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释祖珍(共 33 首) 七绝 132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祖珍,俗姓林,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尝诣鼓山谒鉴淳禅师,寻参佛心才禅师于东山。佛心移鼓峤,请作首座。佛心去,遂嗣位。住福州鼓山别峰寺,又千泉州法石寺。退隐于夹岭之白水岩而终。为南岳下十五世,上封才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三十七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祖珍。兴化林氏子。母陈氏。梦胡僧遗以明珠。因问僧从何来。应曰。余姓黄。名涅槃。觉而有娠。生具奇相。通身毛长二寸诈。尝诣鼓山。谒鉴淳禅师。一见而奇之曰。此金毛狮子。真法器也。偶出化僧供。至黄石。有朱姓者。夜梦黄涅槃登门。迟明乃师至。朱大喜。施钱五百缗。礼而还之。寻参佛心禅师于东山。佛心移鼓峤。请师作首座。众皆惊愕。相顾曰。珍狮子。平日不会开口。纵胸中有佛法。如何举扬。是夜首座秉拂。随机应答。叩击不穷。自是禅誉大播。佛心去。遂嗣位焉。又迁泉之法石。示众曰。寻牛须访迹。学道贵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竖起拂子曰。这个是迹。牛在甚么处。又云。若论此事。如人吃饭。饱则便休。若也不饱。必有思食之心。若也过饱。又有伤心之患。到此如何得恰好去。良久云。且归岩下宿。同看月明时。师开示语。切实警醒。浅机劣解。鲜能遘副。师平生廉省。竭尽囊底。造七佛石塔。于法石三门之外。毕工之日。即升堂别众而去。隐于夹岭之白水岩。岩傍居者皆曰。昔有道者。尝言四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来兴此山。师来适四十年。相与出力。一新岩居。漕使传自得。游于禅。独加敬于师。尝曰。法石和尚。今之古佛。不可不皈依也。将化说偈曰。生本无生。死本无死。生死二途。了无彼此。茶毗。舍利不可胜数。人争取之。其馀瘗于法石。传铭其塔石。且序其语录行之。 明河曰。唐末有沙门文矩。一名涅槃。姓黄。隐囊山高岩下。趺坐不食。行则二虎随之。或骑之出入。出言成谶。后无不验。或云辟支佛应身也。故其所居曰辟支岩。岩有小窍。时透异香。其异迹甚多。不可枚举。闽人皆能言之。
共33,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七言绝句
十里松溪到上流,断崖千尺泻龙湫。
谁言尊者心无著,冷眼长年看不休
⑴ 以上宋师明《续古尊宿语要》卷四《别峰珍禅师语》

偈颂
青毡本属吾家,日用何曾欠阙。
要识里许清规,除是君子可八(在首座寮,受鼓山请)

非衣不传于法,非法不授于衣。
衣既已授,法若为传。
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佛心授法衣)

高而无上不可极,渊而无下不可测。
欲知步步透双关,看取清风生两腋。

自惭疏拙百无能,下板长行粥饭僧。
岂谓因缘有侥倖,千斤担子若为胜。

二月春将半,桃花开烂熳。
纷纷寻剑客,谁是不疑汉。

百岁光阴如劈箭,无常生灭日迁变。
唯有摩诃般若多,耀古腾今无背面。
见不见,碗子扑落地,碟子成八片。

十五日已前,藏身处没踪迹。
十五日已后,没踪迹处莫藏身。
正当十五日,布袋头开,全身显露。
不怜鹅护雪,且喜蜡入冰。

长年追逐走埃尘,嬴得闲名累此身。
争似别峰峰顶上,一庵高卧与云邻(退鼓山)

岩谷相从始晏然,又携瓶锡应时缘。
奉川此去无多远,兴发何妨访戴船(瑞岩受岳林辞众)

衰老百一堪,担头入闹篮。
生涯何所有,弥勒是同龛。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
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离四句,绝百非,头长三尺知是谁。
江北江南问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佛不远人,即心而證。
法无所著,触境皆如。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恁么明得,十万八千。
桃红李白蔷薇紫,问著春风总不知。

春已去,夏初临,相逢休话本来心。
随缘斋粥海山寺,从听堂前草自深。

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牧童岭上一声笛,惊起群鸦绕树飞。

飘空一叶两新收,暑退凉生万壑秋。
贴肉汗衫才脱下,横吹木笛倒骑牛。

九夏斯临结集时,满堂云水复明谁。
若言相见交肩过,未免依前落见知。

十五日已前,过去心不可得。
十五日已后,未来心不可得。
正当十五日,现在心不可得。
三心既不有,万象复明谁。


共33,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