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约之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信惟去伪之道,约乃未孚之名。
既外尽于末节,俾中含于至诚。
化自不言,表圣人之执契;
众将来助,非君子之屡盟。
原其至治有开,群生在御,五教既备,百志中处。
乃谓信者本也,本立则道化可行;
约者末也,末成则伪端益著。
故我悉荡偷薄,专求明恕。
同底于道,讵屑屑于至期;
不戒以孚,岂孜孜于豫虑。
何则?
信出于我,感物而能宣;
约徇于彼,致疑而易愆。
在显猷而祗若,胡约请以纷然?
得不远取诸物,仰观乎天?
万汇生成,本宜符于气候;
三辰盈昃,孰邀会于经躔?
薰然太和,纳以纯嘏。
盖明亮而格物,匪誓言而接下。
武有不期之伐,功乃告成;
蒲称胥命之辞,违之盖寡。
勿谓信之小,行而永孚;
勿谓约之至,久而必渝。
譬夫道之深,反见其不器;
德之盛,乃谓之若愚。
理自吾有,诈将尔无。
明允克敦,令未行而已应;
笃诚斯至,祥不召而先符。
亦犹神无言而四时行,海不争而群流聚。
况夫君唱臣和,圣作物睹。
由衷之教郁兴,久要之文何取?
郑交质而无益,足验离心;
周作誓而始疑,终乖禦侮。
曷若化行輗軏,功被豚鱼?
俾大猷之广矣,宁宿诺以依于。
发乎身而加乎民,克昭上德;
推其心而置其腹,讵载盟书?
宜乎大礼攸称,明君卒度。
体天地之覆焘,总邦家之兴作。
茍允执以存诚,亦何劳而用约。
湛然一性,中有觉知。
感物而动,私欲害之。
约之以礼,勿顺乎非。
不远而复,颜氏庶几。
云收野迥兮目极千里。空净川长兮纤埃不起。
视河外之离宫。信寰中之特美。
飞重楼之沓秀。缭长垣而层阯。
详巨制与宏模。固一君而万祀。
扼秦晋之襟带。据山河之表里。
谅神功之所营。匪灵光之能拟。
邈矣轇轕。岌乎崚嶒。
对华山之赑屃。挟重关之股肱。
文物著明。则可久可大。
制度丰敞。则不骞不崩。
来苏之咏已作。观风之道斯宏。
远树摇晴。挂长虹而欲饮。
祥烟不散。俟吾君之复登。
宫阙多奇。栾栌謺施。
倚万楹以磊砢。洞千门而陆离。
玲珑玉树。则遍澄霁色。
连骞绣槛。则却映斜曦。
设璇题以曜殿。黏赪壤以文陴。
度之以几筵。则有典有则。
约之以轨物。则不高不卑。
当今取实去华。匪俭匪奢。
撙节三代。光宅四遐。
豫顺以游。御六龙而戾止。
声明自溢。奄九有而为家。
且夫书称梓材。易称大壮。
自昔栋宇之作。未有兹宫之状。
夫长者仁寿之宗符。春者发生之所向。
伊嘉名之可伟。乃动植之攸尚。
客有学古之流。乃含毫而一望。
函谷天险。宏农邦镇。
南据二虢。北荒三晋。
洞开一轨。壁立千仞。
径荐双合。梯苔孤峻。
世浊先封。道康后顺。
远秦塞。近崤陵。
幽泉脉脉。断峰棱棱。
增陴雾杳。聚堠烟凝。
高卑异级。坻崿相承。
靡届靡究。不骞不崩。
实堤防之枢辖。为造化之缄縢。
齐之以权衡。危不可得。
约之以符玺。信而有徵。
昏主既废。圣人以兴。
慎终于始。欲罢不能。
观夫憧憧往来。骖驻成雾。
据于石东西十里。临其深前后咫步。
建瓴百二之国。扼喉三七之路。
幅员既长。城小而固。
恃元化之阴骘。望彝伦之攸序。
于是敕用传。禁弃繻。
商君本魏之公子。柱史乃周之臣符。
知结草之可守。故习坎以无虞。
原夫阻河称深。因山为卫。
背宇宙之冲。连阡陌之势。
万方纳款。百工献艺。
四旁磔攘。诸侯之政典。
一丸成功。陪臣之邪说。
直指天符。变稊荑之末。
横分地维。弛旂旒之赘。
聿修纲纪。以遏丑戾。
或悬门而不发。殊勇夫之重闭。
怀德维宁。将镇其细。
既皇汉之辟国。实扃鐍于新安。
固之胡易。舍之则难。
复襟带于故道。徒赪壤而未乾。
善孟子之禁暴。恶臧孙之谬官。
存古训以是式。庶斯文之不刊。
读书斋 明 · 方孝孺
四言诗
翼翼高斋,秩秩群经。
推辞绎义,必敬必诚。
持心惟虚,是受是承。
立志惟笃,是毅是弘。
恢廓其量,可吞沧溟。
奋作其勇,若捍都城。
求之勿易,思之勿更。
取之欲博,约之欲精。
圣言何疑,不疑不明。
圣道何正,不正不平。
融会其殊,操植其恒。
朝斯夕斯,期乎有成。
外怯不足,小德微能。
内有若无,盎溢缶盈。
惟仁之居,惟义之贞。
霁月之明,止水之澄。
天君明泰,我纵我横。
道无不得,理无不形。
富贵敝屣,子女酷刑。
难玷污辱,宁过洁清。
大之天下,小之家庭。
是经是纬,是章是程。
圣读庸行,马牛冠缨。
博览孔殷,书匮是铭。
允矣君子,夜寐夙兴。
惟诚惟勇,有权有衡。
圣训赫临,于几于楹。
圣经是读,圣德是行。
大贤省身,三事而已,至于吾侪,又奚止此。
随事默察,日夜以思,约之又约,乃至于斯。
维曾入圣,以是为主,我友希之,请事斯语。
干城绝。
长城列。
秦民竭。
秦君灭。
呜呼悲夫。
可得而说。
原夫恣无道。
戮无辜。
帝语其眹。
亡秦者胡。
不可知也。
疑是匈奴。
于是先蒙恬。
次扶苏。
帅兵伍。
役刑徒。
千里万里。
雨骤而云趋。
入胡之乡。
却胡之王。
北胡之党。
削胡之疆。
然后自于洮至于辽。
江汉汤汤。
将池焉而共浚。
太山巍巍。
将城焉而共高。
欲限华夷。
决安危。
一世万世。
有中原而称大帝。
想其初也。
辟遐荒。
穷下土。
极九泉而深。
望九霄而树。
千夫力殚。
目不暇睹。
有力如虎。
亦不暇努。
咫尺之间。
或什而伍。
离娄瞠瞠。
亦不暇数。
人气氲氲。
成一方之云。
洒汗潇潇。
成半空之雨。
驾肩而趋。
踵步而履。
纷纷嚣嚣。
如日中之市。
国不得而宁。
役不得而停。
伊朝继夕。
自昏达明。
时若炎风炽烈。
川原尽竭。
枯肌外焚。
内火中竭。
是民咿咿。
忧秦未拔。
至若苦雪初霁。
阴风雨霜。
冻髭折鬓。
冰寒夜肠。
是民惶惶。
忧秦未亡。
民之既酷。
载僵载仆。
饥兮不粟。
寒兮不服。
病不暇休。
虮不暇沐。
基人之骸。
压人之肉。
少者不遑。
老者不复。
秦民呜呜。
向城而哭。
边云夜明。
列云铧也。
白日昼黑。
扬尘沙也。
筑之登登。
约之阁阁。
远而听也。
如长空散雹。
蛰蛰而征。
沓沓而营。
远而望也。
如大江流萍。
其呼号也。
怒风匉訇。
其鞭朴也。
血流纵横。
地祇业业。
终朝忽詟。
星辰悠悠。
畏相其接。
而况于夷狄。
而况于臣妾。
其运输也。
巷无居人。
田无稼民。
牛首濈濈。
大车辚辚。
轮不暇徙。
蹄不暇奔。
其伤财也。
极民之赋。
虐民之赂。
糊口而供。
赤立而赴。
饿殍塞路。
亦不我顾。
其民呶呶。
面天而诉。
将以宏其基。
恢其堵。
尽韩齐之土。
固其壁。
崇其饰。
竭亿兆之力。
太华方城。
乃一拳之石。
既而岌嶪峥嵘。
向秦而横。
如山之成。
如云之平。
缭绕无际。
亘如长鲸。
竖亥汲汲。
步不可及。
掩映天汉。
势不可算。
邱陵峨峨。
不及其半。
影人沙碛。
势侵西域。
残阳不来。
未昏而夕。
其坚如金。
其峻如林。
崇高不可以目辨。
远大不可以数寻。
鸟飞不前。
其归翩翩。
云不得施。
其阴绵绵。
风不得驰。
其声喧喧。
下视关塞。
蜗牛蝉联。
回顾宫阙。
状如微烟。
胡人骈连。
望之巍然。
如登青天。
如临深渊。
不敢久视。
凫趋而旋。
嗟乎。
城即高大。
民惟艰难。
闻之者攘臂而切齿。
睹之者涕泣而长叹。
夫如是。
刑不得不暴。
政不得不烦。
国不得不乱。
民不得不残。
谓其城可以固宗社。
谓其暴可以定人寰。
奈何敌不在远。
忧不在胡。
城未毕也。
而秦已无。
殊不知弃秦者身。
寇秦者臣。
丧秦者嗣。
敌秦者民。
而怒秦者鬼神。
此可忧也。
而秦弗忧。
徒欲竭生民。
垒胡尘。
万里而涂炭。
十年而苦辛。
然且丧其民。
亡厥身。
非城也。
去仁义。
积土石。
非城也。
是曰祸之门。
是曰灭之根。
安得而为防。
安得而称长。
呜呼。
谓险之可恃。
城之可保。
则右彭蠡。
左洞庭。
不为尧之征。
面伊阙。
背羊肠。
不为汤之亡。
是以处尧之宫。
行尧之风。
虽无是城也。
不可得而乱。
不可得而攻。
用秦之威。
布秦之非。
虽有是城也。
如藩垣之微。
如阃阈之卑。
无以防其患。
捍其师。
不然者。
秦无得而殃。
城无得而荒。
本以为禦。
而反以为亡者哉。
归云薄如雾,徐行江上山。
徘徊印松竹,轻风约之还。
悠然渡江去,馀影犹阑斑。
白鸟更自在,几点落远滩。
吴子客郴三年,属厌其山川,蜡屐东山,讼刘公之忠,击楫北湖,味韩子之穷,歌逝者之如斯,慨有感于予衷。
有茅三间兮,一丘岿然。
下丛薄之纷披兮,蓬颗飒其素颠。
无翁仲之与居兮,况求螭首龟趺,大书而深镌!
斨锸之莫谁何兮,羊牛上来,兔迒鹿疃,纷横从兮狐魅以为冢。
父老为予流涕兮,呜呼楚王孙心之所藏,悲夫伤哉!
屠秦之由楚兮,操之已蹙。
城一举累百兮,士十万而骈戮。
威猎其父兮,计縻其子。
曾是弗置兮,必其国毙而宗覆。
李连不祀兮,寿春为郡。
冯力绝理兮,南公同愤。
人莫如之何兮,托天报仇。
始六千里之不支兮,终三尸而复之。
吁嗟心兮,亲怀王孙。
释芒屩而登至尊,羊孳息兮吾事足。
骇无故兮果非福,冠猴伉戾兮又生一秦。
约之不得颛兮,吾乌用是空名?
自我薶而我搰兮,有是哉北面而事人!
不相容则垂舍兮,卒毙之胡不仁。
亚父误我,何不留我岁时一上怀王之坟乎?
伪哀以饰义兮,唯刘季亦少恩。
借予以市天下兮,不少有以报余勋。
夫独无昭屈景兮,诬绝我楚。
顾未许攀夥涉以自比兮,名十家以户墓也。
咄盆子兮人奴,知博塞乎群娱。
谁信定其不蚩,正饭牛而牛臞。
窘群剽之逋诛,卜之鬼而得符。
反乎覆兮复初,终身饱乎市租。
怅生世之不谐,藐之子兮弗如。
惊飙兮凄凄,泫露兮泥泥。
寒草眇兮如愁,夕景惨兮无晖。
枭群啸兮猿孤啼,猩饥号兮鼯怒飞。
粤鬼比而欺人,块羁鬼其畴依?
鼓坎坎兮舞僛僛,谁家作社兮酒熟豚肥。
生得志之几何时兮,殁千载而馀悲。
呜呼噫嘻,间楚而兴者,将非秦、汉氏也邪?
彼骊山之穴兮,视阿房以为丽。
㸐乳以烛兮,潴澒成海水。
牧羝作祟兮,祖龙为尽。
骨随风无不之兮,矧长物夫含襚。
五陵相直兮,昏不是创,气佳哉郁郁兮,谓予万代。
靳环将以养尊兮,锢匣祇以召岁。
痛僵胔之未免兮,嗟掊土其何计?
呜呼噫嘻,嬴刘之盛彊,亦若是乎!
是特何足悲咤而歔欷?
有客兮羽衣,长吟兮微凄。
予复来兮从谁,胡不学仙冢累累!
噫,子非橘井之老仙乎?
子且止,吾亦欲一言。
短长百年兮,人谁者其长存?
真使久生,所遇无故物兮,反可以深喟而永叹。
生必有死要不免兮,惟富贵之难久而贫贱之易安也。
按:《隐居通议》卷五,丛书集成初编本。
山园后赋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子胡子喟然叹曰:「文房四友,惟兹四子,卑之无甚高论,又何足与议!
山之岧峣,以其能兴云雨也;
园之平衍,以其能毓花卉也。
云出于山而雨于园,所以滋本根而大丰美也。
推而广之,则苏大旱,泽苍生,厥施斯普也。
否则,山人之薪担,园丁之菜把,世不乏此辈,主人又何是之取也」?
或曰:「不然。
士之大节,非出则处。
许由挂一瓢于树枝,犹嫌其为烦;
苏秦佩六国之相印,尚奔波而不止。
故穷居达行,人各有志。
士最恶夫以恬退为占牌,以希进为行李。
昔卢藏用隐南山,抱捷径之羞;
周彦伦隐北山,负移文之愧。
惟山园之美,人餍膏粱而不嗜。
笑管窥之腐儒,希日涉之高侣,付功名于傥来,视富贵以无意,又岂肯使山园之丛讥而献箴、腾笑而窃议。
故其创山园也,提壶而来,倒屐而去。
击筑长歌,围棋短具。
有客则谈,无客则睡。
不佛亦不仙,不名亦不利。
斯亦可谓蝉蜕人欲,超然无虑者也」。
胡子曰:「若尔之言,高则高矣,然而不可以不仕而不学,宁学优而不仕。
古之林居谷耕者,但不着脚于形势之途,未始不潜心于理义之趣。
若但嗅蕊拈香,朝游暮戏,此禽鸟之所乐,蜂蝶之故志。
人所以与天地并立为三者,果如是而已乎」?
或曰:「如之何?
愿闻其旨」。
胡子曰:「万汇葳蕤,一理攸寓。
所贵善学,在触其类。
故观松萝而知夫妇之道,观棣华而知兄弟之谊。
观向阳之葵而知所以为人臣,观南山之乔而知所以为人父。
观葛藟而知睦亲族,观桑梓而知洽邻里。
观伐木而知朋友之当亲,观葭莩而知亲戚之当比。
观于竹而知坚刚之节,观于梅而知高孤之味。
观兰茝而知幽閒之雅韵,观松柏而知炎凉之一致。
观篱菊不飘而知逸约之得计,观萌蘖复生而知良心之当护。
观采苓而知所以远谗谮,观伐檀而知所以去贪鄙。
观芄兰而知所以锄骄矜,观木瓜而知所以隆报施。
观梧槚樲棘而知贵贱去取之难,观蓬茅槐芷而知善恶渐染之易。
观射干生于高山,而知植立贵于超人;
观蒹葭老于白露,而知贫贱所以玉汝。
观小草有远志,而知广狭在人所趋;
观红杏与芙蓉,而知荣枯在时所遇。
观于硕果而知造化之剥复,观于茅茹而知吾道之泰否。
清洁则读濂溪《爱莲说》,取舍则读日休《桃花赋》。
御下则读子厚《种树传》,好客则读乐天《养竹记》。
至于乐意关禽,生香交树,是又可以观浩然之气。
举凡山园之内,一草一木,一花一卉,皆吾讲学之机括,进脩之实地。
显而日用常行之道,赜而尽性至命之事。
一坐山园,而尽在于此。
此《大学》所以有致知格物之章,夫子所以有『多识草木』之语。
岂但吴歈蔡讴姑乐其繁华,浆酒臛肉徒悦其绮靡也哉!
吾欲着游山之屐而登,抱灌园之瓮而至。
朝拄笏而眺临,夕飞盖而迤逦。
谅主人一见欣然,下榻倒屐,曰:『吾创山园,自以为得游息之策,子赋山园,乃示我以修藏之矩。
向微子言,吾之志荒矣。
君子之爱人以德,敬拜受赐,以终吾身,而传吾子』」。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