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共1165,分5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生卒】:1627—1702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浙江嘉兴籍,字星期,号巳畦。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叶燮,字星期,号横山,嘉善人。康熙庚戌进士,官宝应知县。有《己畦集》。清诗别裁集
字星期,江南吴江人。康熙庚戌进士,知宝应县。著有《已畦集》。○先生论诗,一曰生,一曰新,一曰深,凡一切庸熟陈旧浮浅语须扫而空之。今观其集中诸作,意必钩元,语必独造,宁不谐俗,不肯随俗,戛戛于诸名家中,能拔戟自成一队者。○先生初寓吴时,吴中称诗者多宗范、陆,究所猎者,范、陆之皮毛,几于千手雷同矣。先生著《原诗内外篇》四卷,力破其非,吴人士始多訾謷之,先生没,后人转多从其言者,王新城司寇致书,谓其“独立起衰”,应非漫许。维基
叶燮(1627年—1703年),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叶绍袁之幼子。四岁时,其父授以《楚辞》,即能成诵。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初授宝应知县,康熙十四年,因得罪长官,遭罢职,遍游四方。晚年定居吴江横山,世称“横山先生”,有弟子沈德潜等人。晚年游历各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著有《原诗》四卷、《己畦诗文集》二十一卷。已畦诗集·序
善诗者可以教天下,不善诗者不可以治一身。夫同是诗而称善,何也?温厚韫于内而奇邪无所容,荐朝庙则礼乐兴,达宴享则宾客洽,训胄子、畅风谣则人材成、民俗茂。故其教广大。及于既衰,以僻戾之气扬剽浮之声,不自审量而咎运会之不我与,怨诽交作,显干世患。施诸赠答,则侧媚其辞以为贽,犹惕惕然虑迎合之不工。人己之间,无一不致其薄。诗之日底敝陋,又何尤乎?上之功令不及诗,下又无圣人以删之,其亦重不幸也已!叶子星期刻《已畦诗》数卷。受而读之,乃大异乎世之作者。非异也,其屏挡俗习涵蓄者,素自小学以至涖官,复自被谗以至归隐,终始一志,不戚戚以伤和,亦不翘翘以希福。中吴一壑土室,萧然道古之风,去营饰以为至足,故发之于诗者刚而不可掩也。苏子以亢直,屡摧挫熙宁时,其持论谓人患不能刚,不患刚不合道,「太刚则折」,真小人语耳。使苏子在今日,未必遂免摧挫,而其论决不改于初。然则刚之为道,于诗尤无害,星期知之矣。暇日尝与余论器,嘅天下囿于器中,虽有至人,举莫能外,恒有遗弃群物、葆真静治之思。余曰:「不然。器无心而适用,不用则窳。历世千百而不穷者,人运之也。复何病于器乎?」才如星期,见于世者惟诗。用之已隘,又不以鸣国家之盛,而使含光铲彩、摇曳山泽之间,诗教之兴也何时欤?夫星期则未得辞其责尔。槜李曹溶撰,时康熙甲子小春日。叶星期西南行草·序
星期与余别,十二年矣。性不耐为吏,经岁而拂衣。俯仰侘傺,无以申写其孤愤,郁邑之气而一寓之于诗。顷归自岭南,顾余于垩庐,留连信宿,出示《西南行草》。屐齿所历,既极登临览观之胜,其所与酬倡往还又多海内倜傥磊落不羁之士,而诗之奇皆足以发之。余读既竟,顾谓星期曰:「近人称诗者多矣,而倾吐怀抱、大放厥辞、排突奡兀、不名一家,未有与子颉颃者也。请子述所以工诗之旨,起余懵瞀,可乎?」于是星期扺掌语余曰:「放废十载,屏除俗虑,尽发箧衍所藏唐、宋、元、明人诗,探索其源流,考镜其正变。盖诗为心声,不胶一辙。揆其旨趣,约以三语蔽之,曰情、曰事、曰理。自《雅》《颂》诗人以来,莫之或易也。三者具备,而纵其气之所如,上摩青旻,下穷物象,或笑或啼,或歌或罢,如泉流风激,如霆迅电掣,触类赋形,骋态极变,以才御气,而法行乎其间,诗之能事毕矣。世之缚律为法者,才荏而气苶,徒为古人佣隶而已,乌足以语此!」余闻之,抚几而叹。旨哉斯言,足以砭俗学之膏肓、破拘挛之痼疾矣!遂与促席品次古人之诗。星期持论卓荦,多否而少可,谓千馀年间,惟少陵、昌黎、眉山三家,高山乔岳、拔地耸峙,所谓豪杰特立之士,馀子不足儗也。余因三复星期诸作而求其囊括众有者,则铺陈排比、顿挫激昂类少陵,诘屈离奇、陈言刊落类昌黎,吐纳动荡、浑涵光芒类眉山。缘情绘事,妙入至理而自娴古法。其才气之纵轶,宁或涉于颓放险怪、为世所诟姗,而必不肯为局缩依傍之态。甚矣星期之学,能不愧于其言而卓然自成为一家之诗者也!兹将游语溪,偕孟举吴子为唐、宋、元诗选,且谓选诗告竣,即专肆力于古文辞,以蕲合于先正作者。夫诗与文,道一而已。以星期之才,日进而不止,更数年后,东南称文章钜手、为后起领袖者,舍星期其谁与归!余虽学殖荒落,愿俟星期集成,援笔而序之。京口棘人张玉书撰,时康熙丙寅上巳后十日。补刻已畦先生诗·序
国朝初,吴中诗人沿钟谭馀习,竞为可解不可解之语以自欺欺人,病在荒幻。既又矢口南宋,家石湖,户剑南,有队仗而无气脉,病在纤佻。于少陵之鲸鱼碧海、昌黎之巨刃摩天、东坡之万斛原泉随地涌出,胥失之矣。我师已畦叶先生起而挽之,作《原诗》内外篇四卷,于源流升降之故昌言剖析,一一警聋振瞆以觉众人。而先生所自为诗,务拔奇于寻常艺林之外,意必正也,辞必警也,气必盛也,径必深而韵必流,神必行也,而规格器局一归于正大高明,与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万斛原泉随地涌出之旨遥相印合,斯为已畦先生之诗也。已昔王渔洋司寇寓书先生,谓众人之诗如水母,以虾为目;蟨不能行,得𤝙𤡣负之乃行。是必假他人之目为目、他人之足为足。先生镕铸古昔,卓然成家,庶为斯言之立云云,诚能赏伯牙之琴弦者。旧时镌版,阅岁既久,渐多遗失,存者间有字画磨灭。今曾孙昭九、元孙叔蕃访求原本,重为补刻,而先生诗集焕然聿新,知我师之有后,能使祖泽之久而弥光也。彼名家子弟,清门零落,即视祖考著述为无用之物而弃之者,闻昭九父子之风,其面热面惭而翻然自悔也夫!乾隆癸未冬长至日,长洲门人沈德潜谨撰,时年九十有一。(䤸入:周沛)
五言律诗
避暑无奇策,清游遣昼眠。
閒情消觉地,热客谢林边。
溪转听蝉换,风柔趁柳圆。
野花随一径,入处得初禅。
刹古沿兴废,微尘数(上声。)蔚蓝。
萝烟舒自合,竿影动如探。
意冷钟初寂,香閒壁尚含。
一方澄倒碧,生意满寒潭。
城市何妨近,云林得此孤。
多生灯宿火,小歇坐侵蒲。
对镜身疑幻,看花梦不无。
回思经历处,冉冉愧长途。
静阅浮生理,拈来总是讹。
尘缘争半偈,妙法印双蛾(古德于临去秋波得悟。)。
原树窥檐远,墟烟隔水多。
幽寻回策晚,凉月在藤萝。
烟月相依久,招携到处频。
每逢把酒地,自笑看花人。
潭影空能住,山容旧得新。
华堂深烂熳,萧瑟有吾真。
怪石惊腾壁,疏花艳照筵。
酒人回旧梦,词客遁初禅(是夕有谈禅者。)。
雁影寒迟月,霜华悄逼年。
凭栏无限暮,送尽隔江船。
渌水千竿竹,名山万轴书。
花香粘别袂,松影落当庐。
客久萍踪习,怀孤绮梦除。
江天风雪近,好整旧柴车。
一片摇池翠,千丛绣石林。
药苗幽入槛,竹韵冷浮琴。
望月残边老,听鸿断处深。
后时天际去,忆得暮云心。
白首重携笈,循墙旧扫门。
恩深心自泪,事往舌徒扪。
远道时谁古,高山近益尊。
金焦几席上,此意孰能论。
百尺桐阴合,幽生绿野閒。
经纶深北固,丝竹薄东山。
未卸忧时鬓,长凝正俗颜。
传家几褥席,叠舞锦袍斑。
回首升沉梦,如流燕越年。
半生门再及,廿载榻频悬。
宛转腮虚曝,竛竮足不前。
西州华屋泪,几度欲回鞭(追伤礼存先生。)。
珍重为霖望,平泉寄竹林。
暑消来澹泊,坐隐得高深。
冰雪文存骨,江山气获心。
独惭游滞子,感发夏虫吟。
忆握吴台手,迟君枳树门。
交惟真作合,心为别难扪。
小艇双双出,诸峰历历尊。
要离冢畔路,异代几追论。
两桨维江阁,安仁正赋閒。
炊菰张故榻,启刹宛家山。
感旧淹分手,祛愁待破颜。
忽惊秋气近,庭绿有微斑。
最怕秦淮柳,长条似往年。
半帆收落照,两点别双悬(谓金焦。)。
披氅思江上,馀霞落槛前。
风流何处数,北固有吟鞭。
堂北千竿竹,何须别觅林。
风归兰径暖,月贮画帘深。
兔苑今谁主,夷门忆此心。
晨风零露泫,怕奏黯然吟。
握管知谁健,由来惜羽毛。
迟杯论将相,拔剑出蓬蒿。
缺月依人冷,冲风束马高。
忆君高卧处,云压系横舠。
圣主资天赉,元臣协梦新。
抚辰千象辟,忧国一灯亲。
帝谓通衾影,民瘝洞里邻。
召南风被远,宁复数邠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