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求那跋陀罗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书遗文后 隋末唐初 · 僧凤
苦哉黑闇女,乐矣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愚夫纳二边。
我奉能仁教,归依弥勒前。
愿阐摩诃衍,成就那罗延。
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七言律诗
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
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翻经。
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
堪叹逍遥园里事,空馀明月草青青(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二十。)
圭峰禅师碑铭 唐 · 裴休
四言诗
圭峰禅师号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县人。释迦如来三十九代法孙也。释迦如来在世八十年。为无量人天声闻菩萨说五戒八戒大小乘戒四谛十二缘起六波罗密四无量心三明六通三十七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世谛第一义谛无量诸解脱三昧惣持门。菩萨涅槃。常住法性。庄严佛土。成就众生。度天人教菩萨一切妙道。可谓广大周密。廓法界于无疆。彻性海于无际。权实顿渐。无遗事矣。最后独以法眼付大迦叶。令祖祖相传。别行于世。非私于迦叶而外人天声闻菩萨也。顾此法众生之本源。诸佛之所證。超一切理。离一切相。不可以言语智识有无隐显推求而得。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之。光明受用而已。自迦叶至达摩。凡二十八世。达摩传可。可传㻮。㻮传信。信传忍。为五祖。又传融为牛头宗。忍传能为六祖。又传秀为北宗。能传会为荷泽宗。荷泽于宗为七祖。又传让。让传马。马于其法为江西宗。荷泽传磁州如。如传荆南张。张传遂州圆。又传东京照。圆传大师。大师于荷泽为五世。于达摩为十一世。于迦叶为三十八世。其法宗之系也如此。大师本豪家。少通儒书。欲干世以活生灵。偶谒遂州。遂州未与语。退游徒中。见其俨然若思而无念。朗然若照而无觉。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道成乃谒荆南。荆南曰。传教人也。当盛于帝都。复谒东京照。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复谒上都花严观。观曰。毗卢花藏能随我游者。其汝乎。初在蜀因斋次受经。得圆觉十三章。深达义趣。遂传圆觉。在汉上因病僧付花严句义。未尝听受。遂讲花严。自后乃著圆觉花严及涅槃金刚起信唯识盂兰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及法义类例礼忏修證图书纂略。又集诸宗禅言为禅藏。总而叙之。并酬答书偈议论等。凡九十馀卷。皆本一心而贯诸法。显真体而融事理。超偫有于对待。冥物我而独运矣。议者以大师不守禅行。而广讲经论。游名邑大都。以兴建为务。乃为多闻之所役乎。岂声利之所未忘乎。嘻。议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分而为戒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尝非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禅者。六度之一耳。何能总诸法哉。且如来以法眼付迦叶。不以法行。故自心而證者为法。随愿而起者为行。未必常同也。然则一心者。万法之所生。而不属于万法。得之者则于法自在矣。见之者则于教无碍矣。本非法。不可以法说。本非教。不可以教传。岂可以轨迹而寻哉。自迦叶至富那奢。凡十祖。皆罗汉。所度亦罗汉。马鸣龙树。提婆天亲。始开摩诃衍。著论释经。摧灭外道。为菩萨唱首。而尊者阇夜。独以戒力为威神。尊者摩罗。独以苦行为道迹。其他诸祖。或广行法教。或专心禅寂。或蝉蜕而去。或火化而灭。或攀树以示终。或受害而偿债。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同也。且循辙迹者非善行。守规墨者非善巧。不迅疾无以为大牛。不超过无以为大士。故大师之为道也。以知见为妙门。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盾。慧断为剑矛。破内魔之高垒。陷外贼之坚阵。镇抚邪杂。解释缧笼。遇穷子则叱而使归其家。见贫女则诃而使照其室。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三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避名滞相。匿我增慢。吾师耻之。故皇皇于济拔。汲汲于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崇。人有依归者。不俟请则往矣。有求益者。不俟愤则启矣。虽童幼不于敬接。虽骜很不怠于叩励。其以阐教度生。助国家之化也如此。故亲大师之法者。贪则施。暴则敛。刚则随。戾则顺。昏则开。堕则奋。自荣者慊。自坚者化。徇私者公。溺情者义。凡士俗有舍其家与妻子同入其法分寺而居者。有变活业绝血食持戒法起家为近住者。有出而修政理以救疾苦为道者。有退而奉父母以丰供养为行者。其馀憧憧而来。欣欣而去。扬袂而至。实腹而归。所在甚众。不可以纪。真如来付嘱之菩萨。众生不请之良友。其四依之人乎。其十地之人乎。吾不识其境界廷宇之广狭深浅矣。议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大师以建中元年生于世。元和二年印心于圆和尚。又受具于拯律师。大和二年庆成节。徵入内殿问法要。赐紫方袍为大德。寻请归山。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俨然如生。容貌益悦。七日而后迁于函。其自證之力可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毗。初得舍利数十粒。明白润大。后门人泣而求诸煨中。必得而归。今悉敛而藏于石室。其无缘之慈可知矣。俗岁六十二。僧腊三十四。遗戒深明形质不可以久驻。而真灵永劫以长存。乃知化者无常。存者是我。死后舆施虫犬。焚其骨而散之。勿墓勿塔。勿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其馀住持法行。皆有仪则。违者非我弟子。今皇帝再阐真宗。追谥定慧禅师青莲之塔。则塔不可以不建。石不可以不斲。且使其教自为一宗。而学者有所标仰也。门人达者甚众。皆明如来知见。而善说法要。或岩穴而息念。或都会而传教。或断臂以酬德。或白衣以沦迹。其馀一礼而悟道。终身而守护者。僧尼四众数千百人。得其氏族道行可传于后世者。纪于别传。休与大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故得详而叙之。他人则不详。铭曰。
如来知见,大事因缘。
祖祖相承,灯灯相燃。
分光并照,显说密传。
摧邪破魔,證圣登贤。
渐之者入,顿之者全。
孰绍孰兴,圭峰在焉。
甚大慈悲,不舍周旋。
以引以翼,恐迷恐颠。
直示心宗,傍罗义筌。
广收远取,无弃无捐。
金汤魔城,株杌情田。
销竭芟伐,大道坦然。
功高觉场,会盛法筵。
不染而住,淤泥青莲。
性无去来,运有推迁。
顺世而叹,众生可怜。
风号晓野,钟摧夜川。
舍筏而去,溺者谁前。
岩崖荆榛,阻绝危悬。
轻锡而过,踣者谁肩。
不有极慈,孰能后先。
吾师何处,复建桥船。
法指一灵,徒馀三千。
无负法恩,永以乾乾。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盘无心亦不追。
涅盘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
香饭普熏,遍十方穷三际。
我此一众,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请后堂并义谷掌会。)
登山须到顶,晴晓入幽谷。
竹杖在吾手,芒鞋着吾足。
攀缘碧萝月,去去穷䂽崅。
上竦有乔杉,蔓生多侧柏。
异卉不知名,奇花间红白。
行行渐幽密,如入褒斜穴。
下视杳无地,上不见日月。
残雪在崖隙,阴风吹猎猎。
昨者在山下,酷暑方着骨。
今朝入山中,爽气寒凛冽。
高卑自不同,寒暑亦不一。
始知天壤间,造物多戏剧。
蟪蛄疑春秋,朝菌昧晦朔。
予生尘壤间,何异此物惑。
愯然心胆丧,久立长太息。
更上最高峰,廓然天门豁。
左右尽奇岩,亭亭削玉立。
北望毗卢峰,万丈横翠色。
洞壑郁窈窕,面面争奇特。
循溪下深谷,细路如阶级。
两涯无寸土,晴川走白石。
行到妙吉祥,困极留数刻。
叉手揖瞿昙,取泉饮一勺。
招提谁所建,黄金涂四壁。
高僧数十辈,绕榻走不歇。
云是着功夫,天堂庶可入。
此言何恍惚,只可惊愚俗。
观音信奇石,佛地亦名刹。
试投摩诃衍,挥汗坐林樾。
阶边有莎草,软翠可爱惜。
僧言指空师,于此拜菩萨。
至今鬼护持,不啻双树木。
狮子苦吼哮,妙峰嚣尘绝。
行径或有无,石上人踪灭。
或登万丈崖,或临千尺窟。
赖有铁锁垂,缘之下幽黑。
惴惴临不测,性命寄毛发。
来登普德窟,奇险尤可愕。
谁立两铜柱,缘崖构禅室。
铁索相缠绕,俯临无底壑。
金碧耀栋梁,沙佛坐岩隙。
举世尽趋仰,千古著灵迹。
复下灵通口,两山如束峡。
飞流出其下,乱落如飞雪。
黄昏到表训,古寺半颓落。
自从榆岾来,距此里五十。
所见虽已富,气力亦已乏。
禅窗少支颐,遥忆所经历。
金刚千万峰,一一在胸臆。
聊将记所见,他日为耳目。
混沌未判时,不得分两仪。
阴阳互动静,孰能执其机。
化物不见迹,妙理奇乎奇。
乾坤既开辟,上下分于斯。
中间万物形,一切难可名。
水为天地血,土成天地肉。
白骨所积处,自成山崒嵂。
特钟清淑气,名之以皆骨。
佳名播四海,咸愿生吾国
崆峒与不周,比此皆奴仆。
吾闻于志怪,天形皆是石。
所以女娲氏,鍊石补其缺。
玆山坠于天,不是下界物。
就之如踏雪,望之如森玉。
方知造物手,向此尽其力。
闻名尚有慕,况在不远域。
余生爱山水,不曾閒我足。
夙昔梦见之,天涯移枕席。
今朝浩然来,千里同咫尺。
初从行脚僧,过尽千山秃。
渐渐入佳境,浑忘行径永。
欲见真面目,须登断发岭
一万二千峰,极目皆清净。
浮岚散长风,突兀撑青空。
远望已可喜,何况游山中。
欣然曳青藜,山路更无穷。
溪分两派流,出谷何悠悠
危桥几酸股,苔石频就休。
最初入长安,洞口云乍收。
琳宫值火后,新起梵钟楼
居僧散樵径,伐木山更幽。
天王立门侧,怒眼令人愕(长安与榆岵。皆有天王像。)
庭前何所有,数丛红芍药。
禅床展两足,困疲留一宿。
明朝向何许,路转千万曲。
金藏与银藏,高占苍厓旁(金藏银藏二庵。在长安寺东。)
所见渐奇秀,出入行涧冈。
高峰立我前,七宝为其妆
忽近榆岾寺,松桧郁成行。
飞楼跨涧水,映夺青山光(有楼当门跨涧。名曰山映。)
门前平地阔,沙草逢春绿。
入门骇汗出,神将相对立。
青狮与白象,呀口瞋双目
撞钟千指迎,绕袖香烟轻。
庭中耸高塔,风铎声琮琤。
翚飞三昧宫,结构何其雄。
堂中古佛像,尘埃暗金容。
远自天竺来,驾海随黄龙。
尼岩与憩房,一一留其踪。
真赝不可辨,事与齐谐同
明寂(庵)在其西,兴圣(庵)在其东。
寻幽不暂閒,兴入烟霞浓。
寂寥斗云庵,云碓水自舂(斗云庵在榆岵之北)
临溪渡石矼,活水声淙淙。
成佛倚高峰,沧溟在东窗
峨峨佛顶台,孤绝更无双。
我来看朝曦,满目红云披。
水天两无际,火气惊冯夷。
举头白巅面,十二天绅垂
回寻旧时路,到处皆可怡。
上下二见性,临路危甍飞
石窟名竺修,潇洒涧之湄
灵台(庵)与灵隐,云雾生阶墀(二庵在竺修窟之西南)
崎岖劳涉险,两脚难自持。
桥摧卧古槎,路断攀树枝。
流湍乱我耳,溅沫洒人衣。
幽深九渊洞,草合人迹微(九渊洞在灵隐庵之西。幽深清绝。)
徘徊普贤庵,仰见峰峦危。
寄傲真见性(庵),欲去仍留迟(二庵皆在洞中)
冒雨入香炉,人静关柴扉(香炉庵在九渊洞之南)
天阴与夜气,满山同霏霏。
内院半日留,禅榻学忘机(内院在香炉之西北。渐入深境。)
更寻弥勒峰,爱山如渴饥。
峰头石如佛,得名良在玆
萧条南草庵,居僧有仙姿(庵在峰之南最为深邃)
见我荐山羞,香蔬疗我饥(洞中极多山菜)
此洞深几许,山僧亦不知。
是非声不至,何须劳洗耳。
暮共白猿吟,朝随苍鹤起。
还登万景台,四方皆洞视
有窟名养真,过清难久止(在万景台西北)
人寰隔霄壤,宜居避世士。
他时期再来,出洞头屡回(此洞岩石。白于他处。)
僧言内山好,外山同舆儓。
外山已如此,况彼内山哉。
急须入仙境,以涤尘中病
行行树阴中,晚风吹不定(自灵隐庵北行。可达内山。)
山禽不知名,自呼三两声。
小溪通略彴,攲侧不可行。
解衣弄清泚,形影聊相戏。
一身在岩上,一身在水里。
尔今不是我,我今还是尔。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此。
好在水中人,到处无缁磷。
禅庵妙吉祥,面户清无尘(内山最初所见庵也)
其旁有文殊(庵),地秘人难臻。
登登到佛地(庵),几经山嶙峋(在妙吉祥西)
小庵在岩下,厥号为罽宾(窟名在佛地庵西)
万树卫金殿,名是摩诃衍
雄峰峙其后,峻岭当其面。
环回天所成,绝胜前所见。
佳气郁葱葱,心惊颜为变(山势环回。有若天成。)
吁嗟最灵地,千载空虚弃。
庸僧污云霞,感叹知奈何。
山中所历庵,多少难为科。
欲详不可得,我试言其略
妙峰与狮子,近在摩诃侧(二庵在摩诃衍之西)
万回与白云,船庵与迦叶。
妙德与能仁,圆通与真佛。
修善与奇奇,开心与天德。
天津与安心,顿道与神林。
利严与五贤,安养与青莲。
云岾与松萝,次第如星罗
或倚最高峰,手可扪银河。
或枕急流瀑,静中喧聒聒。
或在岩石下,低头仅出入。
或对紫翠峰,暮色来排闼。
或占大岩上,线路才容迹。
或隐幽邃处,永与尘劳隔。
虽无外客来,小语山已答。
或秘树木中,浓阴遮日色。
或据断崖头,满庭皆怪石。
奇形与异状,记之终难悉。
眼看口难言,漏万才挂一。
我爱表训寺,郁郁依林麓(在开心南)
僧閒画殿空,日午楼阴直。
我爱正阳寺,俯临千丈壑(在表训上)
褰衣步庭除,四顾山如积。
我爱须弥台,叠石成崔嵬(在真佛西北)
清绝似仙区,不必求蓬莱。
我爱望高台,四面收黄埃(在长安北表训南)
欲知高几何,笙箫天上来。
凌云纵快活,执锁诚危哉
我爱十王洞,山势皆盘回
古塔不记年,兀立悬崖边。
我爱万瀑洞,飞流泻青汞
一岩连数里,滑净难所(一作徙)倚。
逶迤至洞口,满洞皆流水。
坎处陷为渊,下有火龙眠(渊名)
倾处激为湍,鸣雷振空山。
平处湛不流,如镜鉴吾颜。
清风左右至,炎热变为寒。
披襟坐树下,始知身世间。
我爱宝德窟,铜柱盈千尺(21)
飞阁在虚空,天造非人力。
未至望如画,既登汗如沐。
禅僧万缘虚,纸袋储松叶。
若欲栖此地,应须学绝粒。
去矣不可留,我将巡山游。
有石类狮子,屹立乎峰头(在狮子庵前)
有庵似筑城,不知谁所营(在狮子庵侧)
世无方朔俦,怪事问无由。
内山留十日,游寻略已周。
东行到上院,路旁层峦远(从此向白巅面。上院在路边。)
寂灭(庵)上开心(庵),横云时未捲(二庵最高。在寂灭则可见东海。)
开窗何所见,444-=赤海平如练。
山人指白巅,人閒兜率天(以白巅为兜幸。盖清胜故。)
诸庵列翠微,钟鼓声相连。
有洞名声闻,水石何纷纭。
可望不可寻,青鹤为弟昆(22)
钵渊对绝壁,天工所磨削。
一条喷长虹,其底澄潭碧。
山僧无一事,转下聊为乐。
投身急如梭,颠倒眩莫测(23)
回登九井峰,桂树森可折(在寂灭北。甚高峻。有桂树。)
扶桑手可挹,夜半看日出。
欲见九龙渊,僧言路险恶。
若遇骤雨来,死生在顷刻(24)
不如上高峰,以蹑飞仙踪。
斯言定信乎,决意登毗卢。
松根络石角,手攀足可踏(毗卢峰此山之绝顶)
有僧导我前,戒我勿俯瞩。
临危若俯瞩,目眩神必惑。
若欲见山形,莫上最高岳。
若登最高岳,所见皆恍惚(极高则所见不明)
此言为我师,勉旃无怠忽。
一经昼与宵,始及山之腰。
困卧盘石上,廓落迷俯仰。
心定始抬首,众峰皆我向。
高低与远近,一概皆削粉。
百里不盈尺,钜细皆无隐。
忽然蒸白雾,澒洞失远觏。
初依一谷生,渐蔽群山走。
遂使山苍苍,翻作海茫茫。
浩浩同一气,漠漠难为量。
吾闻太极前,万化不开张。
山灵意何如,示我物之初。
无风渐飘散,半卷还半舒。
始露数点秀,孤如天上岫。
浓青画脩眉,浴海褰鹏噣。
俄惊(一作顷)疾风起,驶若骅骝骤。
须臾无点滓,眼力皆通透。
或尖若剑锋,或圆若笾豆。
或长若走蛇,或短若卧兽。
或如万乘尊,朝会开天门。
衣冠俨侍立,车马如云屯。
或如释迦佛,领众依灵鹫。
蛮君与鬼伯,竞进头戢戢。
或如吴与孙,击鼓陈三军。
铁马振刀鎗,壮士争追奔。
或如狮子王,威压百兽群。
或如行两龙,奋鬣喷阴云。
或如靠岩虎,顾眄当路蹲。
或若文书积,邺侯三万轴。
或若建浮图,萧梁九层塔。
或若累累冢,令威寻故国。
或向如揖让,或背如抱毒。
或疏若相避,或密若相狎。
或如窈窕女,深闺守贞淑。
或如读书儒,低头披简牍。
或如贲育徒,贾勇气咆勃。
或如坐禅僧,藜床穿两膝。
或若搏兔鹰,或若抱儿鹿。
或翔若惊凫,或峙若立鹄。
或偃然肆志,或靡然自屈。
或散而不合,或连而不绝。
万象各异态,贪玩忘移足。
不可废半道,我欲穷其高。
绕身是何物,时有行云孤。
行云不及处,肃肃刚风号。
飞鸢与栖鹘,莫能追我翱。
直到无上顶,朗咏聊游遨。
林端拂朝日,石头碍夜月。
俯听蚁动声,山腰起霹雳。
山川围四面,模糊不可辨。
大者类丘垤,小者视不见。
纵有离娄目,安能辨城郭。
浩然发长啸,声入清都厥。
仙侣定骇愕,玉皇应惊诘。
天宫纵不远,其奈道根浅。
吾闻上界仙,官府未得閒。
何如方外人,不在仙凡间。
心虚万事一,气大六合窄。
昆崙脱手毬,大海涂足油。
胸中有山水,不必于此留。
一览便知足,造物不我尤。
僧言此山景,四时皆清胜。
炎凉异世间,阴气春犹盛。
浮花岂吐蕊,只有寒梅莹。
山门四五月,始有寻春兴。
层崖千万丈,蹢躅红相映。
大地入红炉,衲僧犹苦冷。
扑缘不侵人,苍蝇绝形影。
秋风来苦早,落叶填石径。
峰峦瘦生棱,素月增耿耿。
松林閒枫树,红碧纷无数。
水落露危岩,激激波声怒。
冬寒水官骄,积雪高天柱。
烟生知有寺,门碍难开户。
譬如别世界,白银为国土。
翠桧列几行,须发垂沧浪。
君胡不见此,反思归故乡(所记四时景。皆山中实事。)
此山有羽人,驭风凌空行。
绿发飘若烟,岩窦藏其形。
千年食松脂,蝉蜕得长生。
见人不接言,颜秀方瞳清。
君胡不见此,似无物外情(25)
此山有异兽,非虎非豺狼。
雄形大如山,怒眸若镜光。
有时磨大木,翠毛挂百尺。
足迹广如轮,谅非凡兽匹。
君胡不见此,避去如畏怯(山中有兽。如诗中所记云。)
此山有仙鹤,大如垂天翼。
翱翔白云上,暮还栖翠壁。
有时舞雌雄,双影峰前落。
高人尚不亲,况求对以臆。
君胡不见此,胸次未免俗(26)
我闻此僧言,将还更回躅。
遂作半岁留,所闻非虚说。
僧言此山名,金刚与怾怛。
众宝所合成,中有昙无竭。
我言佛书中,不见朝鲜国。
又云在海中,不与此山同(27)
我疑龙伯豪,一钓连六鳌。
三山遂失所,泛海惊仙曹。
漂流到我疆,作此群山王。
又疑西河吴,荷斧桂树旁。
斫桂落此地,万古无时停。
玉干化为石,高积巉青冥。
虚实竟谁分,何人作山经。
自从作天游,始觉吾生浮。
下山将出洞,山灵向我愁。
梦中来见我,自言有所求。
物生天宇閒,因人名乃休。
庐山无李白,谁能咏其瀑。
兰亭无逸少,谁能寿其迹。
子美题洞庭,东坡赋赤壁。
咸因大手笔,令名垂不灭。
君今游我山,风景皆收拾。
胡为不吟诗,氏作缄口默。
请君挥巨杠,庶使山增色。
我言子过矣,子言非我拟。
我无锦绣肠,安能追数子。
满腔惟一拙,吐出人不喜。
子欲得琼琚,往求无价手(手。恐误。)
山灵色不悦,侧立久凝视。
咄咄指我言,恶宾无汝似。
我知不能辞,遂许撰荒鄙。
形开如酒醒,所听皆慌尔。
有约不可负,聊以记终始。
⑴ 谚传中华人有言曰。愿生高丽国。亲见金刚山云云。
⑵ 未至山三十里有岭。名曰断发。登眺则望月山之全体。突兀撑天。森然可敬也。
⑶ 洞口二溪分流。一则毗卢峰水为别派。一则万二千峰水合流而去也。
⑷ 山之洞门寺曰长安。数年前失火。有僧重创。起钟楼。
⑸ 有一峰在二庵之东。奇岩怪石。如璎珞之垂。山僧称七宝庄严。
⑹ 门中立神像与狮像。面目皆狞恶。可咳。
⑺ 寺之记事。载天竺人铸佛像五十三躯。泛之于海。有黄龙负之。到于此山。高城人闻而寻之。见路旁有小人迹。乃入山中。有尼踞石。指其像处。乃构榆岾寺以安焉。后人以尼所踞石为尼岩。以见迹处为憩房云。
⑻ 成佛庵在斗云庵之东北。与佛顶台相连。俯见东海。
⑼ 白巅面有十二瀑布。在佛顶台可望见。
⑽ 自佛顶台还。西行则上见性,下见性二庵。皆在斗云庵之北。
⑾ 在下见性之西。临水背岩。清致可爱。
⑿ 弥勒峰在内院之西。峰上有石。形如弥勒焉。
⒀ 还向洞口。乃登此台。在南庵之东北。灵隐之西北。
⒁ 以山之东南为外山。西北为内山。内山尤为奇秀。岩石益白。
⒂ 在佛地西。此庵据山正中。其主峰乃毗卢峰。
⒃ 山中诸庵。多至百馀。不可毕举。姑记大概耳。
⒄ 已上皆庵名。万回在摩诃衍北。白云在万回北。船庵在白云西北。妙德在能仁西。能仁在圆通北。圆通在真佛南。真佛在船庵西南。修善,奇奇在船庵东南。开心,天德在圆通西。天津,安心在开心北。顿道在表训东南。神林在表训西。利严,五贤在顿道东北。安养,青莲等在长安东。皆取其协韵。故无次序而举之。
⒅ 上望高台时。路穷处则垂铁锁。攀之以上焉。
⒆ 在长安东北。最深邃。人所不到处。有古塔。
⒇ 在表训东。狮庵之西。纯是岩石所成。
(21) 在洞中。飞阁跨空。三面依岩。一面以铜柱撑之。近百尺。最为奇绝。
(22) 寂灭庵下有洞。名声闻。俯见岩奇水清。而无路可入。如智异山青鹤洞焉。
(23) 钵渊寺在寂灭之东。有瀑甚高。岩石极滑。僧俗来玩者。皆解衣上岩。随瀑转下以为戏。虽颠倒而下。终无所伤。
(24) 九龙渊在毗卢峰之东。最为奇丽。但路险石滑。遇雨则定死无疑。故余惧不往。
(25) 山中有人。只食松叶。岁久身轻。空中往来。绿毛遍体。山僧樵菜。时有得见者云。
(26) 山中有鸟。大于鹳。青质丹顶。有雌雄双飞。人谓之鹤。
(27) 僧言佛经云。海中有金刚山。昙无竭圣人所住。即此山云云。此山岂在海中耶。
摩诃衍 明 · 许筠
五言律诗
宝刹排云上,珠宫夺日鲜。
经函明贝叶,炉烬郁梅檀。
僧自参禅坐,吾仍借榻眠。
夜阑风籁发,笙鹤下三天。
按《曹溪志》:梁天监初,西域智药三藏禅师航海而来,登五羊法性寺,以所携菩提树一株植于宋求那跋陀三藏所建戒坛侧,谶曰:吾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大乘,度人无量。及至韶,闻溪水香,掬而饮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无异,源上必有胜地。乃溯流入曹溪,四顾山水,叹曰:宛如西天宝林也。因谓居民可建梵刹,百六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时韶州牧侯敬中表建寺宇,额曰宝林,即今之南华寺基也。盖自大鉴祖师授法黄梅,驻锡曹溪而宗教大振。然揆天监至龙朔,适符所谶,则智药禅师实为开山法祖,顾可忘其所自乎?师肉身在濛(水衷)之月华寺,其来旧矣,曾经火灾,莲座煨烬,金骨岿然,至万历间始重新之。予舟次濛(水衷),访药禅师遗迹。瞻礼之馀,篝灯展视,见其跏趺端坐,须眉面目,俨然如生,两胫作铁石色,以手扪摩,胸坎似箨,砉然有声,亦可异也。询之主僧及居人,俱不能详师履历之由与本寺兴废之故,即志所云备载周公刻石者,今亦刊落。因借笔题诗,并述其大略以告之。余既出寺门,徘徊瞻眺,尚不忍去。忽于林下逢一老僧诃余曰:前山有虎,可早回舟。余始惊悟,行数武,复却顾,僧亦不见矣。时己未二月初四日也。
跋陀坛边悬表志,留下菩提真种子。
百七十年似弹指,袈裟罩却坟前垒。
谁将一滴遍河沙,二叶依然结五蕊。
至今人饮曹溪沚,尽是吾师功德水。
石龛閟骨一千祀,劫火烧空永不燬。
有口无言坐堆堆,落叶归恨水见底。
瓦澄如漆绛罗委,行人瞻拜泪㳽㳽。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