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四言诗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暌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常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于麟德殿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召至轩槛,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
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
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
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
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
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
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
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
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
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
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颜子赞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杏坛槐市,儒述三千。
回也亚圣,某也称贤。
四科之首,百行之先。
秀而不实,得无恸焉。

张说献诗赞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德重和鼎,功逾济川。
词林秀发,翰苑光鲜。

卢奂赞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专城之重,分陕之雄。
人多惠爱,性实谦冲。
亦既利物,存乎匪躬。
为国之宝,不坠家风。

叶法善像赞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词江泻液,义苑含芬。
别有真气,青溪出云。
卓尔无对,超然不群。
幽人蓟子,道士封君。

徐坚赞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校文天禄,论经上庠。
华词宛丽,雄辨抑扬。

万物去来,阴阳反覆。
百岁光阴,宛如转毂。
悲乐疾苦,横夭相续。
盛衰荣悴,俱为不足。
忆昔宫中,尔颜类玉。
助内躬蚕,倾输素服。
有是德美,独无五福。
生平雅容,清缣半幅。

元元皇帝像赞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我大圣祖诞敷众妙。光宅上清。贻厥孙谋。屡彰幽赞。昼现殊相。空浮瑞色。七耀五明之服。玉童金媛之仪。道释人天。作礼瞻奉。昔真诰传于羊角。宝祚无疆。今宸仪炳于龙岩。妖氛将殄。岂惟历代师授。前王得一。斯乃宗社降祥。后昆惟万。申命藻绘。示诸郡国。若对寥阳之宇。如临太极之庭。赞曰。
猗我烈祖,阐教乘时。
理身理国,曰希曰夷。
上开仙洞,俯视灵姿。
昭融至道,叶赞无为。
岩谷增丽,丹青罔追。
神光烁烁,淑景迟迟。
当朝称庆,列郡来斯。
福祚流衍,千龄在兹。

邈彼炎汉,天图中缺。
万汇消残,三灵荡越。
惟师应运,神威迅发。
躬侍元元,亲传秘诀。
妖毒云驱,崇山剑裂。
大布声教,全清蛊孽。
一振无为,永光有截。
鸾鹤斯迈,丹青是设。
玉相真仪,传芳不歇。

其二
四言诗
邈矣真仙,孤高峻节。
气贯穹冥,元元示诀。
落落神仪,亭亭皓月。
诛邪斩精,魅驱鬼彻。
汉代明威,流传不绝。

黄道游仪铭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孰为天大,此焉取则。
均以寒暑,分诸晷刻。
盈缩不愆,列舍不忒。
制器垂象,永鉴无惑。

石桥铭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梁园胜躅,碣馆佳游。
苔深石暗,山斜路幽。
桥非七夕,节是三秋。
爰停弄杼,共此淹留。

庆唐观纪圣铭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神也者。妙有物而为言。化也者。应无方而成象。言岂立神之主。象徵宰化之知。苟言象之不存焉。则神化或几乎息矣。穷神而极化者。其唯至圣之人乎。我远祖元元皇帝。道家所号太上老君者也。建宗于常无有。立行于不皦昧。知雄守雌。为天下溪。知白守辱。为天下谷。故能长上古而日新。雕众形而化淳。齑万物而不为戾。泽万代而不为仁。巍乎不睹其顶。深乎不测其极。复归无物。存教迹以立言。奄有太清。感圣期以利见。肇我高祖之提剑起晋。太宗之仗钺入秦。鹏搏风云。麟斗日月。夏臣丑而巳去。殷鼎轻而未徙。老君乃洗然华皓。白骥朱髦。见此龙角之山。示我龙兴之兆。语绛州大通堡人吉善行曰。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于是一开赤伏。而万姓宅心。一麾白旄。而六合大定。传曰。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非夫神唱明德。翕叶人祇者欤。善行以武德三年二月初奉神教。恐无明徵。未之敢泄。至四月。老君又见。曰。石龟出。吾言实。于时太宗为秦王讨宋金刚。总戎汾绛。晋州长史贺若孝义以其状上启。遽使亲信杜昂就山礼谒。俯仰之际。灵貌察焉。昂驰还曰。信矣。乃遣昂善行乘驿表上。比至长安。适会郇州献瑞。石龟有文曰。天下安。千万日。高祖徵其二异。拜善行朝散大夫。命舍人柳宪往祠焉。玉帛既陈。尊仪复见。其始觌也。杲杲炅炅。若红峰绿岭。吐春日之光景。其却隐也。萧萧条条。若雨息云消。视秋天之泬寥。来莫知其所自。去莫辨其所往。出于寂寞。入于恍惚。盖不可得而详诸。汾阳之龙角山者。天地降福之庭。高祖用师之道。峰上有华池灵府。下有石穴洞宫。气接姑射。集神仙之别馆。脉通霍镇。润珠玉之邻家。高祖以云辔频回。霓裾累𧝬。故版庙于行过之所。划坛于受命之场。刻饰圣容。彩绘真卫。神光离合。殿堂宛转于空閒。云气踟躇。笙磬往还于天路。因改浮山县名神山焉。志灵应也。是岁仲秋及五年三月。晋州奏老君言。我亳庙之中枯柏更生。子孙当王。又云。我神兵助军伐刘黑闼。立夏当平。事果如言。皆先事之谶也。尔后太宗贞观。则矞云泊于庙宇。高宗垂拱。则卿云涌于神座。今又祠中柏树。蒲萄袅而托根。门端桹木。枯枝蓊而还茂。謺黛丰本。扑翠繁柯。聚祥烟青霭。黕黕一色。散佳气葱郁。麟麟万重。识者以为太和畅陈朽之徵。王会纳殊邻之象。惧彼虚应。摇然夕惕。朕演灵金根。纂命璿扆。笃学道记。常味至言。是用假涂礼乐。托宿仁义。寻末以窥本。澄粗以诣精。为无为于此心。事无事于天下。而宗社大福。寰县小康。实上祖惠无疆之休。亦下人率自然之化。夫唯幽容昭见。伟事也。神告帝符。瑰瑞也。发祥善行。吉类也。庆云重作。鸿懿也。戎果附植。合异也。槁干华滋。蕃炽也。此六者。兴王之嘉祉。旷历之绝记者巳。朕不敏。颇闻君子之教矣。继其父者天其祖。习其训者父其师。揄扬道德。情存孝敬。商颂美乎成汤。周雅尊乎后稷。先王之旧典也。吾岂坠其文哉。夫戴角之类。龙为之长。羊也定形而不易。龙也神化而无端。龙盖五土之精。国家乘土而王。故改山号名龙角焉。乃铭金石。以彰灵变。词曰。
思文圣祖,元默雷声。
混兮无名,超兮至清。
清入神舍,名损物假。
身尊元元,后有天下。
高祖凤翔,云举晋阳。
太宗龙战,风趋秦甸。
龙角仙都,王师戒涂。
圣形入有,神言出无。
瑶衣玉骑,告帝天符。
神方据我,人亦来苏。
乃立清室,微微谧谧。
众仙停跸,乃兴庆云。
氛氛氲氲,再瑞明君。
庭有柏兮,远果寄秀。
门有桹兮,瘣条更茂。
顾惭菲德,蒙神之祐。
诵我道经,介我神听。
继明五圣,禋事三灵。
请从格言,天德出宁。
大道幽荫,湛慈广接。
意路何阶,言津难涉。
化有影响,神无华叶。

纪泰山铭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庶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倡予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巳。固辞不获。肆予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宇。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顺也。尔雅云。泰山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惟天帝之孙。群灵之府。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自昔王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图录。纪氏号。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元天之眷命。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故设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乃仲冬庚寅。有事东岳。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不毕降。粤翌日。禅于社首。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之神。罔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天符纳介福。群臣拜稽首千万岁。庆答欢同。陈诫以德。大浑叶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物由庚。兆人允殖。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行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地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朕何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感焉。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搉旧章。补缺政。存易。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于戏。天生蒸人。惟后时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德载物。惟后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予幼孙。克享上帝。惟帝时若。馨香其下。丕乃曰有唐氏文武之曾孙隆基。诞锡新命。缵戎旧业。永保天禄。子孙其承之。予小子敢对扬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人有终。上天其知我。朕惟宝行三德。曰慈俭谦。慈者覆无疆之言。俭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自谦者天益。苟如是。则轨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刻金记。后之人听词而见心。观末而知本。铭曰。
惟天生人,立君以理。
惟君受命,奉天为子。
代去不留,人来无巳。
德凉者灭,道高斯起。
赫赫高祖,明明太宗。
爰革隋政,奄有万邦。
罄天张宇,尽地开封。
武称有截,文表时邕。
高宗稽古,德施周溥。
茫茫九夷,削平一鼓。
礼备封禅,功齐舜禹。
岩岩岱宗,衎我神主。
中宗绍运,旧邦惟新。
睿宗继明,天下归仁。
恭己南面,絪缊化醇。
告成之礼,留诸后人。
缅予小子,重基五圣。
匪功伐高,匪德矜盛。
钦若祀典,丕承永命。
至诚动天,福我万姓。
古封泰山,七十二君。
或禅奕奕,或禅云云。
其迹不见,其名可闻。
祗遹文祖,光昭旧勋。
方士虚诞,儒书龌龊。
佚后求仙,诬神检玉。
秦灾风雨,汉污编录。
德未合天,或承之辱。
道在观政,名非从欲。
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朕闻轩辕三皇之盛者尊广成。唐尧五帝之盛者师尹寿。夫以圣人之道。教圣人之才。守之七日。又守之九日。朝彻而后能见。独是道也。入水不濡。蹈火不。啸叱风雨。鞭笞魔魅。无方而后能进。独是神也。神则惟变。道亦旁通。苟得其人。抑所谓神道设教者也。师讳法善。字道元。自诸梁食采。是谓叶公。邑亦如之。因而命氏。则昔为南阳人也。曾祖道兴。祖国重。父慧明。赠歙州刺史。贲丘园者。一贯吾道。食旧德者。百代可知。故名溢宇宙之中。身在江海之上。则今为古括人也。至隋大业。岁在景子。法师是生。凡六百四十二甲子。洎我开元。岁在庚申。形解升云。则春秋百有七矣。其生也。年长而色若孺子。其化也。委蜕而神则默仙。尝从朕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藏察无象。钩致不测。若言匡国辅主。鼓舞发挥焉。朕可推而尊之。不可得而臣也。其始终出处之迹。可得而言者。初师甫七岁。涉江而游。迨及三年。人以为溺。及还。问其故。则曰。三青童子引之。憩于华堂峻宇。咽灵药。吸云浆。太上镇之。是以留也。十五中毒死。又见昔青童曰。天台茅君飞印印其腹。始殊閟绝。良久豁如。师以灵应感通。殊尤若此。遂乃杖策游诸名山。远访茅君而遇。岳骨上起。目瞳正方。冰雪绰约。嫣焉微笑曰。尔来乎。尔名巳登仙格。身逢魔试。故此相救。宜勉之。当以辅人弼教为意。无汲汲于去来也。由是便于青城赵元阳受遁甲步元之术。于嵩高韦善俊传八史云蹻之道。宴息于括苍罗浮。往还于蓬莱方丈。灵图秘诀。仙符真度。宝箓生券。冥感空传。临目而万八千神。咽胎而千二百息。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涤肠。勿药自复。或刳肠割膜。投符有加。或聚合毒味。服之自若。或徵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先朝宠焉。一昼三接。朕在藩邸。累闻道要。及临宇县。虚伫昌言。奸臣寓谋。凶丑僭逆。未尝不先事启沃。亟申幽赞。故特加紫绶。以大公侯之封。而确固黄中。不乘轩冕之赏。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适来无迹。为夫子之时。迩去无吝。为夫子之顺。岁在鹑尾。月鹑火是也。返真悬解。翊日追赠越州都督。踰月归藏于括苍之山。免朝章。从夙志也。先生幼有奇质。长标特操。神照体外。骨秀形表。故万先生目之曰。子书成仙格。方自仙宫。吾将及尔为同僚也。信哉。易曰。君子或出或处。出者无山林之逸。处者无轩冕之贵。虽道同则应。而迹异难兼。先生养神太和。观妙元牝。君子或处之盛也。金印袭贵。紫绶方来。君子或出之盛也。非夫道臻博大。德合神明。其孰能与于此也。故于王室则承恩者五代。当朕时则传道者数人。皆曰宗师。无閒然矣。夫为文者纪其实。称德者尚其训。先生知余。余宁不述。训寓言而无愧。可披文而相质。铭曰。
忽然勃然。
莫不出焉。
油然浏然。
莫不入焉。
百昌之源。
万化之泉。
于此观妙。
实云列仙。
列仙伊何。
销化却老。
观妙伊何。
岂假至道。
旁通幽赞。
神变灵造。
淫祠厉阶。
无隐不讨。
讨逆辅顺。
功就佐时。
藏往察微。
业与神期。
章绂加等。
方来不欺。
视缘若遗。
恍然我思。
大有元吉。
黄中通理。
默仙委蜕。
元达无巳。
叶县凫飞。
辽城鹤止。
元风盛烈。
郁乎千祀。
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己卯十二月己未朔二十六日。
乘化而往。
彼则悠哉。
不忘旧情。
纪诸事迹。
仙山海畔。
碑石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