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共114,分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介绍】: 明河间府献县人,字厚齐。崇祯间诸生。诗学苏轼。遭逢乱世,多感时伤俗之语。有《花王阁剩稿》。花王阁剩藁·序
昔欧阳子序梅圣俞诗,有穷而后工之语,予窃非之。周末板荡诸什,不能跻诸清庙生民,而少陵、稷、契自许,岂必借彼羌村、巫峡之寄兴哉?诗之工不工,不系乎穷达明矣。今观景城纪公之诗,而知欧阳子之言,未可尽非也。诗皆明季天崇间作,忧时感事,多怫郁沈痛之音,然而每有事外远致。盖尝综论有明一代之诗,其伪体毋论已,其稍有气骨者,每变而卒不能自胜。何者?无事外之致也。明之季也,党于朝而社于野,一二笃志古处之士,出言而不自知其过激也。公安、竟陵兆其先,云问西泠泄其后。其既泄而莫可遏,则有力者弗能收也。故必不得已而宁,取桐城钱饮光之诗,以为能稍敛浮响云尔。木荣于春,落于秋,而飘萚之音,焜黄之色,反足以增天趣者,惟其间寂之感人深也。予曩尝与吾友钱萚石论田间集,谓北方诗人无其比。萚石因言阮旻锡夕阳寮集可以相竞。及取阮集观之,乃闽人也。然其诗亦不及田间远甚,而北人之集,在其时竟无可举者。今观是集,虽视田间多寡不同,要其峻泠孤峭,可以相视而笑矣。集本六卷,既散佚,此其残藁也。然萧寥无多之境,与所遇正相称。君子论诗,至明末诸家,其音哀以思,比于乱矣。谓庶几河间训典之区,尚有诗在也。其必自此集乎? 乾隆四十一年秋八月,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纂修官年家后学大兴翁方纲序。花王阁剩藁·跋
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所居曰花王阁。盖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生平忧时感遇,一一托之于诗。崇祯辛巳,尝手自编次为六卷。越岁壬午遂易箦。旋遭兵燹,原本燬焉。顺治中,先曾祖母于地窖败簏中得藉物残纸一束,检之,乃焚馀剩。藁既蠹烂断碎,又皆旭素狂草,涂乙纵横,不尽可识。邑中惟五公山人喜作草书,先祖携使辨别,以意属读,仅得诗一百馀首,题曰花王阁剩,藁藏于家。其作诗年月不尽可考,亦随理随录,不复编次云。 乾隆甲子十月,曾孙容舒重录谨识。
五言律诗
惨淡孤城闭,群凶正合攻。
日沉兵气外,风起战声中。
旷野无人觉,荒榛有路通。
潜行吾尚怯,嗟尔虎狼丛。
处处残骸拄,腥风拂面过。
天心宁好杀,人事或干和。
一骑飞摇鞚,中宵唤渡河。
傥然哀痛诏,急遣减催科。
下第经三度,胡为又此行。
本来非隐逸,未敢薄功名。
良友怜同病(同寓九人皆报罢),高僧不世情(是夕寺僧置酒为毷氉之会)。
灯前相劝勉,切切到天明。
出世犹难免,弥伤住世心。
乾坤无地隐,兵火入山深。
一笑忘相约,三生恐莫寻。
乱离师已厌,震旦肯重临。
雨湿烟痕重,花藏暝色深。
放船忘远近,泊棹偶园林。
桑下曾三宿,桃源试再寻。
主人殊不恶,水阁尚鸣琴。
灯火明篱落,开门手共携。
呼童催晚酌,索砚写新题。
芳景连寒食,浓春满大堤。
翻邀乘兴返,明日听黄鹂。
七言律诗
惨澹阴风万木号,黑云低压古城壕。
全家避乱禅心扰,满市浇愁酒价高。
燕雀处堂聊旦夕,龙蛇起陆更弓刀(时沧州土寇亦蠢动)。
传闻玉帐河魁将,正倩儒生讲六韬。
隔林彷佛寺门开,便访幽栖老万回。
草色绿侵危砌上,菜花黄过断墙来⑴。
閒云无意时相值,野鸟忘机两不猜。
满院春风同一笑,金经堆架任生苔。
⑴ 寺久颓废僧多他徙上人天性恬淡破屋数椽闭关晏如也
五岳填胸气不平,谈锋一触便纵横。
不逢黄祖真天幸,曾怪稽康太世情。
扫榻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料应尘海无堪语,且试骖鸾问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