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义庆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时安息国人,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好学,于外国典籍及天文、医学、方术无不综览,乃至鸟兽之声亦加研究。王卒,嗣位,服阕,让位于叔,出家修道。桓帝建和初至中国。未久,即通汉语,乃先后译经三十九部。传灵帝时卒于广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字世高。安息国王之适子也。幼以孝闻。博学无所不知。尝闻燕语。谓人曰。当有饷食者至。已而果至。俊誉被西域。家居一饭奉身。王薨。既除服。即让位叔父。为沙门。读契经。尤精阿毗昙。而禅经略尽其妙。历化诸国。桓帝初。至中国。即通华言。其先后所译经。凡三十九部。词达义明。学者宗之。宿命神迹甚著。灵帝末。关中大乱。曰我当如江南。有问其故者。答曰我前生比丘也。有同学性嗔。每乞食稍逆意。辄切齿檀越。如是者二十年。时我将如广州偿宿负。与之诀曰。若明经又精勤。但多怒。死有恶报。我得道当先度若。既至广。会寇乱。道逢恶少年。唾手拔刀曰。得汝矣。遂见杀。今同学报在庐山。我可无往而负初心哉。䢼亭湖神庙甚灵。能分风送往来之舟。有取神竹者。未许而斫。怒覆舟。植竹斫处。过者雀息汗下。清同舟三十辈。奉牲请福。神辄降语曰。舟有沙门可延致。清至。神复语曰。我果不能逃子别时语。今家此湖。千里皆所辖。坐多嗔。故致恶报。然好施。故致宝玩。故人情所钟远来。悲欣兼抱。然旦夕且死。恐秽江湖。当迁死山西泽中。计必入地狱。有缣千疋并杂宝物。幸为我建塔寺。资冥福也。清曰。吾远来又久别。何不出形。相劳苦乎。神曰。形丑异。奈何。清曰。第出之。无伤也。于是出其首帐中。则大蟒也。清作梵语咒之。蟒若雨涕者。俄不见。清舟未发。有美少年。盛衣冠。跪清前。若致谢状。清又咒之乃去。舟人问谁氏。曰庙神也。自是庙如丘墟。而蟒竟毙西山泽中。今浔阳蛇村是也。清至南昌。建塔造寺。始号东寺。今俗呼为大安云。清因至广州。而求曩昔害己少年。馆其家叙前事。相向感叹。且曰。吾尚有馀报。在会稽。今当往。而少年愿必俱至。越行市中。或相殴。误击清。遂卒。清本王种。西域之至中国者。举谓之安侯。则中国之封爵。虽外国。知所重如此。沙门道安以清所译经。辞畅义足。诚与亲禀慈尊无所异。
神僧传·卷第一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加又志业聪敏剋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棕达。尝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隽异之声早被西域。让国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昙学。既而游方遍历诸国。以汉桓初年到中夏。通习华言宣译诸经。多有神迹。自称先身已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分卫值施主不称。每辄怼(音队)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当往广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适广州值寇乱。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远来相偿。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乃延颈受刃容无惧色。少年杀之。观者填陌。莫不骇其奇异。已而神识还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国。值灵帝末关洛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音恭)亭湖庙。此庙旧有威灵。商旅祈祷能分风送船上下。各无留滞。尝有乞神竹者。未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匹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高曰。远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跽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于是庙神歇矣。无复灵验。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已少年。时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群斗者。误伤高首。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叹异焉。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安清字世高。
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
幼以孝行见称。
加又志业聪敏。
剋意好学。
外国典籍。
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
乃至鸟兽之声。
无不综达。
尝行见群燕。
忽谓伴曰。
燕云应有送食者。
顷之果有致焉。
众咸奇之。
故俊异之声。
早被西域。
高虽在居家。
而奉戒精峻。
王薨便嗣大位。
乃深惟苦空。
厌离形器。
行服既毕。
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
博晓经藏。
尤精阿毗昙学。
讽持禅经。
略尽其妙。
既而游方弘化。
遍历诸国。
以汉桓之初。
始到中夏。
才悟机敏一闻能达。
至止未久。
即通习华言。
于是宣译众经改胡为汉。
出安般守意阴持入大小十二门及百六十品。
初外国三藏。
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
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为汉文。
即道地经是也。
其先后所出经论。
凡三十九部。
义理明析。
文字允正。
辩而不华。
质而不野。
凡在读者皆亹亹而不勌焉。
高穷理尽性。
自识缘业。
多有神迹世莫能量。
初高自称。
先身已经出家。
有一同学。
多瞋。
分卫值施主不称。
每辄怼恨。
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
如此二十馀年。
乃与同学辞诀云。
我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
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
而性多瞋怒。
命过当受恶形。
我若得道必当相度。
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
行路逢一少年。
唾手拔刃曰。
真得汝矣。
高笑曰。
我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
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
遂申颈受刃。
容无惧色。
贼遂杀之。
观者填陌。
莫不骇其奇异。
既而神识。
还为安息王太子。
即今时世高身是也。
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
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
乃振锡江南。
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
行达䢼亭湖庙。
此庙旧有灵威。
商旅祈祷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
尝有乞神竹者。
未许辄取。
舫即覆没。
竹还本处。
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
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请福。
神乃降祝曰。
船有沙门可便呼上。
客咸惊愕。
请高入庙。
神告高曰。
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
好行布施。
而性多瞋怒。
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
以布施故珍玩甚丰。
以瞋恚故堕此神报。
今见同学悲欣可言。
寿尽旦夕。
而丑形长大。
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
当度山西泽中。
此身灭后恐堕地狱。
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
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
高曰。
故来相度何不出形。
神曰。
形甚丑异众人必惧。
高曰。
但出众人不怪也。
神从床后出头。
乃是大蟒。
不知尾之长短。
至高膝边。
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
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
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
舟侣飏帆。
蟒复出身登山而望。
众人举手然后乃灭。
倏忽之顷便达豫章。
即以庙物造东寺。
高去后神即命过。
暮有一少年。
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
忽然不见。
高谓船人曰。
向之少年。
即䢼亭庙神。
得离恶形矣。
于是庙神歇末无复灵验。
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
头尾数里。
今浔阳郡蛇村是也。
高后复到广州。
寻其前世害己少年。
时少年尚在。
高经至其家。
说昔日偿对之事。
并叙宿缘。
欢喜相向云。
吾犹有馀报。
今当往会稽毕对。
广州客悟高非凡。
豁然意解追悔前愆。
厚相资供。
随高东游遂达会稽。
至便入市。
正值市中有乱。
相打者误著高头应时陨命。
广州客频验二报。
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
远近闻知莫不悲恸。
明三世之有徵也。
高既王种西域宾旅。
皆呼为安侯。
至今犹为号焉。
天竺国自称书为天书。
语为天语。
音训诡蹇与汉殊异。
先后传译多致谬滥。
唯高所出为群译之首。
安公以为。
若及面禀不异见圣。
列代明德咸赞而思焉。
余访寻众录。
纪载高公互有出没。
将以权迹隐显应废多端。
或由传者纰缪致成乖角。
辄备列众异。
庶或可论。
案释道安经录云。
安世高以汉桓帝建和二年至灵帝建宁中二十馀年译出三十馀部经。
又别传云。
晋太康末。
有安侯道人。
来至桑垣。
出经竟封一函于寺云后四年可开之。
吴末行至杨州。
使人货一箱物以买一奴。
名福善。
云是我善知识。
仍将奴适豫章。
度䢼亭庙神。
为立寺竟。
福善以刀刺安侯胁。
于是而终。
桑垣人乃发其所封函财理自成字云。
尊吾道者居士陈慧。
传禅经者比丘僧会。
是日正四年也。
又庾仲雍荆州记云。
晋初有沙门安世高度䢼亭庙神。
得财物立白马寺于荆城东南隅。
临川康王宣验记云。
蟒死于吴末。
昙宗塔寺记云。
丹阳瓦官寺。
晋哀帝时沙门慧力所立。
后有沙门安世高。
以䢼亭庙馀物治之。
然道安法师。
既校阅群经诠录传译。
必不应谬。
从汉桓建和二年。
至晋太康末。
凡经一百四十馀年。
若高公长寿或能如此。
而事不应然。
何者。
案如康僧会注安般守意经序云。
此经世高所出。
久之沈翳。
会有南阳韩林颖川文业会稽陈慧。
此三贤者信道笃密。
会共请受。
乃陈慧义。
余助斟酌。
寻僧会以晋太康元年乃死。
而已云此经出后久之沈翳。
又世高封函之字云。
尊吾道者居士陈慧。
传禅经者比丘僧会。
然安般所明盛说禅业。
是知封函之记。
信非虚作。
既云二人方传吾道。
岂容与共同世。
且别传自云。
传禅经者比丘僧会。
会已太康初死。
何容太康之末方有安侯道人。
首尾之言自为矛盾。
正当随有一书谬指晋初。
于是后诸作者。
或道太康。
或言吴末。
雷同奔竞无以校焉。
既晋初之说尚已难安。
而昙宗记云。
晋哀帝时。
世高方复治寺。
其为谬说过乃悬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志业聪敏。尅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常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高虽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父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形器。丧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汉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久。即通习华言。于是宣译众经。改梵为汉。又析译道地经。先后经论。凡三十九部。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读者亹亹不倦焉。初高自称。先身已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词诀云。我当住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我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何必忿怒。遂伸颈受刃。容无惧色。贼遂杀之。观者莫不骇其奇异。既而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此庙旧有威灵。商旅祈祷。分风上下。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馀𦨣。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瞋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曰。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己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相打。误著高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悲叹三世有徵。高既王种。西域呼为安侯。
畺良耶舍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时称。西域人。气刚大。无嗜好。善诵阿毗昙。该通群经。而专以禅观法授人。元嘉元年。至建邺。为大祖文皇所敬。依止钟山道林精舍。沙门宝公崇其禅法。译药王药上观无量寿佛经。僧含笔受。以此二经。为转障秘术。净土密因。故沈吟研味。兴于叹咏。平昌孟顗出守会稽。要之不去。后移止江陵。十九年入蜀弘道。俄还江陵而卒。寿六十有二。
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畺良耶舍。
此云时称。
西域人。
性刚直寡嗜欲。
善诵阿毗昙博涉律部。
其馀诸经多所该综。
虽三藏兼明而以禅门专业。
每一游观或七日不起。
常以三昧正受传化诸国。
以元嘉之初远冒沙河萃于京邑。
太祖文皇深加叹异。
初止钟山道林精舍。
沙门宝志崇其禅法。
沙门僧含请译药王药上观及无量寿观。
含即笔受。
以此二经是转障之秘术净土之洪因故沈吟嗟味流通宋国。
平昌孟顗承风钦敬。
资给丰厚。
顗出守会稽固请不去。
后移憩江陵。
元嘉十九年西游岷蜀。
处处弘道禅学成群。
后还卒于江陵。
春秋六十矣。
时又有天竺沙门僧伽达多僧伽罗多等。
并禅学深明。
来游宋境。
达多尝在山中坐禅。
日时将迫。
念欲虚斋。
乃有群鸟衔果飞来授之。
达多思惟。
猕猴奉蜜佛亦受而食之。
今飞鸟授食何为不可。
于是受而进之。
元嘉十八年夏受临川康王请。
于广陵结居。
后终于建业。
僧伽罗多。
此云众济。
以宋景平之末来至京师。
乞食人间宴坐林下。
养素幽闲不涉当世。
以元嘉十年卜居钟阜之阳。
剪棘开榛造立精舍。
即宋熙寺是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马氏。扶风人。为沙门。师事道懿法师。懿疾。遣囧等弟子四人。至霍山持炬入深穴。采钟乳。而行里许。遇巨涧。其三人竟以渡水死。囧独诵法华。及存念观音。见一光如萤。追之出穴。乃获免。南游上京。止南涧寺。常业般舟。夜定中见有御车至者。掖囧登车。俄至郡后沈桥。见一人盛服据胡床。侍卫数百人。皆惊起。囧曰。吾坐禅者耳。据胡床者。顾语左右曰。向欲令知法师处而已。何必屈至耶。于是礼足送还。囧至寺而门犹闭。扣之良久。方开。宋元嘉二十年。没于广陵。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道囧。
姓马。
扶风人。
初出家为道懿弟子。
懿病尝遣囧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
入穴数里。
跨木渡水三人溺死。
炬火又亡。
囧判无济理。
囧素诵法华唯凭诚此业。
又存念观音。
有顷见一光如萤火。
追之不及。
遂得出穴。
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
频作数过普贤斋。
并有瑞应。
或见梵僧入坐。
或见骑马人至。
并未及暄凉。
倏忽不见。
后与同学四人。
南游上京观瞩风化。
夜乘冰度河。
中道冰破三人没死。
囧又归诚观音。
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𢼨。
复见赤光在前。
乘光至岸。
达都止南涧寺。
常以般舟为业。
尝中夜入禅。
忽见四人御车至房。
呼令上乘。
囧欻不自觉。
已见身在郡。
后沈桥见一人在路坐胡床。
侍者数百人。
见囧惊起。
曰坐禅人耳。
彼人因谓左右曰。
向止令知处而已。
何忽劳屈法师。
于是礼拜执别。
令人送囧还寺。
扣门良久。
方开入寺见房犹闭。
众咸莫测其然。
宋元嘉二十年。
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
终于彼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8—456 【介绍】: 名一作怙。南朝宋魏郡魏人,字公休。初为晋骠骑刘道怜长兼行参军。入宋,辟东宫殿中将军。历下邳、北海二郡太守,有政绩。宋孝武帝立,迁青州刺史,督冀州,防卫边境,劝课农桑。性清约,频处州郡,妻子不免饥寒,为世所称。官终豫州刺史。
全宋文·卷三十九
恬字公休。
(《御览》六百三十四引徐爰《宋书》作字道巇。
)魏郡魏人,义熙末为骠骑道怜参军。
武帝受禅,拜东宫殿中将军。
元嘉中转员外散骑侍郎,出为绥远将军下邳太守,转北海,加宁远将军。
又为北谯梁二郡太守,迁督鲁东平济北三郡军事太山太守。
临川王义庆镇江陵,为平西中兵参军,又为衡阳王义季安西参军,加宁朔将军,召拜太子屯骑校尉,以母忧去职。
起督冀州青州,之济南乐安平原三郡诸军事、扬烈将军、冀州刺史,加济南太守。
以兵败征还,起为通直常侍,授宁朔将军、山阳太守。
孝武即位,迁青州刺史。
寻加督徐州之东莞东安,又督冀州,迁豫州刺史,孝建三年卒,年六十九。
僧迦达多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僧迦达多。
僧迦罗哆。
皆深晓禅法。
达多禅坐。
念食时至。
有鸟衔果为供。
达多私念曰。
猿猴献蜜。
佛且受之。
我何为而不可。
元嘉十八年。
临川康王
请止广。
陵后徙建业而殁。
罗哆以景平末。
至建业。
乞食人间。
宴坐林下。
翩然往来。
世莫亲疏。
居钟山之阳终焉。
昙无成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马氏。扶风人。避乱居黄龙。年十三。为沙弥。性姿颖异。未受具。负笈入关中。从罗什。什问。沙弥乃能远来乎。对曰。道之所在。安问近远。什喜。于是授以诸经奥旨。一日姚兴谓曰。马季长。硕学高明。素傲当世。法师固不当尔。对曰。以道御心。正欲除此过耳。兴叹异之。及姚祚衰替。住淮南中寺。常讲涅槃大品。著实相明渐等论。元嘉中殁。寿六十四。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昙无成。
姓马。
扶风人。
家世避难移居黄龙。
年十三出家履业清正神悟绝伦。
未及具戒便精往复。
闻什公在关。
负笈从之。
既至见什。
什问。
沙弥何能远来。
答曰。
闻道而至。
什大善之。
于是经停务学慧业愈深。
姚兴谓成曰。
马季长硕学高明素骄当世。
法师故当不尔。
答曰。
以道伏心为除此过。
兴甚异之。
供事殷厚。
姚祚将亡关中危扰。
成乃憩于淮南中寺。
涅槃大品常更互讲说。
受业二百馀人。
与颜延之何尚之共论实相往复弥晨。
成乃著实相论。
又著明渐论。
宋元嘉中卒。
春秋六十有四。
时中寺复有昙囧者。
与成同学齐名。
为宋临川康王义庆所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6—455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宋武帝萧皇后侄。少未知书,后折节,有令誉。颇工隶书,善弹琴,能骑射。起家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袭爵封阳县侯。宋文帝元嘉十年,氐王杨难当袭汉中,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走。十一年思话以梁、南秦二州刺史遣将破杨难当,收复汉中。三十年,刘劭杀文帝,思话率军以应刘骏讨劭。孝武帝即位,历中书令、郢州刺史。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全宋文·卷三十九
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
义熙末除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转相国参军,永初初,丁父忧去职,服阕,拜羽林监,袭爵,封阳县侯,转宣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
元嘉初,谢晦为荆州,请为司马,不就,迁中书侍郎、振武将军、青州刺史,以避虏征下廷尉,起为横野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加节进号宁朔将军,迁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又除衡阳王义季安西长史,迁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
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寻改领左卫将军南徐州大中正,复出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迁护军将军,代孝武为抚军将军兖徐二州刺史,免。
元凶弑立,复先职。
孝武即位,以为散骑常侍、中书、丹阳尹,出为镇西将军郢州刺史,孝建二年卒,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8—45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阳源。袁湛侄。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弑文帝,淑不从,被害。
全宋文·卷四十四
淑字阳源,陈郡阳夏人,晋丹阳尹豹少子,为彭城王义康军司祭酒。
免,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临川王义庆卫军咨议参军,迁司徒左西属。
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吏部郎。
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
南东海太守。
还为御史中丞,迁太子左卫率。
元凶入弑,并见杀,赠太常。
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有集十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0 【介绍】: 南朝宋晋陵丹徒人,字茂德。
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侄。
初为太子舍人、安成太守。
晋安王刘子勋起兵,袭据郡拒,宋明帝嘉之,迁郢州刺史,封建陵县侯,改封临澧县侯。
泰始六年任中护军卒。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道儒。
姓石。
渤海人。
寓居广陵。
少怀清信慕乐出家。
遇宋临川王义庆镇南兖。
儒以事闻之。
王赞成厥志。
为启度出家。
出家之后蔬食读诵。
凡所之造皆劝人改恶修善。
远近宗奉遂成导师。
言无预撰发向成制。
元嘉末出都止建初寺。
长沙王请为戒师。
庐承相伯仲孙等。
共买张敬儿故庙为儒立寺。
今齐福寺是也。
儒以齐永明八年卒。
年八十一。
时闲心寺有释僧喜。
亦善唱说。
振誉于宋末齐初。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