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1192 【介绍】: 宋僧。滁州全椒人,俗姓吴。法号足庵。儿时即喜佛书。嗣长芦青了禅师,后参宗珏法绪,继其任住明州雪窦寺。全宋诗
释智鉴(一一○五~一一九二),号足庵,俗姓吴。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依长芦真歇了禅师,后为大休宗珏禅师器重,住明州雪窦寺。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八十八。为青原下十五世,天童大休宗珏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雪窦足庵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十二首。槜李诗系·卷三十
智鉴,滁州人。元祐时僧长。依真歇于长芦。大休首众即器之。后遁象山,百怪不能惑。复住雪窦,尝居嘉兴梅溪,有诗。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鉴。滁之全椒人。生吴氏。自儿时。已喜佛书。每以白纸为经。跏趺端坐诵之。声琅琅动人。母尝与洗手疡。戏问。是甚么手。对曰。佛手。视母大笑。俄二亲俱丧。依长芦真歇。了出家厉精。胁不至席者数年。时大休珏公。为首座。指为法器。从道法师领戒。入象山之郑行山。缚茆而居。山当海岸孤绝处多妖怪。师吊影其间百怪不能惑。地高无水。祷曰。吾办道来此。神其惠我泉。因锄小坎。移时而水溢。食不继啖。松柏以疗饥。尝深夜打坐。闻庵后岩石震响。如斗击。旦起视之。有巨石飞坠。越庵而立于门并庵。大木无不摧拉。而庵独无恙。一日有巨蟒入庵。矫首怒视。越数日。复旋绕于床。师不顾而去。变怪百出。师举不为动徐亦帖然。一夕深定中。豁然开悟。身心世界。洞如琉璃。自念云。威音王已前。无师自證。威音王已后。无师自證者。皆天魔外道。遂下山。见延寿然曰。日来肚大无物可餐。庵小无床可卧。若能与食展庵则住。不然则去。然与师反覆问答。不能屈。因叩其所得。呈一颂。然喜曰。鉴公彻也。复航海。见大休于岳林。试其机辩无碍。叹曰。佛祖不奈尔何。因为行乞。担二布囊。随得即受。备历艰勤。人所不堪。翠山宗白头。谓师曰。为众竭力。不无其劳。师云。须知有不劳者。宗曰。尊贵位中收不得时如何。师云。触处相逢不相识。宗曰。犹是途中宾主。如何是主中主。师云。丙丁吹灭火。宗以手掩师口。师拂其袖。宗迁雪窦。挽师偕行。荷负众事。时法堂新饰。命师普说。宗窃听。叹曰。吾生有耳。未尝闻也。出世为大休烧香。前后六坐道场。皆王公大人推引。绍熙二年。谢事止于雪窦之东庵。明年七月。示恙。戒弟子曰。吾行矣。送终须务简约。勿素服哀恸。言讫而逝。阅世八十八。坐夏五十三。塔全身于山之左。师天资朴厚。见地稳密。操履苦硬。至死不少变。具大辩才。浩瀚无际。叩之滚滚无倦。受施山积。悉为公费。故六主废刹。积逋动数千缗。不过期月。而百务一新。目其所榻。则丈室萧然悬磬也。加以精诚所感。祷雨晹。救疾苦。其应如响。神祠烹宰。辄为易以素馔。有藏其须发而得舍利者。此皆世俗所创见。师不欲人言之。以为非此道之极致。使其有之。皆亦师之馀也。师道声震海内。而迹曾不越四明之境。故自号足庵云。
七言律诗
古风
倒却门前刹竿,全提那涉玄端。
翻身不坐空王殿,月照千峰夜色寒(同上书卷六)。
即心是佛外忘求,心佛圆明不假修。
云净远山千点翠,水和明月一天秋。
百非路绝透离微,四句情忘发上机。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以上同上书卷九)。
背前面后扬家丑,揭地洪音师子吼。
分付仙陀知不知,法身午夜藏北斗(同上书卷一三)。
云巢梦断月华秋,玉女翻身过斗牛。
卸却花冠归旧隐,玄途鸟道未容收(同上书卷一五)。
玄途不涉透离微,道合平常发上机。
无影树头春色晓,金鸡啼在不萌枝。
赵州一匝天轮转,婆子知音未足酬。
普为人天开正眼,大千沙界一毫收(以上同上书卷一八)。
虚玄鸟道没纤埃,玉殿空然琐绿苔。
挂壁梭飞秋蜕骨,沧溟老蚌尽怀胎(同上书卷二四)。
觌面全提少室令,当机不荐过新罗。
清风楼上逢知己,拨动烟尘不奈何(同上书卷二七)。
青山是父白云儿,云散青山总不知。
玉兔昼眠云母地,金乌夜宿不萌枝(同上书卷三五)。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