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子实。自号松堂。系出密阳。世居善山之省谷。曾祖讳好问。世祖朝。生先生于京第。自幼器度卓荦。绝出等夷。五岁。丧考。七岁。丧妣。十岁。丧祖妣。十二岁又遭祖考丧。先生以承重。庐于墓侧。服阕。习武艺。射必命中。勇能超越墙屋。十七。随上谥使李世弼赴帝都。二十一。从都元帅李克均征建州。二十二壬子。中武科。除司仆。调宣传官。道逢剧贼。以计伏之。救得行旅百馀人。甲寅。入直禁中。中夜不寐。忽嘘唏流泪曰。驰马试剑。一勇夫事耳。人而不学。何以为君子。便有决归之志。会成庙升遐。燕山嗣位。先生适见燕山手射成庙所养鹿殪之。大悸于心。即日谢病。挈家归乡里。后之尚论者。以为当时最先见机。惟松堂云。卜筑于洛江之上。尽弃前业。折节读书。一日。请学于新堂郑先生鹏。新堂知先生有质可大受。激而进之。谬曰。子武人。读书何为。对曰。悔却颠沛迷涂。欲读书知向方耳。新堂以大学授之曰。学问之道。在格物致知。宜精读此书。先生退栖凤山僧舍。熟读不辍。新堂与朴斯文耕。往访谈问。新堂举手指冷山曰。彼山外。复有何物。先生不能答。新堂曰。子之读书未精。宜更读之。先生唯唯而退。不省所指。更读数月。恍然觉曰。此山之外。复有山。宁有他物。以此复于新堂。新堂曰。乃今知子之读书之功也。道在迩而求诸远。格致当从切近底用力透得。不必别求高远。仍与往来留止。益勉以性理诸书。讲劘浸灌。甚有相长之乐。及中庙改玉。朝廷肃清。而先生犹无宦达意。己巳。除宣传官。谢恩即归。庚午。有倭警。以助防将赴昌原。冬罢防还。辛未。又除宣传官。不赴。甲戌。除黄涧县监。为治简静。一境大安。丙子。褒迁江界府使。戊寅。又以政最。擢拜通政大夫,义州牧使。未至。移除同副承旨。再转至左副。久司喉舌。出纳惟允。屡侍经筵。裨益亦多。权忠定公橃。为都承旨。启曰内医提调。大典只云承旨兼之。都承旨例。非古也。承旨朴英。精通医药。请使兼带。监剂御药。先生固辞不居。时议两美之。己卯春。升兵曹参判。时静庵先生。得君行道。诸贤满朝。人皆拭目翘治。而群小之不容于清议者。积忿伺衅。阴蓄祸心。先生独炳其将剥之渐。遽引疾退归。静庵诸贤。饯于都门外。同郡朴龙岩云。谒先生。先生欣然曰。何相见之晚也。与之偕行。至无极驿川上。先生吟一诗曰。无中春意柳先知。白发江山不欲欺。六载静闻天嘿嘿。何时刮目见几微。书于片石。示龙岩。仍投诸水。盖寓其烛几之微意。而不欲人知之也。既归。先生谓龙岩曰。闻成之名。久矣。愿与之相见。成之者。金真乐堂就成字也。龙岩见真乐谓曰。松堂道大德崇。浑然冲瀜。为东方理学之宗匠。吾辈执经问难于门下。则幸矣。真乐初未信。勉应曰诺。龙岩告于先生。先生即命驾约会于月波亭上。谈论移日。真乐告龙岩曰。若非吾子。吾其虚死矣。遂行弟子之礼焉。夏。见差圣节使。不敢辞造朝。拜同知中枢。秋。赴帝都。季冬。竣事还。诸贤皆罹祸。先生亦被驳降一资。除佥枢。庚辰。为金海府使。辛巳。加罪士类。先生亦削职还于家。府民金亿济。以尝负讼怨之。诬告先生与庆州府尹柳仁淑谋去执政。拿鞫被酷刑。先生初不知端由。后知亿济所为。悉暴赴任后一未见仁淑及亿济讼屈之状。乃得脱。反坐亿济焉。先生舁归旧居。愈绝意当世。专心所学。丁酉。衮,贞之党败。士类稍稍进用。始还授先生职牒。戊戌。拜庆尚左道兵马使。庚子三月二十一日。卒于营。享年七十。返葬于善山北面官洞坤坐之原。配贞夫人广州李氏。都承旨世匡之女。有一子曰居易。生员。娶郑新堂女。生二子。长曰敦复。生员参奉。次曰敦仁。参奉。女二。适士人金昌凤进士南守正。敦复之孙敬吉。佥枢。敬吉曾孙准世。承文正字。敦仁之孙敬祉。登武科。深被孝庙知遇。有痛饮黄龙之志。卒官左尹。其孙守刚。宣川防禦使。外裔则韩兴君李汝发,判书李基夏。仍父子为大将。先生尝手写大学经一章。附以诸儒之论。常目在之。又著大学两图。第一图。以格物为知之始。致知为知之极。诚意为行之始。正心修身为行之极。以明穷此理体此理之要。以齐家为推之始。治国平天下。为推之极。以明推此理之验。第二图。左书格致诚。为心上工夫。当中大书正心二字。为统知行该本末之枢纽主宰。右书修齐治平。为正心中流出。在江界时。又著白鹿洞规解。祖述朱夫子。而补以诸儒说。末又自为跋。反复晓释。以教江之士民。从而化之者众。其他诗文。散轶殆尽。今其载于渊源录者。特大鼎之一脔。而不尚藻绘。苍蔚俊爽。率皆玩心透理之语。斯可见先生之性情气像。夫何必多乎哉。先生晚年。学益高。道益明。容仪粹盎。表里洞彻。觌德者醇醉。质疑者冰释。四方学者。翕然归之。如大谷成公运,一斋李公恒。皆尝远来请业。而其终始成就之者。真乐与其弟久庵就文,朴龙岩暨冶川朴公绍是已。呜呼。自古豪杰之士。一朝脱去旧习。勇返正轨。为百世所尊仰者。独有早悦孙吴之横渠夫子。而惟先生亦尝驰骋武事。跅弛不羁。禁直一夜之泪。遂为道学之根基。回车复路。累篑成山。毅然以圣贤事业。杠功一身。卒为间世之真儒。非天下之大勇而能之乎。虽谓之横渠后一人。非过也。至若出处行藏。惟义与俱。无愧于古哲。其亦贤矣哉。先生学问之正。造诣之深。当时诸贤之论备矣。退溪李先生。撰龙岩碣文曰。见松堂朴先生于京师。问知为学大方。又曰。善之一州。前有吉先生之风节。后有朴松堂,郑青松之道义。晦斋李先生诔先生曰。天不丧斯文。东隅尚有人。渊源元有自。英迈又超伦。轩冕浮云外。吟哦逝水滨。穷探极遐妙。高步入真纯。风月无边景。乾坤满眼春。一源观浩渺。万物总熙淳。又曰。迟暮时逢泰。风云道更屯。丹心天北极。素发海东漘。未展陶镕手。宁同矍铄臣。有言传士类。无福叹生民。成大谷祭先生曰。河岳钟灵。辰象降精。异人间出。千载一鸣。又曰。闭室探经。咀吮道腴。非惟沿流。乃讨厥源。宫墙数仞。允得其门。苏斋卢公守慎。撰李一斋碣文曰。闻松堂朴先生有道重研。至一善久在函丈乃归。而于本领上有契焉。栗谷李先生经筵日记曰。许晔谒李浚庆。浚庆曰。今人皆以道学推赵公光祖。而朴公英,郑公鹏。世无知者。何欤。晔曰。不特朴,郑。近日闵公箕。学行俱备。人无知者。浚庆曰。子欲比闵箕于朴,郑耶。噫。宗儒如晦,退,栗。名贤如大谷,苏斋,东皋。去先生之世不远。而其所尊敬而称述之者如此。则先生之为先生。可想于千载之下矣。先生既殁。邑人营书院于江岸。以吉冶隐,金佔毕,郑新堂及先生并享。黄涧,江界。亦皆立祠祀之。今上丙寅。相臣建请己卯诸贤中学问名节特异者十人。赠职赠谥。上从之而先生与焉。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圣朝尊尚表阐之典。至是而无馀憾矣。先生后孙命宅。以朴进士益龄所为状。来请请谥之状于在鲁。在鲁谢非其人不获。则谨据元状及渊源录兼广采他书之可徵者。补其阙漏。釐其讹舛。组成次第而归之。曷敢曰能摹写先生。只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尔。
共28,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五言律诗
偶吟 明 · 朴英
五言律诗
步出三更夜,乾坤月正中。
竹深双叫鹤,天远一声鸿。
身落乌山北,心清洛水东。
早知閒兴味,何必强尘踪。

杂诗 其二 明 · 朴英
五言律诗
早起山中寺,松窗对月明。
瓦霜留浩彩,墙竹送寒声。
晓鼓星初散,天涯黛已横。
此时无限意,付与作丁丁。

其三
五言律诗
洛水渔竿客,逢秋强独吟。
幽思探往古,青眼照来今。
江阁炎将歇,山庄雨欲霖。
心怀虚了遣,樽酒共谁斟。

其四
五言律诗
载魄无心客,何烦得热方。
杨公圆体弱,随子觉身防。
康节安窝室,拾遗吟草堂。
古今随分处,养拙稳江乡。

禅语畏残漏,说中还破中。
香烟通竹坞,新梵动松风。
万轴华严说,一身寤寐功。
谷神应不死,载魄转无穷。

七言律诗
偶吟 其一 明 · 朴英
七言律诗
十载居然似地仙,閒来不敢废诗篇。
蓬扉晚闭沧江口,白酒常倾细竹边。
幽兴每寻松径日,野怀长与镜湖天。
平生多幸知閒事,堪把渔竿占得眠。

其二
七言律诗
送目春山是惜花,湖边閒看柳丝斜。
扁舟把钓尘缘少,茅屋安贫逸事多。
浊酒一瓶天地小,高谈尽日宇宙赊。
儿孙晚报清明是,悟得清明杏粥家。

五言绝句
戍边 明 · 朴英
五言绝句
细竹岩头绿,山花日暮香。
一杯高逸啸,江海客怀长。

石首滩口号 明 · 朴英
五言绝句
野色烟中隐,滩声月下寒。
秋风吹不尽,幽兴溢江干。

次金成之(就成) 明 · 朴英
五言绝句
有象非为有,无形不是空。
实中知是实,功外莫寻功。

杂诗 其一 明 · 朴英
五言绝句
本是无真色,如何说黑白。
年光疾似飞,长作异乡客。

实腹真常在,虚心道亦存。
不劳施寸刃,谈笑定乾坤。

七言绝句
次曹世虞韵 明 · 朴英
七言绝句
孤村门对极平芜,江近纤尘无更无。
雨歇云消须着眼,清风明月古难图。

戍边 明 · 朴英
七言绝句
绝域南陲海气昏,兜鍪金甲老王孙。
无心麟阁题名字,家在洛东江上村。

洛上吟 明 · 朴英
七言绝句
无中春意柳先知,白发江山不欲欺。
六载静闻天嘿嘿,何时刮目见几微
⑴ 朴龙岩手记云。己卯春。余自洛城陪先生还乡。到无极驿川上。先生吟成一绝云云。书于片石示余。仍投水。是先生见几之作也。是时。赵静庵诸先生。皆饯别于都门外。

偶吟 其一 明 · 朴英
七言绝句
湖海堂堂八尺身,谁人牵挽入红尘。
朝来默料平生事,坐对青山一笑新。

其二
七言绝句
四十才过五十初,人间无用一籧篨。
馀生只合刘伶醉,散步江湖堪打鱼。

其三
七言绝句
我亦痔瘖早野谋,南来偶卜近沙鸥。
风花雪月浑奇胜,一卧江山十八秋。

其四
七言绝句
人间曾惯浅深杯,又怪年来任作为。
一片林泉容几许,希夷视听十分思。

其五
七言绝句
閒来无事卧林端,静里幽怀用酒宽。
莫笑我言因醉后,春花着雨更宜看。


共28,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