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 目录 上篇 下篇
文镜秘府论·论对属 释空海 日本金刚峰寺禅念沙门遍照金刚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俗姓佐伯,804年(贞元二十年)七月至中国。806年(元和元年)八月回日本,做此书,专论南朝至中唐,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又简写为《文笔眼心抄》。所引资料,除皎然《诗式》外均佚,因而有重要参考价值。

凡为文章,皆须对属;诚以事不孤立,必有配疋而成。至若上与下,尊与卑,有与无,同与异,去与来,虚与实,出与入,是与非,贤与愚,悲与乐,明与暗,浊与清,存与亡,进与退:如此等状,名为反对者也。(事义各相反,故以名焉。)除此以外,并须以类对之:一二三四,数之类也;东西南北,方之类也;青赤玄黄,色之类也;风雪霜露,气之类也;鸟兽草木,物之类也;耳目手足,形之类也;道德仁义,行之类也;唐、虞、夏、商,世之类也;王侯公卿,位之类也。及于偶语重言,双声叠韵,事类甚众,不可备叙。

在于文笔,变化无恒。或上下相承,据文便合,若云:“圆清著象,方浊成形”,“七曜上临,五岳下镇”;(“方”、“圆”,“清”、“浊”,“象”、“形”,“七”,“五”,“上”、“下”,是其对。)或前后悬绝,隔句始应,若云:“轩辕握图,丹凤巢阁;唐尧秉历,玄龟跃渊”;(“轩辕”、“唐尧”,“握图”、“秉历”,“丹凤”,“玄龟”,“巢阁”、“跃渊”,是也。)或反义并陈,异体而属,若云:“乾坤位定,君臣道生。或质或文,且升且降”;(“乾坤”、“君臣”、“质文”、“升降”并反义,而同句陈之。“乾坤”与“君臣”对,“质文”与“升降”对,是异体属也。)或同类连用,别事方成,若云:“芝英荚,吐秀阶庭;紫玉黄银,扬光岩谷”:(“芝英荚”与“紫玉黄银”,“阶庭”与“岩谷”,同类连对,而别事相成。)此是四途,偶对之常也。比事属辞,不可违异。故言于上,必会于下;居于后,须应于前。使句字恰同,事义殷合,(若上有四言,下还须四言;上有五字,下还须五字。上句第一字用“青”,下句第一字即用“白”、“黑”、“朱”、“黄”等字;上句第三字用“风”,下句第三字即用“云”,“烟”、“气”、“露”等。上有双声、叠韵,下还即须用对之。)犹夫影响之相逐,辅车之相须也。

若其上升下降,若云:“寒云山际起,悲风动林外。”(“山际”在上句第三、第四言,是升;“林外”在下句第四、第五字,是降。)前复后单,若云:“日月扬光,庆云烂色。”(“日月”两事是复;“庆云”一物,是单。)语即非伦,事便不可。然文无定势,体有变通,若又专对不移,便复大成拘执;可于义之际会,时时散之。

夫属对者,皆并见以致辞;(谓并见事类以成辞。假令云:“便娟翠竹,声韵金风;的历红荷,光垂玉露。”“翠竹”与红荷”,“金风”与“玉露”,是异事并见也。凡为对者,无不悉然也。)不对者,必相因成义。(谓下句必因上句,止凭一事以成义也。假令叙家世云:“自兹以降,世有异人。”叙先代云:“布在方策,可得言焉。”叙任官云;“我之居此,物无异议。”叙能官云:“望之于君,固有惭色。”叙瑞物云:“委之三府,不可胜记。”叙帝德云:“魏魏荡荡,难得名焉。”皆下句接上句以成义也。)何则?偶辞在于参事,(凡为对属,皆偶其辞,事若不变,辞便有阙,故须参用,如得成之也。)孤义不可别言故也。(若不取对,即须就一义相因以置言,故不可用别也。)

在于文章,皆须对属;其不对者,止得一处二处有之。若以不对为常,则非复文章。(若常不对,则与俗之言无异。)就如对属之间,甚须消息:若叙瑞云:“轩辕之世,凤鸣阮隃;汉武之时,麟游雍畤。”(持“轩辕”对“汉武”,世悬隔也。)大小必均,若叙物云:“鲋离东海,得水而游;鹏翥南溟,因风而举。”(将“鲋”拟“鹏”,状殊绝也。)美丑当分,若叙妇人云:“等毛嫱之美容,类嫫母之至行。”(毛嫱”、“嫫母”,貌相妨也。)强弱须异,若叙平贼云:“摧鲸鲵如折朽,除蝼蚁若拾遗。”(“鲸鲵”、“蝼蚁”,力全校也。)苟失其类,文即不安。以意推之,皆可知也。而有以“日”对“景”,将“风”偶“吹”,持“素”拟“白”,取“鸟”合“禽”,虽复异名,终是同体。若斯之辈,特须避之。故援笔措辞,必先知对,比物各从其类,拟人必于其伦。此之不明,未可以论文矣。

△句端

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别,必立言以间之,然后义势可得相承,文体因而伦贯也。新进之徒,或有未悟,聊复商略,以类别之云尔。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以,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右并发端置辞,泛叙事物也。谓若陈造化物象、上古风迹及开廓大纲,叙况事理,随所作状,量取用之。大凡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盖闻,闻夫,窃惟等语,可施于大文,馀则通用。其表、启等,亦宜以臣闻及称名为首,各见本法。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及有,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右并承上事势,申明其理也。谓上已叙事状,次复申重论之,以明其理。

洎于,逮于,至于,及于,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属。

右并因事变易多限之异也。谓若述世道革易、人事推移,用之而为异也。

乃知,方知,方验,将知,固知,斯乃,斯诚,此固,此实,诚知,是知,何则,所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可谓,所谓。

右并取下言證成于上也。谓上所叙义,必待此后语,始得證成也。或多析名理,或比况物类,不可委说者。

况乃,况则,矧夫,矧唯,何况,岂若,未若,岂有,岂至。

右并追叙上义,不及于下也。谓若已叙功业事状于上,以其轻少,后更云况乃、岂若其事其状云云,也。

岂独,岂唯,岂止,宁唯,宁独,宁止,何独,何止,岂直。

右并引取彼物为此类。谓若已叙此事,又引彼与此相类者,云岂唯彼如然也。

假令,假使,假复,假有,纵令,纵使,纵有,就令,就使,就如,虽令,虽使,虽复,设令,设使,设有,设复,向使。

右并大言彼事不越此也。谓若已叙前事,假令深远高大则如此,此终不越。

虽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为。

右并将取后义,反于前也。谓若叙前事已讫,云虽然乃有如此理也。

岂令,岂使,何容,岂容,岂至,岂其,何有,岂可,宁可,未容,未应,不容,讵可,讵令,讵使,而乃,而使,岂在,安在。

右并叙事状所求不宜然也。谓若揆其事状所不合然,云岂令其至于此也。

岂类,讵似,岂如,未若。

右并论此物胜于彼也。谓叙此物已讫,陈岂若彼物微小之状也。

若乃,尔乃,尔其,尔则,夫其,若其,然其。

右并复叙前事体其状。若前已叙事,次更云若乃等体写其状理也。

傥使,傥若,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脱若,脱使,脱复,必其,若必,或若,或可,或当。

右并逾分测量,或当尔也。譬如论其某事异理,云傥如此如此。

唯应,唯当,唯可,只应,只可,只当,乍可,必能,必应,必当,必使,会当。

右并看世斟酌终归状也。若云看上事形势,唯应如此如此。

方当,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当,庶以,冀当,冀使,将使,使夫,未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便欲,便当,行欲,足令,足使。

右并势有可然,期于终也。谓若叙其事形势,方终当如此。

岂谓,岂知,岂其,谁知,谁言,何期,何谓,安知,宁谓,宁知,不谓,不悟,不期,岂悟,岂虑。

右并事有变常,异于始也。谓若其事应令如彼,今忽如此如此。

加以,加复,况复,兼以,兼复,又以,又复,重以,且复,仍复,尚且,犹复,犹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犹,仍,且,尚。

右并更论后事,以足前理也。渭若叙前事已讫,云加以又如此又如此也。

莫不,罔不,罔弗,无不,咸欲,咸将,并欲,皆欲,尽,皆,并,咸。

右并总论物状也。

自非,若非,非夫,若不,如不,苟非。

右并引大其状,令至甚也。若叙其事至甚者,云自非如此云也。

何以,何能,何可,岂能,岂使,讵能,讵使,讵可,俦能,奚可,奚能。

右并因缘前状论所致。若云自非行如彼,何以如此也。

方虑,方恐,所恐,将恐,或恐,或虑,只恐,唯恐,行恐。

右并预思来事异于今也。若云今事已然,方虑于后或如此也。

敢欲,辄欲,轻欲,轻用,轻以,辄用,辄以,敢以,每欲,常欲,恒愿,恒望。

右并论志所欲行也。

每至,每有,每见,每曾,时复,数复,或复,每,时,或。

右并事非常然,有时而见也。谓若每至其时节,每见其事理也。

则必,则皆,则当,何当不,未尝不,未有,不则。

右并有所逢见便然也。若逢见其事则必如此也。

可谓,所谓,诚是,信是,允所谓,乃云,此犹,何异,奚异,亦犹,犹夫,则犹,则是。

右并要会所归总上义也。谓设其事,可谓如此,可比如此也。

诚愿,诚当可,唯愿,若令,若当,若使,必使。

右并劝励前事所当行也。谓若谓其事,云诚愿行如此也。

自可,自然,自应,自当,此则,则必,然则。

右并预论后事必应尔也。谓若行如彼,自可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