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18七絶 2192五律 321七律 412五排 1 471四言 32六言 149古風 9592樂府 74 1 150 33辭賦 8琴操 2 19其他 250 288
五乌
阴平  [铺盖] 洿 [更多…]

阳平  [读书] 峿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hū  韵部: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 同本义
  •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 。如:乎号
〈语〉
  • 表示疑问或反诘
    •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 远者凉乎。
    • 汝多知乎。
    •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 断斯织乎。
    • 不亦精乎。
  • 相当于“吗”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 可乎。——《列子·汤问》
    • 不闻藏书者乎。——·袁枚《黄生借书说》
    • 天下事有难易乎?——·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学有难易乎。
  •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 二十年之外,其为沼乎!——《左传》
    •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 有甚是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 天乎。——·袁枚《祭妹文》
    • 人乎。
  •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 表示推测语气
    • 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 得无苦贫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或能免乎。——·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 表示商榷语气
    •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
  • 表示肯定语气
    •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 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 于;从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 “春秋”何以始乎?——《公羊·哀十四年》
  • 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 人生乎,长乎,而言。——《吕览·用众》
  • 于;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 叫嚣乎东西。——·柳宗元《捕蛇者说》
    • 隳突乎南北。
    •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 于;因为;由于;在于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 于;按照;根据 。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 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
  •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 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 洸洸乎干城之具。——·刘基《卖柑者言》
    • 昂昂乎庙堂之器。
    • 巍巍乎可畏。
    • 赫赫乎可象。
康熙字典古文:

  •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湖。 (虞韻)
  • 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 又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 又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 又荒烏切。 (虞韻)
  • 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語之餘也。乎餘㬪韵。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班史多假虖爲乎。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謂首筆也。象聲气上升越揚之狀。戸吳切。五部。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哮虖也。口部曰。哮、豕驚聲也。唬、虎聲。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唬。疑此哮虖當作哮唬。漢書多假虖爲乎字。从虍。乎聲。荒烏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