名震三辅。罗什在姑臧。往从之。什与语。惊曰法中龙象也。于是携以归关中。居逍遥园。详定经论。四方学者辐辏。设难交攻。而肇迎刃而解。众皆厌服。时有道生道融僧睿。皆师罗什。号童寿之门四圣。肇初著般若无知论。什见之曰。吾解不谢子。文当相挹。刘遗民得之。以呈远公。远公搏髀叹。以为未尝有也。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注维摩经。什化去追悼之。又著涅槃无名论。皆妙造精微。姚兴敬重其笔札。使颁传。义熙十年殁。寿三十二。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趍负入关抗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不流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䘐。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返。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因出大品之后。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馀言。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因以呈远公。远乃抚机叹曰。未常有也。因共披寻玩味更存往复。遗民乃致书肇曰。顷餐徽问有怀遥仰。岁末寒严体中何如。音寄壅隔增用悒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瘁。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去年夏末见上人波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慇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但闇者难晓犹有馀疑。今辄条之如左。愿从容之暇粗为释之。肇答书曰。不面在昔伫想用劳。得前疏并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戒节顷常何如。贫道劳疾每不佳。即此大众寻常什师休胜。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灵鹫之风萃乎兹土。领公远举。乃是千载之津梁。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什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日夜匪懈。邕邕肃肃致自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梵本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新奇。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集。馀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且至趣无言。言则乖旨。云云不已竟何所辩。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肇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及什之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厉。乃著涅槃无名论。其辞曰。经称有馀无馀涅槃。涅槃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之幽宅也。而曰有馀无馀者。盖是出处之异号。应物之假名。余尝试言之。夫涅槃之为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升。量太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眇渀惚恍若存若往。五目莫睹其容。二听不闻其响。窈窈冥冥谁见谁晓。弥伦靡所不在。而独曳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乃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为之缄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经曰。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终无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无證。论曰。涅槃非有亦复非无。言语路绝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也。岂虚构哉。果有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故不可得而无耳。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万累都捐。故与道通同。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而无功。故至功常在。与道通同。故冲而不改。冲而不改。不可为有。至功常在。不可为无。然则有无绝于内。称谓沦于外。视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泊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此乎冥会。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不亦邈哉。其后十演九折。凡数千言。文多不载。论成之后上表于姚兴曰。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晓。故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依被苍生垂文作范。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眇茫希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之所测。肇以微躯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付公门下十有馀年。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但肇才识闇短。虽屡蒙诲喻。犹怀漠漠。为竭愚不已。亦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不幸什公去世。咨参无所。以为永恨。而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决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一日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颇涉涅槃无名之义。今辄作涅槃无名论。有十演九折。博采众经托證成喻。以仰述陛下无名之致。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玄门班喻学徒耳。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如其有差伏承旨授。兴答旨慇勤。备加赞述。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其为时所重如此。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四言诗
鸠摩罗什法师诔 十六国 · 释僧肇
四言诗
夫道不自弘,弘必由人;俗不自觉,觉必待匠。待匠故世有高悟之期,由人故道有小成之运。运在小成,则灵津辍流;期在高悟,则玄锋可诣。然能仁旷世,期将千载,时师邪心,是非竟起,故使灵规潜逝,徽绪殆乱。爰有什法师者,盖先觉之遗嗣也。凝思大方,驰怀高观,审释道之陵迟,悼苍生之穹蔼,故乃奋迅神仪,寓形季俗,继承洪绪,为时城堑。世之安寝,则觉以大音;时将昼昏,乃朗以慧日。思结颓网于道消,缉落绪于运。故乘时以会,错枉以正,一扣则时无互乡,再击则嵔嵏垒归仁。于斯时也,羊鹿之驾摧轮,六师之车覆辙,二想之玄既明,一乘之奥亦显。是以端坐岭东,响驰八极,恬愉弘训,而九流思顺。故大秦符、姚二大王,师旅以延之,斯仁王也。心游大觉之门,形镇万化之上,外扬羲和之风,内盛弘法之术,道契神交,屈为形授。公以宗匠不重,则其道不尊,故蕴怀神宾,感而后动。自公形应秦川,若烛龙之曜神光;恢廓大宗,若曦和之出𣞒桑。融冶常道,尽重玄之妙;开邪悟俗,穷名教之美。言既适时,理有圆会,故辩不徒兴,道不虚唱,斯乃法鼓重震于阎浮,梵轮再转于天北矣。自非位超修成,体精百练,行藏应时,其孰契于兹乎?以要言之,其为弘也,隆于春阳;其除患也,厉于秋霜,故巍巍乎荡荡乎,无边之高韵。然隘运幽兴,若人云暮,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乎大寺。呜呼哀哉!道匠西倾,神轴东摧。朝曦落曜,宝岳崩颓。六合昼,迷驾九迥。神关重闭,三途竟开。夜光可惜,盲子可哀。罔极之感,人百其怀。乃为诔曰:
先觉登霞,灵风缅邈。
通仙潜凝,应真冲漠。
丛丛九流,是非竞作。
悠悠盲子,神根沈溺。
时无指南,谁识冥度?
大人远觉,幽怀独悟。
恬冲静默,抱此玄素。
应斯乘运,翔翼天路。
既曰应运,宜当时望。
受生乘利,形标奇相。
襁褓逡远,髫𫍧逸量
思不再经,悟不待匠。
投足八道,游神三向,玄根挺秀,宏音远唱。
又以抗节,忽弃荣俗,从容道门,尊尚素朴。
有典斯寻,有妙斯录,弘无自替,宗无疑族。
霜结如冰,神安如岳,外迹弥高,内朗弥足;
恢恢高韵,可模可因,愔愔冲怀,惟妙惟真。
静以通元,动以应人,言为世宝,默为时珍。
华风既立,二教亦宾,谁为道消?
玄化方新。
自公之觉,道无不弘,灵风遐扇,逸响高腾。
廓兹大方,然斯慧灯,道音始唱,俗网以崩。
痴根弥拔,上善弥增。
人之寓俗,其途无方。
统斯群有,纽兹颓网。
顺以四恩,降以慧霜,如彼维摩,迹参城坊。
形虽圆应,神冲帝乡,来教虽妙,何足以臧?
伟哉大人!
振隆圆德,标此名相,显彼冲默。
通以众妙,约以玄则。
方隆般若,以应天北,如何运邅,幽里冥克?
天路谁通?
三途永塞。
呜呼哀哉!
至人无为,而无不为,拥网遐笼,长罗远羁。
纯恩下钓,客旅上摛。
恂恂善诱,肃肃风驰,道能易俗,化能移时。
奈何昊天,摧此灵规,至真既往,一道莫施。
天人哀泣,悲恸灵祗。
呜呼哀哉!
公之云亡,时唯百六。
道匠韬斥,梵轮摧轴。
朝阳颓景,琼岳颠覆,宇宙昼昏,时丧道目。
哀哀苍生,谁抚谁育?
普天悲感,我增摧衄。
呜呼哀哉!
昔吾一时,曾游仁川,遵其馀波,纂成虚玄,用之无穷,钻之弥坚。
跃日绝尘,思加数年,微情未叙,已随化迁。
如可赎兮,留之以千!
时无可待,命无可延,惟身惟人,靡凭靡缘。
驰怀罔极,情悲昊天。
呜呼哀哉
⑴ 《广弘明集》二十六,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