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丁宝光(1872~1903),讳朝炳,名朝勋,字式勋、锡勖,号士雄,又号筱澄。为鹿港进士丁醴澄二子。自幼资聪敏,长辈多以大器视之。光绪十七年(1891)入彰化县学为邑庠生。光绪十九年(1893)与蔡谷元之女蔡槎结婚。丁家与蔡家为当时鹿港的名门望族,丁蔡联姻,婚礼极隆重,为时人所称羡。甲午战起,丁宝光随族人归返祖籍泉州陈埭避难;事平后,曾返鹿港,流连岁馀后又返回陈埭。此后,于当地设塾教授宗族后辈,并为陈埭家乡宗族撰写赞文、祭文,及重修祖祠、家祭、墓祭等序文,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逝世止。丁氏书法娟秀,曾用馆阁体抄录〈史记本纪〉、〈圣祖御批通鉴纲目全录〉。与鹿港著名诗人洪弃生为忘年之交,两人经常吟诗唱和,诗中流露出相知相惜之情谊;亦与鹿港文人施梅樵、许志坤有来往。返鹿期间,曾加入「鹿苑吟社」,其诗文作品,有:〈诗抄〉(完稿于1893年)、〈吟香山馆什作〉、〈对联作品〉、〈论文习作集〉、〈孙太尊观风课稿〉等。〖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1年。 〗以下诗作辑录自《洪弃生先生遗书(二)。寄鹤斋乙未以后披晞集》、林文龙编《台湾诗录拾遗》。
七言绝句
古风
① 编者按:原题〈和诗〉,今题为编者所拟。
驱山驾海回波涛,叹君才思逾黄滔。
楚词湘怨满秋水,屈子问天日慅慅。
我来东海将归去,与君剪烛忘更曙。
江山离乱不可言,家国迁移岂知处。
铸错十州罗绍威,魏地日削何所归。
钟仪屈作南冠隐,相对英雄泪满衣。
感君意气最磅礡,锦城岂恋⑴蜀中乐。
庾信无心赋小园,何逊有诗留东阁。
大荒晦迹又埋头,乾坤身世等泡沤。
中原恢复放翁志,唐室兴亡杜甫愁。
年年萧寺怀齑饭,四海一心思治乱。
五岳游踪虽未通,九寰形势已知半。
强作诗人恨且长,那堪异域托徜⑵徉。
一朝文物沦殊俗,万里江湖望帝乡。
健飞我亦伤摧⑶抑,得子文章壮行色。
台山千载有传人,大名且满江南北。
⑴ 编者按:「恋」,《台湾诗录拾遗》作「羡」。
⑵ 编者按:「徜」,《洪弃生先生遗书》(二)误作「徬」,据《台湾诗录拾遗》改。
⑶ 编者按:「摧」,《台湾诗录拾遗》作「推」。
① 编者按:原题〈和诗〉,今题为编者所拟。
瀛东奇士蔚高藻,抱膝閒吟俱绝好。
太息神州半陆沉,长⑴随徐福栖仙岛。
我来海上已生桑,知君欲托烟霞老。
不作蜀中扬子云,美新剧秦留文草。
故国⑵河山举目非,功名心事今已违。
化机却从南华悟,一身如蝶如梦飞⑶。
琅环有奇谁得见,赏真君识庐山面。
过访双扉借异书,放眼雄观⑷无厌倦。
我闻洪朋夙工诗,家学传人深可期。
况有茹古含今识,中西图史左右披。
书生未洗弹冠念,气冲牛斗吐光燄。
可叹今无张茂先,谁发丰城地中剑。
中原时局非昔年,蚕食割据争垂涎。
帝主伤心方失所,元龙应笑我求田。
叹君秃尽毛锥子,家山啸傲才如此。
海外何日来虬髯,泪冷英雄肉生髀。
⑴ 编者按:「长」,《台湾诗录拾遗》作「身」。
⑵ 编者按:「国」,《台湾诗录拾遗》作「园」。
⑶ 作者注:「君有〈读庄子书后〉,孙太守萼斋称:『其文亦似《庄子》,一片化机。』」
⑷ 编者按:「观」,《台湾诗录拾遗》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