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封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见同书卷十一《业因部》。)。 百旬芥易尽,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 遗文虚满笥,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煎迫未安宁⑴。 ⑴ 见《法苑珠林》卷四《大三灾部之馀》。 求宝失舟济,飘浮思救形。 幻媚多方趣,妖魅诳人情。 假接度海难,虚发亲爱声。 自非马王负,危苦讵安宁(见同书卷四二《妖怪篇》。)。 业风恒泛滥,苦海涛波声。 漂我常游浪,远离涅盘城。 忽遇(一作「何时」)慈舟至,运我出爱瀛。 是(一作「寔」)知高慕友(一作「施」),惩过改凡⑴情。 罪垢蒙除结,神珠启暗冥。 释(一作「贵」)门光丽景(一作「景丽」),俗务苦重萦(一作「贱业永休宁」)。 冀除五昏盖,方悟六尘轻。 自非乘宝辂,何以息焰宁⑵。 ⑴ 一作「顿舍贫穷」 ⑵ 一作「志求八解脱,誓舍六尘萦。傥遇慈父诲,开我心中经」。见同书卷六十《惩过篇》。注一作者,为同书卷七一《贫女部》之异文。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对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见同书卷八八《福行部》。)。 三事无忧乐道情,且陪云水不求名。 任渠更作千般解,体自无暇不染青。 向前吴氏学丹青,不体僧繇事不精。 画马不成驴亦失,时人尽笑枉平生。 膝裤斑阑火炙成,浑身破碎不能惊。 山房独坐观极乐,豁然无事畅人情。 知身是幻不求名,浮沤出没几时生。 借问云山学道者,此去修行早晚成。 二时粥饭随长短,三界休求也大精。 世间大有多求者,直至无常不称情。 若教求道似求名,世上无人道不成。 心静道场何曾到,世间尘路等閒行。 就中慈母感儿情,失便哀啼处处惊。 门市人多非是母,虽然观瞩泪还盈。 母来寻见儿还见,当下回颜不作声。 自从知始觉无明,一衲随缘祇么行。 被人骂辱无心诤,见说无为上拟争。 祇合守愚居暗室,又缘缁素要分明。 为报往来参学者,得师无意始无生。 夜寒宜向火,护众到天明。 日出身温暖,心惺思更惺。 岂是无干意,多求失道情。 我见多求者,年高事不成。 新创三间舍,多泥虑有风。 门前无贵客,拙意懒迎逢。 起时惟法起,行时共佛行。 腾腾三界内,诸法自无生。 白衣不执相,真理从空生。 祇为心无碍,智慧出纵横。 唯论师子吼,不许野干鸣。 菩提称最妙,犹呵是假名。 经体本无名,受持无色声。 心依无相理,真是《金刚经》。 身现凡夫事,内照自分明。 三千大千界,满中诸众生。 刹那造有业,了了总知情。 纳安芥子里,称为无相经。 常持人不识,念时无色声。 八万四千同一理,事相差别立异名。 十二围陀及疏论,慇勤三六不须生。 五蕴若实有,则合有色形。 五蕴若实无,则合无形声。 祇为假名字,所以妄来停。 若了名相空,事尽总惺惺。 心王无障碍,摆拨三界行。 慈悲说斯法,现疾为众生。 纯陀献后供,妙德亦同行。 名相有差别,法身同一形。 化身千万亿,方便立空名。 不须执有法,圆通最大精。 人有一卷经,无相亦无名。 无人能转读,有我不能听。 如能转读得,入理契无生。 非论菩萨道,佛亦不劳成。 四大本无情,清虚无色声。 达人悟空理,知法本无生。 诸佛常现前,妙德亦同行。 无无无障碍,心牛不肯耕。 惭愧一双耳,常思解脱声。 若论俗语话,实是不能听。 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 不受有无语,何虑不惺惺。 贪瞋不肯舍,徒劳读释经。 看方不服药,病从何处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