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0,分1页显示 
辞赋
武夷山赋(1119年11月) 宋 · 李纲
武夷山水之胜为七闽最,《图志》载之详矣。
予闽人也,游宦四方,每以未至其下为恨。
宣和改元,承乏螭头,寓直左省。
昼寝,梦游山间,四顾峰峦玉色,秀美瑰奇,不可模状。
既觉欣然,窃意所梦殆非尘世也。
已而都城积水,奏疏论事,谪官沙阳。
渡淮历浙,道江南,入闽境,遂游武夷。
道士导予乘小舟,泛九曲溪,抵睎真馆。
奇峰怪石,顾接不暇。
回舟雪作,山色尽白,恍如梦中。
怛然惊笑,信乎好慕之极,达乎精神,而出处分定,非人力之所能致也。
留山中,赋诗几五十篇,又广其意而为之赋。
予于武夷可谓无负,亦足以偿平昔之愿矣。
其辞曰:
太虚寥廓,浮清凝浊。
融为川渎,结为山岳。
山岳之奇,萃于坤倪。
秀气磅礴,实钟武夷。
武夷之山,蜿蜒郁蟠。
作镇南服,千里奠安。
喷云泄雨,噫风嗽雾。
蔽亏日月,变移寒暑。
崖谷窈窕,峰岫巃嵷。
雕锼刻削,孰尸其功?
一溪九曲,演漾寒渌。
贯于山中,凤翥虬蹙。
洞户杳然,栖神宅仙。
蝉蜕羽化,灵骨犹传。
云封雾锁,玉润金坚。
稽于秘籍,是为升真玄化之天。
其瑰伟绝特之观,则有幔亭之麓,天柱之峰,铁障延袤,鉴池空濛。
岩啸彫虎,潭藏老龙。
俨金仙之容睟,粲游女之肌红。
储芝玉于二廪,铸栾乳于三钟,耸层峰之叠翠,落飞瀑之长虹。
千岩万壑,竞秀争雄。
荡心骇目,不可殚穷。
其仙圣游戏之地,则有换骨之岩,赌妇之石,掌印掬踪,膝存跪迹。
绘胎禽之缥缈,插仙舟于罅隙。
留丹灶于层巅,置鸡栖于峭壁。
组织就而杼轴空,篇翰终而几案寂。
案图以求,秘怪难测。
其植物则有翠柏毛竹,绿李丹橘,翳荟芬芳,擢干垂实。
其动物则有舞鹤鸣鹍,游羊戏鹿,栖息飞翔,分群萃族。
其内则有琼楼珠殿,玉圃芝田,创见天地,自开山川,灵仙之所周旋也。
其外则有长松茂草,异卉嘉葩,枕流漱石,朝烟夕霞,幽遁之所考槃也。
合而观之,山意深,水容湍,石色温润,溪流屈盘。
地灵而木秀,景寂而云閒。
信能腾誉今古,垂光简编,厕三十六洞,而别为一天也。
惟昔仙君,来宴曾孙,彩梁虹亘,幔屋云屯。
翠旄绛节,紫褥芳裀。
虚座鼎设,华筵翼分。
浆琼液玉,羞凤脯麟。
锵金石之间作,奏古曲曰《宾云》。
歌人间之可哀,叹光景之易曛。
纷鸾鹤以回驭,但流水与空山。
怅真游之已远,时笙箫之夜闻。
此又诡异恍惚,叵得而具论也。
若夫岱宗、太华之穹崇,终南、太行之险阻,或峻极而降神,或登临而小鲁。
四明、天台,衡岳、庐阜,度长絜大,虽雄伟之不侔,而幽邃巧妙,固不可同日而语也。
爰有狷介之士,学陋识迂。
误入世网,偶联簪裾。
迹朝市而心山林,究地志而阅仙书。
驰精神于梦寐,觌幽眇于画图。
岁峥嵘以遒尽,因谪宦而假途。
步烟霞之岑寂,仰神仙之有无。
览魏子之遗躅,访刘公之旧庐。
嘉泉石之可乐,寄吟哦以自娱。
倒冠落佩,与世阔疏。
眷兹山而无斁,将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含笑花赋(1119年) 宋 · 李纲
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
绿叶素荣,其香郁然。
是花也,方蒙恩而入幸,价重一时,故感而为之赋。
其辞曰:
夫何嘉木之姝嫭兮,蔼芬馥之芳容。
结孤根于暖地兮,披素艳于幽丛。
炫丽景之迟迟兮,浥零露之浓浓。
默凝情而不语兮,独含笑于春空。
其笑伊何?
粲兮巧倩。
洞户初启,曲栏乍见。
惊邻女之窥墙。
疑宠姬之教战。
鄙妖姿之龋齿,谢啼妆之半面。
态有馀情,忽焉改观。
国香无敌,秀色可餐。
抱贞洁之雅志,舒婉娈之欢颜。
宁解颐而启齿,方堕珥而欹冠。
苞温润以如玉,吐芬芳其若兰。
俯者如羞,仰者如喜。
向日嫣然,临风莞尔。
岂褰帏而观跛,将忘怀于射雉。
轻可买之千金,重回眸之百媚。
拔类迈伦,孰与为比。
泛潋酷烈,绰约婵娟。
翠叶拥鬓,绿萼承颧。
嗅之弥馨,察之愈妍。
信色香之俱美,何扈芷而握荃。
若夫萱草忘忧,合欢蠲忿。
采杜若于洲中,搴芙蓉于泽畔。
蓺菊百畦,滋蕙九畹。
絜长度美,固不可一概而论也。
方将移自南国,置之玉堂。
违霜霰之凄冷,依日月之末光。
凭雕槛而凝彩,度芝阁而飘香。
破颜一笑,掩乎群芳。
诚可以承天宠而植椒房者乎!

兰有二种:华以春者似蕙,华以秋者似菊。
《楚辞》曰:「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又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今世人之所识者,素葩丛本,特春兰耳。
予尝得一种兰于亡友萧子宽家,绿叶紫茎,至秋始华,如《楚辞》之所赋,其华似菊,而色微紫,其香似春兰而加芳,食之味尤辛甘,可以调芼。
曹子建《七启》于肴馔之妙,言「紫兰丹椒,施和必节。
滋味既殊,遗芳射越」。
乃知兹兰可食,其为秋兰无疑也。
二兰皆喜生于高山深林、阒寂无人之境,则芬芳郁烈,茂盛而远闻。
移而置于轩庭房室之间,不过一再岁,华益鲜而香益微。
盖其天性如此,故古人又以幽兰目之。
与夫山林隐遁之士,耿介高洁,不求闻达于人,而风流自著者,亦何以异?
故感而赋之。
其辞曰:
相百卉之芳菲兮,待培植而乃成。
何兹兰之异禀兮,处幽僻而方兴。
高山崔嵬而巃嵷兮,深林杳杳以冥冥。
下波涛之喷激兮,上雪霰之飘零。
邈人迹之不到兮,兰于焉而独馨。
言茁其芽,载擢其英。
春与蕙兮偕秀,秋与菊兮并荣。
或素葩而丛本,或绿叶而紫茎。
虽春秋之异种,岂殊德于幽贞。
耿介自许,芬芳谁与。
久而不知其香,晦而不改其度。
荣何谢于光风,瘁何伤于白露。
配芝桂以为友,奚萧艾之能侣。
类同心之契合,比明德之欣附。
淑人君子,爱而不忘。
蒸以为藉,沐以为汤。
纫之为佩,刈之为防。
实有取于雅操,匪徒慕夫国香。
若夫出自故山,同夫小草。
资耳目之嘉玩,供园林之幽讨。
虽得托于孤根,盖已违其所好。
譬犹高洁之士,隐遁之人,蹈山林而长往,友麋鹿而同群。
付功名于脱屣,等富贵于浮云。
室虽迩而人则远,可得闻而不可见。
有泉石之枕漱,无猿鹤之惊怨。
晦其迹而弥芳,怀其道而愈显。
子真谷口,德公鹿门。
二子食薇于首阳,四皓采芝于商山。
名与实兮兼茂,心与迹兮俱闲。
播清芬于今古,亦何以异于幽兰。

日者赋(1119年12月) 宋 · 李纲
世之术士,托五行以售其说。
冒利贪进之徒,争往问焉。
予疾之,作《日者赋》以见意。
其辞曰:
李子既抵沙阳,有日者踵门而告之曰:「人所禀命,不离五行。
更相更王,相杀相生。
一偾一起,代废代兴。
吾术以人之始生岁月日辰之支干,推步斟酌,而知其贵贱寿夭于未萌,百不失一,粲然著明。
今子奋身寒微,早蒙识擢。
徊翔省寺,缓步台阁。
载笔螭蚴,方得所托。
朝游于清都,钧天帝居之所;
夕贬于闽粤,溪山僻远之郭。
翩若云鸿之铩翮,脱若霜林之陨箨。
舍彼宠荣,甘此落寞。
岂人力之能致,盖亦命有所缚而已。
然而方泰而穷,已否则通。
时有利钝,各系其逢。
昔退之于潮阳,遇逆旅之毛翁,期以秩位,后悉符同。
今我欲语子以未来,子岂有意于相从乎」?
李子笑而应之曰:「子来前!
万物林生,盈乎载焘。
大化居中,犹轮是蹈。
羽鳞毛介,灌莽丛草,一气甄陶,众形丑好。
茫乎天运,窈尔神造。
忽焉为人,赋情肖貌。
自少得壮,自壮得老。
动静作止,饮啄梦觉。
或当时而荣华,或失势而枯槁。
有制之者,幽深奥渺。
今子乃欲以生辰之支干,区区寸计而铢较,摘抉杳微,期以执效。
譬犹海以蠡测,钟以莛考。
虽或亿中灶,焉知夫天道?
且夫人之所同者岁月,我之所独者日辰。
四海之广,生齿之繁,一日一辰之间,其孕育者几人!
或孪生而吉凶异,或殊禀而祸福均。
谓宜盛而更衰,谓方屈而还伸。
瞀乱庞杂,颠倒纷纶。
汪洋渺漫,千绪万端。
参错重出,不可究陈。
稽之于古,盖所未闻。
肇自隋唐,是为贪位慕禄嗜进之本根。
吾方辟此,何以语云?
昔者圣贤驰骛,望道莫见。
墨突不黔,孔席不暖。
或版筑而弼傅,或束缚而相管。
吕八十而始遇,甘十三而已显。
或奋身于奴仆,或拔迹于亩畎。
或疏封而菹醢,或徒步而鼎铉。
祸福倚伏,吉凶展转。
消息盈虚,晦明舒卷。
俄而可度,天道亦浅。
且夫洛阳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方襁褓而垂紫绂,虽葭莩而拥朱轮。
冠盖车马,烂其盈门,盖亦幸耳,岂咸值乎贵神?
长平之战,士卒叠迹而坑覆;
甘露之事,卿相骈颈而剿戮。
屠洗之冤不遗于噍类,诛夷之惨连逮于三族。
或婴党锢之祸,或罹罗织之狱。
亦云不幸,岂尽临于杀局?
幸与不幸,似夫偶然;
偶然之中,有数存焉。
斡流而迁,或推而还。
震荡回薄,胡可胜言。
主张翕辟,孰司其权?
命实制之,必原于天。
未形有分,且然无间,何有夫岁月日辰之支干?
是以君子乐天而知,居易以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静则安土而敦乎仁,动则见险而止乎智。
不立岩墙以蹈危,不为轩冕而肆志。
一晦一显,与道宛转。
一止一行,与道翱翔。
或出或处,惟道是与。
或语或默,惟道是适。
安时处顺,知其不可柰何,故无入而不自得也。
且夫取舍在人,可否在时,时或未然,强进何为?
宁出入若无心之云,将炫耀若干阳之霓乎?
宁昂昂如野鹤,将逐逐如家鸡乎?
宁曳尾如涂中之龟,将捐生如太庙之牺乎?
宁退而有考槃之乐,将进而有履虎之危乎?
宁汩汩守抱瓮之拙,将俯仰随桔槔之机乎?
宁执志以固守,将逐物以转移乎?
昔者屈原放三湘而卜居,禹锡谪九年而何卜?
予虽不才,自信甚笃。
守此拙愚,忘彼宠禄。
达非我荣,穷非我辱。
从吾所好,何有吉凶之于祸福」!
日者俯而惭,仰而叹,不得所对,逡巡而辞退。

张曲江尝赋荔支,美则美矣,然未尽善也。
予来闽中,始得食其生者,因感而赋之。
其辞曰:
伊天地之大美,钟火德于炎方。
结荔支之嘉实,禀纯气于至阳。
含滋润于雨露,违严凝于雪霜。
碧叶素荣,缥蒂丹房。
肤如龙鳞,颗如裹囊。
绛绡为壳,白玉为瓤。
液贮甘露,核藏丁香。
酝难言之妙味,吐自然之清香。
此荔支之大略也。
全而观之,丸如丹凤之方卵而未雏;
破而窥之,莹如老蚌之既剖而见珠;
掇而出之,粲如姣姬褪红裳而露玉肤;
咀而嚼之,旨如琼醴吸沆瀣而羞醍醐。
谈辨莫及,丹青难图。
百果退避,孰敢争腴。
至如厥包橘柚,先荐含桃。
岭表龙眼,西域蒲萄。
色沮情恧,逊美推高。
矧夫剥枣浮瓜,来禽青李,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曾何足以比万分之一二哉!
秋夏之交,蒸暑歊然,畏景驰至,薰风入弦。
著花结实,耀日含烟。
一望万株,列于名园。
璀璨荧煌,若繁星之丽天。
一食千颗,置之华筵。
匀圆磊落,若火齐之堆盘。
溢甘芳于齿颊,实元气于丹田。
宿酲可解,沈疴可痊。
若夫色味与香,变于三日,曝之为乾,渍之以蜜。
泛鲸海之巨航,入金张之要室。
譬如神药致佳人之尸,千金市骏马之骨。
气格精神,初不得其髣髴也。
昔者曲江尝为之赋,寓意卒章,惜其不遇。
殊不知草木之性,各安其土。
玩物丧志,亦所不取。
开元之末,妃子最怜,万里驿致,来自蜀川。
死百马于山谷,望一骑而嫣然。
荔支则遇,而天下病焉。
爰有狷介之士,负罪远谪,适丁其时,偶得而食。
不烦传送之劳,以资口腹之适。
快平生之素愿,饱珍味而无斁。
正犹卫懿不可以好鹤,而幽人得之,适所以增其逸;
阮籍之徒得全于酒,而羲和湎淫,乃废时而乱日。
且食荔支,此非我力。

莲花赋(1120年) 宋 · 李纲
释氏以莲花喻性,盖以其植根淤泥而能不染,发生清净,殊妙香色,非他草木之华可比,故以为喻。
宋之问、欧阳永叔皆尝赋之,清便富艳,然未尝及此。
予暇日访罗畴老修撰,见其园池莲华盛开,因感而为赋,极其美而卒归之于正云。
其辞曰:
伟哉,造物之播气也。
天地絪缊,阴阳荡摩。
植物得之,发为奇葩。
葩之甚奇,莫如莲华。
擢修干于波澜,结芳根于泥沙。
气馥芝兰,彩艳云霞。
相草木之芳菲,孰色香之可加。
绿水如镜,红裳影斜。
乍疑西子,临溪浣纱,菡萏初开,朱颜半𨠑。
又如南威,夜饮朝歌,亭亭烟外,凝立逶迤。
又如洛神,罗袜凌波,天风徐来,妙响相磨。
又如湘妃,瑟鼓云和,娇困无力,摇摇纤柯。
又如戚姬,楚舞婆娑,风雨摧残,飘零红多。
又如蔡女,荡舟抵诃。
尔乃藕埋玉骨,花炫新妆。
绿荷倚盖,翠的连房。
脩茎耸碧,嫩蕊摇黄。
贮盈盈之真色,泛苒苒之天香。
敛若凝羞,婉若含笑。
仰若吟风,俯若窥沼。
波静露寒,风清月晓。
动嬉戏之游鱼,来翩翻之白鸟。
蔼江湖之秋思,增园亭之幽渺。
则有高世之士,味道之人,悟色香之妙觉,获圆通于见闻。
深契无生,不离根尘。
岂止玩其英华、揽其芳芬而已哉!
言观其本,生于淤泥;
言观其末,出于清漪。
处污秽而不染,体清净而不移。
至理圆成,孰能知之?
西方之人,强名为佛,以兹取喻,其谁曰不是!
以毗卢之坐,千叶齐敷;
华藏之海,十方咸出。
惟植根之得地,爰开华而结实。
功用既圆,退藏于密。
返观自性之莲华,又何资于造物。

秋色赋(1120年) 宋 · 李纲
潘岳赋《秋兴》,刘禹锡、欧阳永叔赋《秋声》,玉局赋《秋阳》。
予来闽中,七八月之交,霖雨乍晴,始见秋色,因援毫以赋之,以「秋色」名篇。
其辞曰:
宿雨初霁,大火西流。
凉生暑退,物华始秋。
李子与客登凝翠之阁,游泛碧之斋,览溪山之胜概,嗟草木之变衰。
天高气清,迥无纤埃。
月出夜凉,孤光满怀。
李子慨然,顾谓客曰:「此古之所谓秋色也」。
客曰:「愿先生赋之」。
李子曰:「唯唯。
少阴用事,金王火囚。
天地始肃,万物以收。
故其见于气者,寂寞憭慄,泬寥萧瑟。
薄寒中人,怆恍悽恻。
托物赋象,是为秋色。
悲哉,秋之为色也!
漠兮无形,肃兮无声。
非赤非白,非黄非青。
爽气无朕,潜来满盈。
窅窅悠悠,夺人目精。
尔乃桂影扶疏,冰轮皎洁。
澹然如水,皓然如雪。
风露凄凉,星河明灭。
冷浸空庭,蛩螀韵咽。
此秋色之在月也。
夜气既除,清晴昼宣,扫去氛祲,静无云烟。
万里凝碧,穹隆虚圆。
苍茫杳霭,不可殚言。
此秋色之在天也。
蒲柳先衰,梧桐早脱。
飘零委落,色瘁香歇。
惟兰菊之芬芳,与松筠之茂密,露冷风高,不改其节。
此秋色之在草木也。
水落石出,境寂云閒。
清波如席,远峰如鬟。
烟林映带,浦屿回环。
优哉游哉,吾方自适于其间。
此秋色之在溪山也」。
客曰:「美则美矣,愿先生少进之」。
李子曰:「阴阳相摩,日星争骛。
孰主张是,春与秋兮代序。
彼春之色,一气藏兮。
下腾上降,品物昌兮。
韶光骀荡,百卉芳兮。
譬犹美女,耀新妆兮。
被服纤丽,绣襦裳兮。
温然可亲,象姬姜兮。
彼秋之色,一气清兮。
天地揫歛,万宝成兮。
风霜高洁,兆严凝兮。
譬犹烈女,怀幽贞兮。
铅华不御,体端诚兮。
肃然可敬,有典刑兮。
春之色近乎令,而秋之色近乎介。
是以君子,惟秋是贵。
或感其声,或悲其气。
铺张比兴,曲尽其态。
从而赋之,于是乎在」。
客曰:「美则美矣,愿先生少进之」。
李子曰:「秋,金气也,天地之所以肃杀也,其犹介胄之士,凛然有不可犯之色者耶?
秋,义气也,天地之所以闭固也,其犹节概之士,毅然有不可夺之色者耶?
秋日烈烈,其朝廷之士,骨鲠之臣,正色以率下者耶?
秋霜言言,其忠义之士,社稷之臣,厉色以赴难者耶?
洒然萧然,犹山林高蹈之士,恬澹寂寞,有无求之色也。
睟然俨然,犹盛德之士,正容悟物,有不可亲疏之色也。
若夫广大清明,不言而令行,无为而物成。
则若黼座当阳,颙颙昂昂,朝廷正而天下治,刑政脩而中国强。
所谓天子穆穆而凄然似秋者,其几是欤」。
客曰:「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
请辞而退。

续远游赋(1120年) 宋 · 李纲
屈原作《远游》章句,文采瑰丽,于骚辞中最为有理致者。
予方以金仙氏之书洒濯其心,慨然思往见之,作《续远游赋》以寓意焉。
其辞曰:
悲尘寰之喧卑兮,愿远游以自适。
恍形止而心驰兮,托梦魂而有得。
漠虚静以无为兮,绝氛埃而奔逸。
登泰山以小天下兮,望沧溟而笑河伯。
走苍梧于南荒兮,过崆峒于西极。
忽神马而尻舆兮,历万里而一息。
曾不足以慊吾之志兮,将往游于广漠之国。
会万期于须臾兮,步八纮于咫尺。
观天地之所以浮沈兮,究日月之所以出入。
爰整吾御兮,驾言西之。
左王良而右伯乐兮,服山子而骖盗骊。
陟阆苑于昆崙兮,见王母于瑶池。
听白云黄竹之歌兮,不胜其悲。
回车朅来兮,巡海之涯。
闻海中之神山兮,有方丈与蓬莱。
六鳌举首以迭戴兮,仙圣飞腾而往来。
泛陵波之巨航兮,操五种以自随。
风辄引舟而不可到兮,怊惝恍而伤怀。
乘风御气兮,造夫天关。
抵营室、历阁道兮,是为紫微之垣。
执招摇、步瑶光兮,瞻太一、肃钩陈乎帝傍。
玉女投壶而笑兮,雷电砉以腾奔。
虎豹守关而不可入兮,虽欲自达而亡因。
怅吾将谁适从兮,其惟西方之圣人。
严清净之佛土兮,辟广大之法门。
目净脩广如青莲兮,舌相广长而无不闻。
以一音而演说兮,普滋发于诸根。
宝树森以行列兮,天华散而缤纷。
菩萨声闻环以围绕兮,天龙八部俨以威神。
倏一念而往诣兮,稽首礼足而钦承。
俾化人以导予兮,游华藏于无垠。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兮,若河沙与微尘。
咸广博而严净兮,羌难得而备云。
回视五浊恶世之众生兮,若一器之聚蚊。
恍惊悟而永叹兮,何所梦之明明。
览六合而游十方兮,曾弗离乎一身。
惟兹方寸兮,廓然无际。
含容大千兮,山河大地。
用之以小兮,始有分齐。
如以大海纳于蹄涔兮,如以毒药置于宝器。
舍无价之宝珠兮,竞锥刀之末利。
弃瀛渤之全潮兮,认浮沤之微体。
蛮触国于蜗角兮,时相与战而流血千里。
南柯梦于蚁穴兮,黄粱未熟而荣华一世。
彼区区之利害兮,亦与此而何异?
惟返观而照寂兮,廓灵府于无外。
泯六凿于天游兮,其孰能以芥蒂?
由发心以證道兮,可一超而已至。
吾方从事于斯兮,等浮生于一戏。

迷楼赋(1120年) 宋 · 李纲
炀帝作迷楼于江都,钟鼓嫔嫱,不移而具,迄今旧址存焉。
因读杜牧之《阿房宫赋》,感其事,作赋以吊之。
其辞曰:
隋室方隆,削平万国。
侈心一开,弗安厥宅。
凿为汴渠,导河之流。
曲折千里,放于淮陬。
凤盖霓旌,锦帆龙舟。
决意东幸,江都是游。
穷奢肆欲,乃建迷楼。
维楼之制,众巧所聚。
凌烟摘星,飞云宿雾。
玉柱金楹,千门万户。
复道连绵,洞房回互。
翠华戾止,杳不知其何所。
于是选夫燕赵之女,吴越之姬。
明眸皓齿,丰颊秀眉,娥媌曼睩,窈窕融怡。
被阿锡,曳齐纨,粉白黛绿,鸣佩锵环者,充牣乎其间。
列笋簴,罗钟鼓,吐清歌、呈妙舞以乐之。
桃李妍芳,耀新妆也;
蕙兰芬馥,泛天香也;
云舒霞卷,绣袿裳也;
燕语莺啼,舌笙簧也;
振木飞尘,歌声扬也;
回风流雪,舞袖翔也;
雷霆间作,金奏锵也。
日日荐玉食,旦旦献玉衣。
随意所往,恩幸则移。
昼夜寒暑,高下东西,漠然不分,茫然不知。
矧群臣之贤否,庶政之是非,生民之利病,天下之安危。
盗贼斥乎寰宇,锋镝及乎宫闱,身死人手,虽悔可追?
呜呼噫嘻!
方其虏陈后主、戮张丽华、诛三佞人以谢天下,一何壮也!
及其师丧辽东,祸肇玄感,荒淫不返,卒以弑殒,又何惫也!
芜城之侧,故址犹存,狐兔之所窟穴,鼪鼯之所吟呻。
霜露梗莽,风凄日曛。
过而览者,莫不踌躇而悲辛。
与夫琼室丧夏,鹿台亡商,吴之姑苏,秦之阿房,足以致乱于当年而垂戒于万世者,盖同出于一辙也。
我作斯赋,以吊千古之非,而为后来者说也。

江上愁心赋(1121年1月) 宋 · 李纲
我归自南兮,涉千里之长江。
兰舟桂楫兮,泛烟水之汤汤。
波平风软兮,若枕席之徜徉。
忽长飙之暴作兮,巨浪骇以腾骧。
声殷殷以雷动兮,涛渺渺以云翔。
天地馺以回薄兮,峰峦岌以低昂。
舟人惴慄而不敢进兮,依浦溆而深藏。
纷雨雪之交集兮,知极阴之变阳。
俄云雾之廓清兮,升杲日于东方。
望列岫之参差兮,辨远树之微茫。
横中流而吊古兮,凭此江以为阻。
不修德而恃险兮,咸奔亡而系虏。
彼六朝之三百年兮,竟江山之谁主。
历隋唐而混一兮,迄五季而割据。
惟真人之龙翔兮,削僭乱而奠区宇。
漠然但见山高而水清兮,垂二百年不复识旗帜而闻金鼓。
巨盗乘间以窃发兮,意欲窥东南以负固。
烦王师之出征兮,戈甲照于江渚。
举太山以压卵兮,何孤雏与腐鼠。
顾生灵之不幸兮,一时困于豺虎。
吾家亦避寇而远适兮,方旅泊于异土。
念亲年之已高兮,嗟幼稚之谁抚。
幸归程之不远兮,怅风涛之龃龉。
方吊往而伤今兮,独抑郁其谁语。
惟江上之愁心兮,结长悲于万古。

梅花赋(1121年) 宋 · 李纲
皮日休称宋广平之为人,疑其铁心石肠,及观所著《梅花赋》,清腴富艳,得南朝徐、庾体。
然广平之赋,今阙不传。
予谓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标格清高,殆非馀花所及。
辞语形容,尤难为工。
因极思以为之赋,补广平之阙云。
其辞曰:
固阴冱寒,草木冻枯。
惟兹梅之异品,得和气而早苏。
尔乃结根蟠据,擢干横斜。
发青枝于宿蘖,未绿叶而先葩。
素英剪玉,轻蕊捶金。
绛蜡为萼,紫檀为心。
藟方苞而露重,梢半袅而云深。
凌霜霰于残腊,带烟雨于疏林。
漏江南之春信,折赠远于知音。
此梅花之大略也。
若夫含芳雪径,擢秀烟村,亚竹篱而绚彩,映柴扉而断魂。
暗香浮动,虽远犹闻。
正如梅仙隐居吴门,丰肌莹白,娇额涂黄。
俯清溪而弄影,耿寒月而飘香。
娇困无力,嫣然欲狂。
又如梅妃临镜严妆,吸风饮露,绰约婵娟。
肌肤冰雪,秀色可怜。
姑射神人,御气登仙。
绛襦素裳,步摇之冠。
璀璨的皪,光彩晔然。
瑶台玉姬,谪堕人间。
半开半合,非默非言。
温伯雪子,目击道存。
或俯或仰,匪笑匪怒。
东郭顺子,正容物悟。
惟标格之独高,故众美之咸具。
下视群芳,不足比数。
桃李逊嫭,梨杏推妍。
玫瑰包羞,芍药厚颜。
相彼百花,孰敢争先?
莺语方蛰,蜂蝶未喧。
独步早春,自全其天。
至于功用已周,敛华就质,落英飘零,结成青实。
钟曲直之真味,得东方之正色。
傅说资之以和羹,曹公望之以止渴。
用其材可以为栋梁,采为药可以蠲烦热:又非众果之所能髣髴也。
爰有幽人,卜居梁溪。
蓺松菊于三径,树兰蕙之百畦。
丹桂团团,绿竹猗猗。
植兹梅于其间,庶岁寒之相依。
嗅花嚼实,侑此一卮。
颓然而醉,不知天地之高卑。
岂特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殆所谓未能忘情如草木,聊托物以娱嬉者乎。

后乳泉赋(1121年) 宋 · 李纲
玉局翁作《乳泉赋》,妙语雄辩,不可跂及,然理有未安者。
梁溪翁作后赋以订之,其辞曰:
客谓李子曰:「苏子之赋乳泉也,其言曰:为气者水之生,而有形者水之死也。
死者咸而生者甘,甘者能往能来,而咸者一出而不复反也。
其果是也耶?
其果非也耶」?
李子曰:「苏子骋其辩说之雄、词语之工而有是言也。
揆之以理,盖似是而实不然也」。
客曰:「愿先生赋之」。
李子曰:「唯唯。
盈天地之间为万物,五行最钜,而水其先也。
散而为气者水之化,聚而有形者水之体也。
其源必甘者水之本,其委必咸者水之末也。
凝为霜雪,嘘为云雾;
结为霰雹,融为雨露。
凡水之气升于天者,兹非其化耶?
发为井泉,汇为沼沚。
流为川渎,钟为湖海。
凡水之形比于地者,兹非其体耶?
江河淮济,井谷之泉,凡水之源未尝不甘者,兹非其本耶?
沧溟之波,斥卤之地,凡水之委未尝不咸者,兹非其未耶?
箕子之陈《洪范》,论水之性,水曰润下,自其体言之也;
论水之味,润下作咸,自其末言之也。
因体兆化,则形可以变而为气。
故水之升则为云,而云之降则为雨,是气形之初无二理也。
由末归本,则咸可以复而为甘,故海洲之泉必甘,而海云之雨不咸,是甘咸之初无二味也。
请观诸身:水之在人为血。
血有形也,流于荣卫则为气;
血至咸也,发于湩乳则为甘。
至于涕唾涎沫亦然,漱而鍊之,气灌五脏,甘而不咸。
由是言之,苏子以有形为水之死,而以咸为死之味,一出而不复反也,岂不过欤?
夫木无味也,其未为实,味斯酸矣。
火无味也,其末为焦,味斯苦矣。
土无味也,末为稼穑,味斯甘矣。
物成然后有味,而末者其所以成也。
五行之理,莫不皆然,何独于水而疑之也」?
客曰:「咸者水之末而非其死,则吾既得闻命矣。
敢问泉源若一,而味有独甘者,何哉」?
李子曰:「五行相生,以金生水。
物得所生,其出乃美。
故甚甘之泉,洞穴之下,必有金锡以养之;
腐败之井,欲变其味,必资金锡以镇之,物理之自然也。
我卜我居,梁溪之滨。
陆子之泉,天下所珍。
甘若牛乳,锡山是邻。
烹茶则芳,酿酒则醇。
可以佚老,可以娱宾。
挈榼操杯,酌冷尝新。
绕齿颊之清甘,涤肺腹之埃尘。
析酲愈病,益寿延年。
爰抚松而啸月,遂拂石而眠云。
优哉游哉,饮水曲肱而枕之,诚可以养愚拙而全吾真」。

椰子酒赋(1129年) 宋 · 李纲
伊南方之硕果,禀炎威之正气。
实石致而睟文,肤脂凝而腻理。
厥中枵然,自含天醴。
酿阴阳之絪缊,蓄雨露之清泚。
不假曲蘖,作成芳美。
流糟粕之精英,杂羔豚之乳髓。
何烦九酝,宛同五齐。
资达人之嗽吮,有君子之多旨。
穆生对而欣然,杜康尝而愕尔。
谢凉州之蒲萄,笑渊明之秫米。
气盎盎而春和,色温温而玉粹
当炎荒之九秋,寄美人于千里。
不费瓶罍,以介寿祉。
破紫壳之坚圆,剖冰肌之柔脆。
酌彼洼樽,荐兹妙味。
吸沆瀣而咀琼瑶,可忘怀而一醉。

客有赋药杵臼以示梁溪翁者。
翁方饵药扶衰,朝夕从事于其间,欣然喜之,拾遗意作后赋。
其辞曰:
梁溪先生年甫始衰,忧患之所薰蒸,病疾之所摧颓,苍颜华发,百念已灰。
乃从方士之流,考神农之书。
撷草木之精英,采金石之神奇。
究心服饵,以自扶持。
爰命小童,置杵臼于斋房邃室之隈,方床曲几之侧,捣和众剂,服之无斁。
俄而声出于两者之间,合散作止,自相撞击。
其始也投杵于中,始谷之舂,其声东珑;
其卒也摇杵于傍,如翼之翔,其声登当。
倏方鸣而乍辍,歘已息而还锵。
韵和梦枕,响落尘梁。
先生大欢乐之,顾谓客曰:「此吾之无尽乐也」。
客曰:「愿先生赋之」。
先生曰:唯唯。
厥初生民,百谷是播。
断木掘地,取诸小过。
铸金象物,药石是资。
上动下止,斯焉取斯。
如鼎多趾,如壶阙耳。
匪贯之铉,载中之矢。
两金相薄,锵然有声。
荡心骇耳,铁中铮铮。
作非柷敔,设非笋簴。
疾徐应节,疏数合度。
异钟磬之四悬,谢鼓吹之两部。
含太和之宫徵,信难言而有数。
蜺投霞举,爵跃鲵旋。
指无私于上下,声不系于中边。
得之心而应于手,殆有合于天。
然吾方静考幽经,博极仙方。
鍊九转之灵丹,捣千粒之玄霜。
借蟾兔于月窟,屏鸡犬于芝房。
戒喧言而默默,发妙响之琅琅。
耳根灵圆,心地清凉。
资一物而两得,殆将乘泠风、籋浮云而翱翔者耶!

荔支后赋(1134年5月) 宋 · 李纲
宣和己亥岁,余谪官沙阳,次年夏始食荔支,尝为之赋。
后十二年,岁在辛亥,寓居长乐,于今又四夏矣。
备尝佳品,究见荔支本末,作后赋以订之。
其辞曰:
客谓梁溪病叟曰:「玉局翁以荔支比江瑶柱与河豚,岂其然乎」?
病叟曰:「否!
拟人必于其伦,惟物亦尔,彼河豚与瑶柱,在海物而推美。
厥臭惟腥,厥状惟诡。
藉姜桂之馀滋,荐樽罍之芳旨。
快一嚼而称珍,非鼎俎之正味,何足以得荔支之髣髴也!
惟此荔支,产于炎方。
绿树团团,丹实煌煌。
香吐芝兰,液凝琼浆。
色味兼美,自然芬芳。
宛如佳人,丽服靓妆。
冰肌玉骨,锦衣绣裳。
又如明珠,包裹绛囊。
焕彩外耀,皓质内光。
其品则有陈紫、方红,江绿、宋香。
细若鸡舌,赩如硫黄。
虎皮斓斑,龙牙锐长。
蚶壳匾仄,玳瑁文章。
皱玉丰肤,星毬照江。
千类万族,不可殚详。
夫岂瑶柱、河豚之所能比方也」?
客曰:「然则何物可以拟之」?
病叟曰:「建溪腊茗,仙草之英。
采掇以时,制作惟精。
苍璧忽破,素尘乍惊。
瓯泛霏霏之乳花,汤候飕飕之松声。
涤烦蠲渴,愈病析酲。
此亦天下之至味也。
洛阳牡丹,百卉之王。
鹤白鞓红,魏紫姚黄。
嫣然国色,郁乎天香。
艳玉栏之流霞,列锦幄之明釭。
价重千金,冠乎椒房。
此亦天下之至色也。
相彼二物,标格高奇。
名虽一概,种有多岐。
絜长度美,可并荔支。
永叔、君谟,序而谱之。
如三国之鼎峙,各擅据于一陲。
角力争胜,未可以决其雄雌也」。
客曰:「腊茗、牡丹,则吾既得闻命矣;
敢问百果之中,孰与为比?
魏帝方之蒲萄,唐人推于绿李,亦有谓乎」?
病叟曰:「荔支之生,厥土惟三。
西则巴蜀,连亘峤南,肉薄浆多,酸而不甘。
与闽粤之所产,殆不可同日而谈也。
汉贡南海,唐驿西川。
皆荔支之下驷,乃并骛于中原。
当时所见,得其粗焉。
宜乎品藻之失,而议论之偏。
试使闽粤者进,则二果惭恧。
将逊美以推先,而况其凡乎?
若夫洞庭之柑,瓤凝玉雪。
清香噀手,累日不歇。
苕霅之芡,实侔珠玑。
咀嚼不倦,玉池生肥。
思其次焉,亦皆荔支之亚匹也。
然柑可食而不可多,芡疗饥而不疗渴。
惟食多之益办,与饥渴之兼解,微荔支吾谁与归?
方将休影息迹,遗物离人。
倒冠落佩,买山灌园。
植千种之陆离,择万颗之匀圆。
上滋绛宫,下灌丹田。
怡性养寿,超然自得,以尽吾之天年。
子能弃世事而从我游乎」?
客默然惭,逡巡而辞退。

榕木赋(1134年) 宋 · 李纲
闽、广之间多榕木,其材大而无用。
然枝叶扶疏,芘荫数亩,清阴人实赖之,故得不为斧斤之所剪伐,盖所谓无用之用也。
感而为之赋,其辞曰:
南有巨木,其名曰榕。
下蟠据于厚地,上荡摩于高穹。
雨露之所雱润,雷霆之所震耸,日月之所照烛,乾坤之所含容,与众木均,夫何赋形禀气之独不同也?
尔其擢干敷条,轮囷离奇,结根植本,拳曲拥肿。
口鼻百围之窍穴,龙蛇千尺而飞动。
仰视俯察,何规矩绳墨之不中也!
高明之丽,非栋梁之资;
斫削之工,非俎豆之奉。
以为舟楫则速沈,以为棺椁则速腐。
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楹柱则蠹。
薪之弗焰,无爨鼎之功;
燎之弗明,无爝火之用。
盖枵然之散木,徒万牛之嗟重。
宜匠石之不顾,同栎社而见梦。
然而脩枝翼布,密叶云浓。
芘结驷之千乘,象青盖之童童。
夏日方永,畏景驰空。
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
靓如帷幄,肃如房栊。
为行人之所依归,咸休影乎其中。
故能不夭斧斤,棓击是免。
虽不材而无用,乃用大而效显。
异文木之必折,类甘棠之勿剪。
立乎无何有之乡,配灵椿而独远。
不然则雁以不鸣而烹,漆以有用而割。
犀象以齿角而毙,樗栎以恶木而伐。
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殆未易议其优劣也。

凤鸟不至,岛夷是图。
顾卒老于环辙,遂决意而乘桴。
悼道不行,已焉哉,吾往矣。
好勇而义,从我者其由乎。
盖以道大不容,材高难送。
历聘而无所钩说,立言而徒焉折衷。
长沮问而知津,接舆过而歌凤。
用于邹鲁,犹舟车易地而行;
穷于商、周,践刍狗已陈之梦。
曷若脱此世网,适乎海涯。
进退去就之在我,损益盈虚之有时。
凌重溟之浩荡,阅万象之瑰奇。
廓尔无垠,乍心凝而形释;
泛然不系,乃神动而天随。
挹不可穷,游无何有。
昼所适兮,凭万里之长风;
夜何方兮,瞻七星之维斗。
井蛙闻风而跱坎,所以震惊;
河伯顺流而望洋,宜其知丑。
岂不以虽险利涉,惟虚可乘。
乐天命而无适非土,仗忠信而其安如陵。
六合轩呈,知乾坤之高厚;
八纮开露,观日月之沈升。
实由停蓄无私,含容善下。
渺无涯涘,虽七旱而何伤;
来有渊源,沛百川而皆泻。
夫子游焉。
吾道穷也。
盖抱德以行藏,岂留情于用舍。
去圣既远,馀风未休。
鲁连感时而高蹈,管宁避世而长浮。
风浪喧豗,未若谗波之险;
鱼龙出没,尚宽寇盗之忧。
爰有羁臣,远投瘴海。
短发白而早衰,寸心丹而不改。
荷三朝之眷知,虽万死而何悔。
仰圣哲之风流,庶兹诚之有在。

贤若下惠,官为士师。
以直道而从事,乃屡黜之为宜。
忘己为人,何爵禄之足惜;
舍生取义,岂威武之能移。
法古守官,屈身徇道。
位虽卑而道何所辱,义或失则位焉敢保。
宁尸禄以素餐,将啜菽以忘老。
君违必谏,虽犯颜而何伤;
天听孔昭,恐获罪之难祷。
何则?
忠以得罪,分焉所甘。
以所守之惟一,故遭黜而至三。
用则行而舍则藏,顾有进则有退;
仰不愧而俯不怍,夫何惧而何惭。
枉道事人,奚必去父母之国;
直心行道,焉往无谮愬之谈。
惟君与臣,代天理事。
各尽其职,非相为赐。
谏行言听,固同享于安荣;
道废身藏,亦何心于怨怼。
惟知则止之节,乃尽事君之义。
相彼君子,异乎小夫。
以容悦得君为至计,以缄默固位为良图。
盖亦陋矣,何足算乎!
老柏千年,凡几经于凝冱;
精金百鍊,乃可试于洪炉。
惟此展禽,雅安降逸。
虽不辞于小官,亦弗免于三黜。
盖以和制行者,所以与人为徒;
以直事人者,所以本天之质。
类夫子文之称忠,喜怒不形于仕已;
有若孟轲之不动,荣辱岂存乎得失。
矧乃作士,利用刑人,上下其手而楚国以弊,轻重其心而汉法以沦。
徐有功之任司刑,守法而代人以死;
张释之之为廷尉,谳狱而举世推仁。
盖闻风而有立,虽愈久而弥新。
爰有畸人,号为拙直。
荷三朝之眷遇,辜负明恩;
虽九谪而终归,敢忘大德。
惟内省不疚于圣言,顾用舍岂系于人力。
味前哲之遗风,每抚篇而太息。

士有敢谏,君当体仁。
爰修饰于折槛,以表旌于直臣。
收电回霜,已宽斧钺之戮;
葺隳因阙,更瞻轩陛之新。
惟汉朱云,希风汲黯。
偶赐枫宸之对,因致龙鳞之犯。
指陈奸佞,愿借尚方之刀;
退就诛夷,遂折便朝之槛。
辱师傅之贵,虽曰敢言;
干雷霆之威,自应可斩。
而天子能恕,将军敢争。
因免冠而致悟,乃饰槛以为旌。
宽以纳忠,岂独垂万世之训;
阙而当宁,更以致三墀之荣。
易令名以愧贤,讵能比迹;
藏断罟以志谂,庶可同声。
原此狂生,素称义烈。
雅有意于汉室,故屡陈于主阙。
命驾径去,不为薛宣而少留;
趣和药来,更助萧公之引决。
惟直情而径行,故太刚而必折。
成帝渊默,临朝靓深。
谓陈善闭邪者小臣之难事,而尊贤从义者大君之用心。
难甘切直之言,虽加谴怒;
终懋矜容之德,曲示承钦。
然而所求者名,不务其实;
文虽足观,质焉可述。
宠昭仪而绝皇嗣,大斁天伦;
恩元舅而杀王章,遂倾帝室。
虽存折槛,足为后世之规;
实废嘉言,讵救当时之失。
岂不以篡汉室者必王氏,佞王氏者惟张侯。
以师臣而取信,乃保身而自谋。
堤防祸机,实为国之至要;
拔去奸本,期厥德之允修。
能充葺槛之心,何施不可;
深味借刀之旨,岂谓无由。
凡曰司聪,皆有言职。
欲致国家之治,必尽箴规之益。
魏公献疏,乃切论而危言;
贾生上书,亦流涕而太息。
遇文帝、太宗之君,必能褒崇于正直。

刑作教弼,文资武全。
惟两器之兼用,乃一道之当然。
欲柔顺之可行,必须刚克;
致德礼之不易,允赖威权。
原夫夹谷之盟,真儒相事。
谓敌国素称于多诈,而上策莫如于自治。
两君为好,虽事多献酬交错之文;
具官以从,必武有豫备不虞之志。
岂不以文待燮友,武惩奸回。
惟无忘于经略,乃克致于怀来。
勇不惧而仁不忧,固并推于达德;
文足昭而武足畏,盖有俟于全才。
德以服人,义存禦侮。
有所济者,以威之克爱;
无能达者,以仁而不武。
《雅》歌吉甫,宜为宪于万邦;
《颂》美僖公,能昭格于烈祖。
下焉为臣,上焉为君。
不能全文武之道,何以致久大之勋?
冠履圆方,载施佩玦之断;
黼黻辩义,式彰火藻之文。
有国有家,惟仁惟义。
虽诞敷于文德,宜克修于武备。
所以六卿率属,出分乡遂之兵;
三时务农,隙讲蒐狩之利。
盖以治安之本,在于文武之兼。
其相济若火之于水,其相待若梅之与盐。
劝赏畏刑,以阳舒而阴惨;
揆教奋卫,遂西被而东渐。
大哉武之于文,虽二而一。
藏于无用之用,盖以不必而必。
方今外患侵而中国微,安得文武全才,以股肱于帝室?


共20,分1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