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澄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崔接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字显宾,或作愿宾。
崔挺族弟。
容貌魁伟,放逸豪迈,不拘常检。
尝任中书博士,乐陵内史,受任城王元澄礼待。
后任乐陵太守,任满还乡,卒。
孟氏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钜鹿人。
任城王元澄母。
在扬州刺史任。
出讨伐,时南齐姜庆直阴结党羽袭陷罗城,长史韦缵仓卒间计无所出。
孟氏乃勒兵登陴,不避矢石,亲自巡守,城得以全。
裴庄伯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字孝夏。
裴敬宪弟。
文笔与敬宪相亚。
任城王元澄辟为行参军。
临淮王元彧引为记室参军。
闻兄疾,径归侍疾。
葬敬宪于乡。
同年卒,年二十八。
释慧基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钱唐吕氏。幼俊迈。初弃家去。依祇洹寺慧义为童子。至年十五。义为启宋文帝落发。立操刻苦洞晓经史。僧伽跋摩自西域来。义遣基入室事之。诣蔡州受具足戒。跋摩曰。汝当道王江东。不可久留京邑。于是遍历江淮讲肆。精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然义爱其纯懿。久留京师。与之同住。义亡。还钱塘止显明寺。已而绝浙栖会稽山阴法华寺。学者千馀人。宋太宗诏之。以疾力辞。元徽初又诏。不得已而行。次浙江疾作。还龟山建宝林寺。启普贤忏法。高士周颙刘瓛张融。并抠衣问道。文宣王慕仰致书。讯法华宗旨。基乃著法华义疏凡三卷。注遗教经。世敬仰其书为僧主。名重三吴。建武三年冬卒。寿八十三。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慧基。
姓偶。
吴国钱塘人。
幼而神情俊逸机悟过人。
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
至年十五。
义嘉其神彩。
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
文帝引见顾问允怙。
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
舆驾亲幸公卿必集。
基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
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
弘赞禅律来游宋境。
义乃令基入室供事。
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
跋摩谓基曰。
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
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
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波若胜鬘等经。
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
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基师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荆土。
士庶归依利养纷集。
以基懿德可称。
乃携共同活。
及义之亡后。
资生杂物近盈百万。
基法应获半。
悉舍以为福。
唯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
还止钱塘显明寺。
顷之进适会稽。
仍止山阴法华寺。
尚学之徒追踪问道。
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
学徒至者千有馀人。
宋太宗遣使迎请。
称疾不行。
元徽中复被徵诏。
始行过浙水。
复动疾而还。
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
手叠塼石躬自指麾。
架悬乘险制极山状。
初立三层匠人小拙。
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
遂穷其丽美。
基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上。
及寺成之后。
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
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
士庶鳞集献奉相仍。
后周颙莅剡请基讲说。
颙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
及见基访覈日有新异。
刘瓛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义训。
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
致书慇勤。
访以法华宗旨。
基乃著法华义疏。
凡有三卷。
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
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
及注遗教等。
并行于世。
基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
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
盖东土僧正之始也。
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
四远从风五众归伏。
基性烈而能温。
气清而且穆。
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
以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
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
弟子薨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
问所从来。
答云。
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上。
后数日而亡。
因窆于法华山南。
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
铭其遗德。
基弟子德行慧旭道恢。
并学业优深。
次第敷讲。
各领门徒继轨前辙。
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
谅亡次沙门慧永。
永风姿瑰雅德行清严。
亦游刃众经。
时当讲说。
永后次沙门慧深。
亦基之弟子。
深与同学法洪。
并以戒洁见重。
深后次沙门昙与。
亦沈审有器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506 【介绍】: 南朝梁女僧。安定乌氏人。本姓梁。年十二求出家,父母未许,至二十九岁方听之。住禅林寺,严遵律范,为梁武帝所重。后以年高,召见时听乘舆入内殿。
比丘尼传·卷第四
净秀本姓梁。
安定乌氏人也。
祖畴征虏司马父粲之龙川县都乡侯。
净秀幼而聪睿好行慈仁。
七岁自然持斋。
家中请僧转涅槃经。
闻断鱼肉即便蔬食。
不敢令二亲知。
若得鲑鳝密自弃之。
从外国沙门普练咨受五戒。
精勤奉持不曾违犯。
礼拜读诵昼夜不休。
年十二便求出家。
父母禁之。
及手能书常自写经。
所有资财唯充功德不营俗好。
不衣锦绣不著粉黛。
如此推迁。
至十九方得听许。
为青园寺首尼弟子。
事师竭诚犹惧弗及。
三业勤修夙夜匪懈。
僧使众役每居其首。
跋涉勤劬触事关涉善神敬护常在左右。
时有马先生。
世呼神人也。
见秀记言。
此尼当生兜率。
尝三人同于佛殿内坐。
忽闻空中声状如牛吼。
二人惊怖。
唯秀淡然。
还房取烛始登阶。
复闻空中语曰。
诸尼避路秀禅师归。
他日又与数人于禅房中坐。
一尼鼾眠睡中。
见有一人头柱殿。
语曰。
勿惊秀尼。
后时与诸尼同坐。
一尼暂起。
还见一人。
抵掌止之曰。
莫挠秀尼。
进止俯仰必遵律范。
欲请曜法师讲十诵律。
但有钱一千忧事不办。
夜梦见鸦鹊鸲鹆子各乘轩车大小称形。
同声唱言。
我当助秀尼讲。
及至经营有七十檀越争设妙供。
后又请法颖律师重讲十诵。
开题之日澡罐中水自然香馥。
其日就坐更无馀伴。
起惧犯独以咨律师。
律师答言。
不犯。
秀观诸尼未尽如法。
乃叹曰。
洪徽未远灵绪稍隤。
自非正己焉能导物。
即行摩那埵以自悔首。
合众见之悉共相率。
退思补过惭愧忏谢。
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至都。
律范清高。
秀更从受戒。
而青园徒众悟解不同思立别住。
外严法禁内安禅默。
庶微称己心。
宋南昌公主及黄修仪。
以大明七年八月。
共施宜知地以立精舍。
秀麻衣藿食。
躬执泥瓦夙夜尽勤。
制龛造像无所不备。
同住十馀人皆以禅定为业。
泰始三年明帝敕以寺从其所集宜名禅林。
秀手写众经。
别立经台置在于堂内。
娑伽罗龙王二兄弟。
现迹弥日示其拥护。
知识往来无不见者。
每奉请圣僧果食之上必有异迹。
又尝七日供养礼忏讫摄心澍想。
即见二胡僧举手共语。
一称弥呿罗。
一称毗祛罗。
所著袈裟色如熟桑椹。
秀即以泥染衣色令如所见。
他日又请阿耨达池五百罗汉。
复请罽宾国五百罗汉。
又请京邑大德二旬大会。
第二日又见一胡僧。
合众疑之。
因即借问。
云从罽宾来至已一年。
使守门者密加觇视。
多人共见从宋林门出。
始行十馀步奄忽不见。
又曾浴圣僧内外寂静。
唯有牺杓之声。
其诸瑞异皆类此也。
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
厚相礼待供施无废。
年耆力弱不复能行。
梁天监三年敕见听乘舆至内殿。
五年六月十七日。
苦心闷不复饮食。
彭城寺慧令法师六月十九日梦见一柱殿严丽非常。
谓是兜率天宫。
见净秀在其中。
令即嘱之。
得生好处勿忘将接。
秀曰。
法师兄是大丈夫。
弘通经教自应居胜地。
令闻秀病往看之述梦中事。
至七月十三日小间。
自梦见幡盖乐器在佛殿西。
二十二日请相识僧会别。
二十七日告诸弟子。
我升兜率天。
言绝而卒。
年八十九。
僧述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513 【介绍】: 南朝梁女僧。彭城人。本怀氏女。年十九,从比丘尼净秀出家。志行坚苦,于经律无不遍览。后复从隐、审二法师,咨受秘奥,居禅林寺,为禅学所宗。后移居闲居寺。得四方供养而不蓄私财。
比丘尼传·卷第四
僧述。
本姓怀。
彭城人也。
父僧珍侨居建康。
述幼而志道。
八岁蔬食。
及年十九。
以宋元嘉二十四年从禅林寺净秀尼出家。
节行清苦法检不亏。
游心经律靡不遍览。
后偏功十诵文义优洽。
复从隐审二法师。
咨受秘观遍三昧门。
移住禅林寺为禅学所宗。
去来投集更成嚣动。
述因有隐居之志。
宋临川王母张贵嫔闻之。
舍所居宅欲为立寺。
时制不许辄造。
到元徽二年九月一日。
汝南王母吴充华启。
敕即就缔构。
堂殿房宇五十馀间。
率其同志二十人以禅寂为乐。
名曰闲居。
述动静守贞不敩浮饰。
宋齐之季世道纷喧。
且禅且寂风尘不扰。
齐文帝竟陵文宣王大相礼遇。
修饰一寺事事光奇。
四时供养未曾休息。
及大梁开泰天下有道。
白黑敬仰四远云萃。
而述不蓄私财随得随散。
或账济四众。
或放生。
乞施造金像五躯。
并皆壮丽。
写经及律一千馀卷。
缥帙带轴宝饰新严。
年八十四。
梁天监十四年而卒。
葬于钟山之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4—516 【介绍】: 北魏清河人,字修期。
拳勇过人,且涉猎经史,兼有才笔,时人赞之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入魏为平齐之民。
晚乃被召,历中书博士、任城王澄长史。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
以累破齐师功拜安远将军、汝南太守,封贝丘县男。
官至左将军、南兖州刺史。
年逾八十,犹能盘马奋稍。
还京,拜光禄大夫卒。
释法通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褚氏。
河南阳翟人。
晋安东将军䂮之后也。
龆龀中而器量英发。
年十二为沙门。
博观三藏。
而尤深于方等大品法华。
学徒千里毕集。
游京师。
初止庄严。
后居定林上寺。
学者亦向风而至。
齐竟陵文宣王
宰辅文献王。
皆慕德焉。
谢举陆果张孝秀。
躬造之而受戒法。
黑白弟子千馀人。
居钟山三十馀年。
精修禅诵。
天监中没。
寿七十。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通。
本姓褚氏。
河南阳翟人。
晋安东将军扬州都督䂮之八世孙也。
家世衣冠礼义相袭通幼而岐颖聪悟绝伦。
年十一出家。
游学三藏专精方等。
大品法华尤所研审。
年未登立便为讲匠。
学徒云聚千里必萃。
后践迹京师。
初止庄严后憩定林上寺。
栖闲隐素履道唯勤。
希风影附者复盈山室。
齐竟陵文宣王丞相文献王。
皆纡贵慕德亲承顶礼。
陈郡谢举吴国陆果浔阳张孝秀。
并策步山门禀其戒法。
白黑弟子七千馀人。
晦迹钟阜三十馀载。
坐禅诵念礼忏精苦。
至天监十一年六月十日。
便觉不悆语弟子云。
我正可至九月二十日间耳。
到九月十四日见两居士。
皆报白拂来向床前。
便次第出至十七日忽漫语云。
檀越不相识何处来耶。
弟子昙智问意故。
答曰。
有一人著朱衣戴帻擎木箱底在床前。
至二十日见佛像作两行来。
通合掌良久。
侍疾者但闻异香。
竟不测其意。
通乃密向同意慧弥说之。
至二十一日索香汤洗浴竟。
仍作礼还卧。
叉手当胸正中时卒。
春秋七十。
仍葬于寺南。
弟子静深等立碑墓侧。
陈郡谢举兰陵萧子云并为制文刻于两面。
时定林上寺复有沙弥圣进。
本阉人。
清信笃至遂出家苦节。
尝头陀至东山。
宿于树下。
有虎来摩其头。
见进端坐无扰。
跪之而去。
后每独行独坐。
常见青马一匹卫其。
左右。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徐氏。
其先东莞胄族。
避晋乱。
徙东莱惤县。
亮年十二。
从青州道明师为沙门。
明义学。
高于世。
亮精勤有日新之功。
及受具。
欲留以报训育。
明谓曰。
沙门异俗。
以宣通为理。
岂可留滞爱网。
使吾道不东乎。
亮感悟。
游京师。
止中兴寺。
袁粲见而异之。
与明书。
其略曰。
频见亮公非常人也。
比日闻所未闻。
不觉岁之将暮。
然珠生合浦。
魏人取以照车。
璧在邯郸。
秦王请以华国。
天下之宝。
宜与天下共之。
非复上人所得专也。
自是名益著。
亲亡。
路阻不能归。
因屏居却扫。
竟陵文宣王躬临。
亮不得已而应王请。
结菩萨四部因缘。
复移灵味寺。
讲学盛于京邑。
弟子三十人。
亮英气逼人。
词锋错逸。
或有蔽于理者。
亮释之莫不涣然。
天监八年。
上诏著涅槃义疏十万馀言。
上为之序。
后十月卒于灵味寺。
寿六十六。
葬于钟山之南。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宝亮。
本姓徐氏。
其先东莞胄族。
晋败避地于东莱弦县。
亮年十二出家。
师青州道明法师。
明亦义学之僧。
名高当世。
亮就业专精一闻无失。
及具戒之后。
便欲观方弘化。
每惟训育有本。
未能远绝缘累。
明谓曰。
沙门去俗以宣通为理。
岂可拘此爱网使吾道不东乎。
亮感悟。
因此客游。
年二十一至京师居中兴寺。
袁粲一见而异之。
粲后与明书曰。
频见亮公非常人也。
比日闻所未闻。
不觉岁之将暮。
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车。
璧在邯郸秦王请以华国。
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
非复上人之贵州所宜专也。
自是学名稍盛。
及本亲丧亡路阻不得还北。
因屏居禅思杜讲说绝人事。
齐竟陵文宣王
躬自到居请为法匠。
亮不得已而赴。
文宣接足恭礼结菩提四部因缘。
后移憩灵味寺。
于是续讲众经盛于京邑。
讲大涅槃凡八十四遍。
成实论十四遍。
胜鬘四十二遍。
维摩二十遍。
其大小品十遍。
法华十地优婆塞戒无量寿首楞严遗教弥勒下生等亦皆近十遍。
黑白弟子三千馀人。
咨禀门徒常盈数百。
亮为人神情爽岸俊气雄逸。
及开章命句锋辩纵横。
其有问论者或豫蕴重关。
及亮之披解便觉宗旨。
涣然忘其素蓄。
今上龙兴尊崇正道。
以亮德居时望。
亟延谈说。
亮任率性直。
每言辄称贫道。
上虽意有间然而挹其神出。
天监八年初敕亮撰涅槃义疏十馀万言。
上为之序曰。
非言无以寄言。
言即无言之累。
累言则可以息言。
言息则诸见竞起。
所以如来乘本愿以托生。
现慈力以应化。
离文字以设教。
忘心相以通道。
欲使珉玉异价泾渭分流。
制六师而止四倒。
反八邪而归一味。
折世智之角。
杜异人之口。
导求珠之心。
开观象之目。
救焚灼于火宅。
拯沈溺于浪海。
故法雨降而燋种受荣。
慧日升而长夜蒙晓发迦叶之悱愤。
吐真实之诚言。
虽复二施等于前。
五大陈于后。
三十四问参差异辩。
方便劝引各随意答。
举要论经不出两途。
佛性开其本有之源。
涅槃明其归极之宗。
非因非果。
不起不作。
义高万善。
事绝百非。
空空不能测其真际。
玄玄不能穷其妙门。
自非德均平等心合无生。
金墙玉室岂易入哉。
有青州沙门释宝亮者。
气调爽拔。
神用俊举。
少贞苦节。
长安法忍。
耆年愈笃。
倪齿不衰流通先觉。
孜孜如也。
后进晚生。
莫不依仰。
以天监八年五月八日。
乃敕亮撰大涅槃义疏。
以九月二十日讫。
光表微言。
赞扬正道。
连环既解。
疑网云除。
条流明悉。
可得略言。
朕从容暇日。
将欲览焉。
聊书数行。
以为记莂云尔亮福德招感供施累积。
性不蓄金。
皆敬营福业。
身殁之后房无留财。
以天监八年十月四日卒于灵味寺。
春秋六十有六。
葬钟山之南。
立碑墓所。
陈郡周兴嗣广陵高爽。
并为制文。
刻于两面。
弟子法云等。
又立碑寺内。
文宣图其形像于普弘寺焉。
时高座寺僧成。
旷野寺僧宝亦并齐代法匠。
宝又善三玄。
为贵游所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5—518 【介绍】: 南朝梁僧。彭城下邳人,俗姓俞。少出家,受业于法颖。精律部,每讲律,听众常七八百人。梁武帝时居钟山定林寺。所撰《出三藏记集》,一称《僧祐录》,记载东汉至梁所译经、律、论等目录、序记及译经人传记,为我国现存最早佛教经录。又编《弘明集》,辑录东汉至梁一百位学者有关佛教论著。
全梁文·卷七十一
僧祐俗姓俞,其先彭城人,世民建业。宋时出家上定光寺,齐梁间见重宫省。天监中终建初寺。(案《梁书·刘协传》协早孤,依沙门僧祐居十馀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志》,经藏协所定也,如传此言,僧祐诸记序,或杂有协作,无从分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俞氏。
其先彭城下邳人。
徙居建邺。
祐儿时偶入建初寺。
留僧范道人处。
父母呼之。
不肯归。
年十四欲娶。
乃避去。
依法达薙落于定林寺。
既禀具。
从法颖究毗尼。
造诣迈先哲。
每讲演。
听众常千计。
齐竟陵文宣王梁临川王宏南平王伟仪同袁昂永康公主丁贵嫔。
黑白门徒。
万一千馀人。
所获信施。
悉以脩治塔寺。
完整经像。
故光宅摄山大像。
郯县石佛皆其经始。
今上深加礼。
遇凡僧事硕疑。
必就审决。
晚年足疾。
诏听乘舆入内。
为六宫授戒。
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没。
寿七十四。
撰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释迦谱弘明集行于世。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僧祐。本姓俞氏。其先彭城下邳人。父世居于建业。祐年数岁入建初寺礼拜。因踊跃乐道不肯还家。父母怜其志且许入道。师事僧范道人。年十四家人密为访婚。祐知而避。至定林投法达法师。达亦戒德精严为法门梁栋。祐师奉竭诚。及年满具戒执操坚明。初受业于沙门法颖。颖既一时名匠为律学所宗。祐乃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励先哲。齐竟陵文宣王每请讲律。听众常七八百人。永明中敕入吴试简五众。并宣讲十诵。更申受戒之法。凡获信施悉以治定林建初。及修缮诸寺。并建无遮大集舍身齐等。及造立经藏搜校卷轴。使夫寺庙开广法言无坠。咸其力也。祐为性巧思能目准心计。及匠人依标尺寸无爽。故光宅摄山大像剡县石佛等。并请祐经始准画仪则。今上深相礼遇。凡僧事硕疑皆敕就审决。年衰脚疾。敕听乘舆入内殿。为六宫受戒。其见重如此。开善智藏法音慧廓皆崇其德。素请事师礼。梁临川王宕南平王伟仪同陈郡袁昂永康定公主贵嫔丁氏。并崇其戒范尽师资之敬。凡白黑门徒一万一千馀人。以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卒于建初寺。春秋七十有四。因窆于开善路西定林之旧墓也。弟子正度立碑颂德。东莞刘协制文。初祐集经藏既成。使人抄撰要事。为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释迦谱及弘明集等。皆行于世。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