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惠州河源人,徙居增城。字并奭。太宗端拱二年进士。召试馆职,除校书郎。张泳帅蜀,辟知魏城。运米以济饥民,发药以疗疾疫,立乡校,课农桑,俗为之变。真宗咸平中辟知绵竹,卒于官。
全宋诗
古成之,字亚奭,或称紫虚先生(清康熙《罗浮山志》卷五),惠州河源(今属广东)人。五代末避地增城(今属广东),尝结庐罗浮山。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淳化三年(九九二),除秘书省校书郎。张咏知益州,辟知魏城。真宗咸平五年(一○○二),再辟绵竹令。卒于官。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有传。清光绪间,其裔孙辑成《倡南拾馀诗迹》一卷,并附伪托之降鸾诗。今录七首。
全粤诗·卷二一
古成之,字亚奭,人称紫虚先生。本惠州河源人,五代末避地寄籍增城。结庐罗浮山,力学不倦,淹通群籍。宋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赴礼部试,有司奏以梁灏第一,成之第二。妒者忌岭南人居其上,暗投哑药于食,邀成之夜饮。次日胪唱,成之喑不能应,遂落第,而略无憾色,人服其量。端拱二年(九八九)成进士。初授真定府元氏县尉,改青州益都知县,为政以惠爱为本。淳化三年(九九二)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校书郎。以张咏荐,出知绵州魏城县。宋真宗咸平五年(一○○二),知汉州绵竹县,卒于任。有《古成之集》,已佚。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五、清王驹修康熙二十八年刊《河源县志》卷六有传。今存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七二
古成之,字亚奭,广州增城(今广东增城)人。端拱二年进士,调元氏尉,改知益都。淳化末李顺起于蜀中,知益州张咏辟知绵州魏城。咸平三年除校书郎。五年,咏再知益州,复以成之为绵竹令,均有治绩,未几卒于官。成之简静好学,博览群籍,文章冠岭南,尤工于诗,有集三卷。见《永乐大典》卷一○八九九引《惠州府惠阳志》,《宋史》卷二○八《艺文志》四,雍正《广东通志》卷三一、四四。
五言律诗
怀石楼 宋 · 古成之
五言律诗
相思天一边,知在石楼间。
高卧客稀到,数峰人共閒。
仙方新更试,易疏旧曾删。
好探鳌头信,时应有鹤还(清康熙《罗浮山志》卷一七)
⑴ 《河源悬志》作鱼

贪泉 宋 · 古成之
五言律诗
贤良知足辱,为尔戒贪名。
一酌不能惑,千年依旧清。
深涵秋汉色,冷浸古松声。
珍重荒碑在,何人曾泪倾
⑴ 清赵俊嘉庆《增城县志》同治增刻本卷一八

游天通真身塔 宋 · 古成之
五言律诗
洁志登高塔,西南对海城。
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
梅雨侵窗冷,天风入海清。
临回慵更语,祖意自分明(清彭君谷同治《河源县志》卷一五)

七言律诗
忆罗浮 宋 · 古成之
七言律诗
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攲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
⑴ 《罗浮山志》作海
⑵ 《罗浮山志》作遗
⑶ 《罗浮山志》作临
⑷ 《罗浮志山》作背

拨破浮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
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
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煖映芝田。
吟馀池畔聊攲枕,风雨萧萧吹白莲。
按:前四句一作蒋之奇诗,题作《菖蒲涧》
⑴ 《广东通志·金石略》作红

七言绝句
临卒书诗 宋 · 古成之
七言绝句
物外乾坤谁得到,壶中日月我曾游。
留今留古曾留得,一醉浮生万事休
⑴ 《舆地纪胜》卷九九《广南东路·惠州》

五言排律
玄元分古观,南镇越王城。
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记名。
丹砂虽久炼,鸡犬自长生。
槛簇鳌头景,门通鹤颈程。
烟霞随(《金石略》作沿)砌起,花木逐时荣。
古井涵虚碧,疏钟入户(《金石略》作竹)清。
荒芜怜夜色(《金石略》作芳芜延野色),寒溜引秋声。
丹灶封苔老,芝田积雨平。
风光齐岳麓,音信接朱明。
愿将(《金石略》作得)身从此,乘云到玉京(明姚良弼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六)

宋 · 古成之
寰中有道逢千载,岭外观光祇一人(劝驾)
按:《舆地纪胜》卷九九《广南东路·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