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吴大澂(共 7 首) 五律 1七律 24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赴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四
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人。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有《恪斋集》。
词学图录
吴大澂(1835-1903)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江苏吴县人。同治,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善诗文,精书画、金石。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等。
维基
吴大(1835年—1902年),原名吴大淳(因避清穆宗名讳,而改名大澂),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官员。吴大澂于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生于苏州双林巷。道光二十九年(1849)与兄吴大根一同参加县府试。翌年兄弟二人赴昆山应院试。咸丰元年(1851年)考取县试第七,府试第九名。二年去金陵参加乡试落第。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补行江南乡试,吴大澂中式第三名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光绪三年(1877)山西、陕西饥荒,吴大澂从天津购得高粱7000石以赈灾。又自己前往灾区,参与救灾。在当地与乡绅合作设立磨厂,存活灾民。光绪六年(1880)授三品卿衔,吉林督办。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防务,训练马步新军。又创设了机器制造局,制造弹药,鼓励移民拓殖。光绪十一年(1885年),诏赴吉林,先会见宁古塔副统容山,后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使臣重勘珲春黑顶子地边界,援咸丰十一年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收回侵界,“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任内与张之洞联名反对葡萄牙侵占澳门香山。试图阻止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不果。光绪十四年(1888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二月,上表要求尊奉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为“皇帝本生父”,遭到慈禧太后公开斥责。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自请率领湘军出关应战,战败于海城,罢归,返回湖南,不久受命开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再降旨,将其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年六十八。《清史稿》有传。
五言律诗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七言律诗
和煦天光杂嫩寒,阴晴不定计程难。
土膏滋润泉回抱,山脉纵横气郁蟠。
万户烟稠村路滑,一犁雨足水田宽。
老农不识绣衣使,笑指鸣驺是大官。

细雨濛濛泻绿渠,时逢野老担园蔬。
万竿修竹萧疏影,半坞长松僻静居。
茶市将忙初试剪,秧田未插尚悬锄。
个中别有王维画,一树梅花一草芦。

广雅书院联 晚清 · 吴大澄
对联
同学尽知名士,不远数千里而来,讲贯切磋,实为两粤英才渊薮;
置身作何等人,愿闻二三子之志,文章勋业,须用六经根柢工夫。

史可法祠联 晚清 · 吴大澄
对联
何处吊公坟,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
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招贤馆联 晚清 · 吴大澄
对联
叶公好龙,真龙必出;
伯乐相马,凡马皆空。

挽曾国荃联 晚清 · 吴大澄
对联
率湘军转战一十八行省,论三朝将相名臣,难兄难弟;
为晋邦全活数千万灾黎,宜百世子孙食德,尔公尔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