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66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明允,号老泉。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遂闭门苦读,精通六经、百家之说。仁宗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赴试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士大夫争相传阅。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以文安县主簿参与修纂建隆以来礼书,名《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擅长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苏。有《谥法》、《嘉祐集》。
全宋诗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举进士,茂才异等皆不第。仁宗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遂知名。为秘书省校书郎,灞州文安县主簿。与姚辟同修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五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传世有《嘉祐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苏洵诗,以明嘉靖太原府刻《重刊嘉祐集》十五卷为底本(存诗一卷),校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巾箱本《嘉祐集》(简称四部丛刊本)、清康熙邵仁泓刻《苏老泉先生全集》(简称康熙本)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北宋文学家,与子轼、辙合称"三苏",均列"唐宋八大家"。洵长于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
全宋文·卷九一八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遂绝意于科举,闭户读书为文辞。至和二年,知益州张方平访知其人,嘉祐元年荐于欧阳修。修上其书于朝,召试舍人院,辞不至。五年八月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六年七月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治平二年九月修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三年四月卒,年五十八。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存)、《谥法》三卷(存)、《易传》十卷。见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载《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共58,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五言律诗
过木枥观(并引)(1059年) 北宋 · 苏洵
五言律诗
闻道精阳令,当时此学仙。
鍊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
藓上支棺石,云生昼影莚。
舟中望山上,唯见柏森然。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清谢启昆乾隆《南昌府志》卷二五)

七言律诗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其一 (1063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悯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康熙本作怪)来迟。

其二 (1063年)
七言律诗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䌽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⑴ 原作群,据康熙本改

从叔母杨氏挽词(1063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 其一 (1063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春入禁城怀旧隐,偶来芳圃似还家。
番番翠蔓缠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客慢空劳严置兕,酒多无用早成蛇。
相公犹有遗书在,欲问郎君借五车。

其二 (1063年)
七言律诗
栽松成径百馀尺,隔径开堂似两家。
厌事共邀终日饮,渴春先赏后(康熙本作未)开花。
客来庭树鸣寒鹊,酒入肌肤忆冷蛇。
衰病不胜杯酒处(康熙本作困),醉归倾倒欲乘车(以上《嘉祐集》卷一五)

送蜀僧去尘(1064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原校:一作未)解丹青追世好,欲(原校:一作敢)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山春蕨已阑干
⑴ 按:本诗亦见《苏轼诗集》据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及朱熹《晦庵诗话》定为苏洵作

九日和韩魏公(1065年9月9日)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⑴ 《石林诗话》卷下作屡
⑵ 《石林诗话》作时
⑶ 以上宋麻沙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卷一

题白帝庙(1059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谁开三峡才容练,长使群雄苦力争。
熊氏凋零馀旧族,成家寂寞闭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阵劳神叹孔明。
白帝有灵应自笑,诸公皆败岂由兵。

(1064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律诗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⑴ 清邵仁泓刻《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六

七言绝句
初发嘉州(1059年10月13日) 北宋 · 苏洵
七言绝句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题三游洞石壁(1059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绝句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仙都山鹿(并叙)(1059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绝句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仙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五言排律
游嘉州龙岩(1059年) 北宋 · 苏洵
五言排律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岩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古风
有骥在野(1061年) 北宋 · 苏洵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
宁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颜书(1055年) 北宋 · 苏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
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为力未衰。
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
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康熙本作生我)迟。
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
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
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歧。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
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
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
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攲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相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
虞柳岂不好,结束烦絷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
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后斤斧(康熙本作斤斧所)易为。
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馀力尚及斯。
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⑴ 自注: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
⑵ 康熙本、四部丛刊本作物

欧阳永叔白兔(1056年) 北宋 · 苏洵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织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飙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皓皓。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答二任(1058年) 北宋 · 苏洵
鲁人贱夫子,呼丘指东家。
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
区区吴越间,问骨不惮遐。
习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虾。
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康熙本作被)人誇。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
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康熙本作道我)亦未尔,子得无增加。
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水中楂。
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
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
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⑴ 原作车,据康熙本改

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
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
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
民生舒缓无夭扎,衣冠堂堂伟丈夫。
吾今隐居未有所,更后十载不可无。
闻君厌蜀乐上蔡,占地百顷无边隅
草深野阔足狐兔,水种陆取身不劬。
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当吾庐。


共58,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