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志》曰: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云云。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⑴。 ⑴ ○《三国志》马良传。《御览》四百九十五。 后赵录曰:张楼。阳平人也。为临水长。严政酷刑。残忍无惠。时人苦之。为之谣曰: 阳平张楼头如箱。见人切齿剧虎狼⑴。 ⑴ ○《十六国春秋》二十二后赵录。《御览》四百六十五引后赵录。 毛诗草木虫鱼疏曰:辽东梁水鲂。特肥而厚。尤美于中鲂。故其乡语曰: 居就粮。梁水鲂⑴。 ⑴ ○毛诗草木虫鱼疏下。《御览》九百三十七引毛诗疏。事类赋鱼赋注引诗疏义。王荆文公诗笺注四。 《晋书》曰: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知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时人为之语曰: 石仲容,姣无双⑴。 ⑴ ○《晋书》石苞传。《御览》三百七十九、四百九十五。《诗纪》四十四。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蜀郡郫人也。除安汉令。蜀亡去官。时巴土饥荒。所在无谷。送吏行乏。辄取道侧民芋。随以绵系共处。使足所值。民视芋见绵。持绵追还之。终不受。因为语曰: 安汉吏取粮。令为之偿⑴。 ⑴ 《御览》或作闻何安汉清民取粮令为之偿。○《华阳国志》十一西州后贤志。《御览》四百二十六、九百七十五。 郦道元《水经注》曰:巴东三峡。谓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宜都山川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⑴。 ⑴ ○《水经注》江水注。《文选》十二江赋注、《御览》五十三并引盛弘之盛弘之《荆州记》。乐府诗八十六。《诗纪》四十三。 拾遗记曰:张华为九酝酒。若大醉。不可叫笑摇荡。令人肝肠消烂。俗人谓为消肠酒。或云醇酒可为长宵之乐。两说同则事异也。闾里歌曰云云。言耽此美酒。以悦一时。何用保守灵而取长久。 宁得醇酒消肠。不与日月齐光(○拾遗记九。)。 《晋书》曰:苻坚时长安有此谣。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冲小字凤凰。至是。终为坚贼。入止阿房城焉。 凤凰凤凰止阿房⑴。 ⑴ ○《晋书》苻坚载记。魏书慕容炜传。《类聚》八十八引三秦记。《御览》九百五十六。《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四十四。 南史曰:桓康。兰陵人也。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膂力绝人。江南人畏之。高帝镇东府。除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常侍卫左右。帝诛黄回。使康数回罪。然后杀之。时人语曰: 欲侜张。问桓康⑴。 ⑴ ○南《齐书》桓康传。南史桓康传。《诗纪》六十三。 南史曰:永明末。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时张融以言辞辩捷。周颙弥为清绮。而绘音采亦赡丽。雅有风则。时人谓之语曰云云。言其处二人之间也。 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⑴。 ⑴ ○南史刘绘传。《御览》百八十、六百十七。《诗纪》六十三。 南史曰:齐遣柳达摩领兵侵梁。陈霸先命侯安都败之。达摩谓众曰:顷在北。童谣云云。侯景服青已倒于此。今吾徒衣黄。岂谣言验邪。 石头捣两裆。捣青复捣黄⑴。 ⑴ ○南史陈武帝纪。《诗纪》九十七作北童谣。 《魏书》曰:济南王彧少与从兄安丰王延明、中山王熙并以宗室博古文学齐名。尚书郎范阳卢道将谓吏部清河崔休曰:三人才学虽无优劣。然安丰少于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况雅。时人为之语曰: 三王楚楚尽琳琅。未若济南备圆方⑴。 ⑴ ○魏书临淮王谭传附彧传。北史临淮王谭传附或传。《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百九作三王歌。 洛阳伽蓝记曰:洛水上南北两岸门巷修整。阊阖填列。别立市于洛水南。号曰四通市。伊洛之鱼。多于此卖。士民须脍。皆诣取之。鱼味甚美。京师语曰: 洛鲤伊鲂。贵于牛羊(○洛阳伽蓝记三。酉阴杂俎十六。)。 齐民要术曰:广志曰: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幽、凉、并、乌地。河西语曰云云。《魏书》曰:乌凡地宜东墙。能作白酒。 贷我东墙。偿我田粱(○齐民要术果蓏菜茹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