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席益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德富。保定易县谢氏子也。年七岁力求出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和尚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经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丛林。宋皇庆初万山寿和尚奉旨大兴水陆斋会请师开堂说法。七众咸集。师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闻于朝廷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及后示灭有白光顶出照耀四达。荼毗得舍利数十颗。建塔。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德富,姓谢氏,易人也。
年七岁力求出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
一日经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丛林。
宋皇庆初,万山寿方大兴水陆斋会,请富开堂说法,七众咸集。
富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
事闻于朝,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
及后示灭,有白光从顶出,照耀四达,茶毗得舍利数十颗,建塔焉。
赵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6—1141 【介绍】: 宋普州安居人,字应祥。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以善理财闻。
徽宗宣和末除成都路转运判官,指陈榷茶、买马五害。
擢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大更茶马法。
张浚宣抚川蜀,任开总领四川财赋,变酒法、盐法。
浚治兵秦川,经营两河之财用,皆取办于开。
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席益为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均与开不协。
后提举太平观卒。
全宋文·卷二九二○
赵开(一○六六——一一四一),字应祥,普州安居(今四川安岳)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大观二年权辟雍正。宣和间历礼制局校正检阅官,知鄢陵县,讲议司检详官。除成都路转运判官。建炎二年擢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张浚宣抚川蜀,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总领四川财赋。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七年复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其时已病,累疏丐去,提举江州太平观。十一年卒。《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毛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二
毛敏,字伯颖,雅州(治今四川雅安)人。
政和二年上舍及第,曾官眉山,移临邛。
建炎初,召赴扬州行在,除校书郎。
三年,出知仙井监。
移渠州,改眉州,又为四川制置大使席益幕属。
见所撰《上丞相小简》、《上林内翰小简》、《上张侍郎小简》、《上枢密宫使小简》、《上胡宣抚小简》,《南宋馆阁录》卷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一四。
樊汝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三
樊汝霖,字泽之,金堂(今四川金堂西)人。
宣和六年第进士。
绍兴六年,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荐尝任知县人十三员与郡,冯当时与汝霖为之最。
绍兴三十一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擢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仕至泸州安抚使以卒。
著有《谱注韩文》四十卷、《韩文公志》五卷、《唐书文艺补》六十三卷。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九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宋史》卷二○八、二○九《艺文志》。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妙文蔚州孙氏子也。
九岁出家十八受具。
已而游学于云朔燕赵之境。
二十一抵京师。
依大德明和尚学圆顿教。
遂陆沈于众十有一年。
众请出世。
始赤服升猊座。
纵无碍辩若峡倒川奔。
及乎閒居简默言不妄发。
其涵养冲挹无欲速。
不躁进大类如此。
年四十八住蓟之云泉勤俭节用。
老者怀其德。
少者严其教。
故众睦而寺治。
廪有馀粟以赈饥民。
蓟人称之。
世祖召见顾谓侍臣曰。
此福德僧也诏居宝集。
自尔教乘法席益盛。
性相并驱僧俗溥济。
斯时海内讲席纷纷方胶锢于名相凝滞于殊途。
文独大弘方等振以圆宗。
使守株者融通于寂默之表。
龙象蹴踏竞驾一乘。
年逾八十专修念佛三昧。
延祐六年预知时至诫诸弟子。
高声称弥陀佛名面西趺坐。
手结三昧印泊然而蜕。
塔于平则门外。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妙文。蔚州孙氏子。九岁为僧。十有八畦服游学。跋涉云朔燕赵之墟。具戒。抵京师。依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尽得其旨。陆沉于众中。积年三十有二。以众劝请之殷。乃始赤服升猊。就传弘之列。其涵养冲挹。无欲速成名。不躁进求达类。如此。住持蓟之云泉。勤俭节用。老者怀其德。少者严其教。故众睦而寺治。比再稔廪有馀粟。岁荒以赈饥民。蓟人称焉。世祖闻其道。召见之。顾谓侍臣曰。福德僧也。诏居宝集。时禅学寖微。教乘益盛。性相二宗。皆以大乘并驱。海内相学之流。囿于名数。滞于殊途。蔽情执之见。惑圆顿之旨。师独大弘方等。振起圆机。使守株于文字者。有以荡涤情尘。融通寂炤。是以龙象蹴踏。竞附一乘之驾。年逾八十。倦于勤。以院事任诸弟子。退居逸老。一专念佛三昧。延祐六年坐脱。年八十三。告终之日。诫众高唱佛名。遽起加趺。结三昧印。泊然寂矣。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妙文,姓孙氏,蔚人也。
九岁出家,十八受具。
已而游学于云朔燕赵之境。
年二十一,抵京师,依大德明学圆顿教,陆沈于众,不自表见,十有一年。
众请出世,始赤服升猊座,纵无碍辩,若峡倒川奔。
及乎间居简默,言不妄发,其涵养冲挹,无欲速,不躁进,大类如此。
年四十八住蓟之云泉,勤俭节用,老者怀其德,少者严其教,故众睦而寺治,廪有馀粟以赈饥民,蓟人称之。
世祖召见,顾谓侍臣,曰:“此福德僧也。
”诏居宝集,自尔教乘法席益盛,性相并融,僧俗溥济。
斯时,海内讲席纷纷,方胶锢于名相,凝滞于殊途,文独大宏方等,振以圆宗,使守株者,融通于寂默之表,龙象蹴踏,竞驾一乘。
年逾八十,专脩念佛三昧。
延祐六年预知时至,诫诸弟子高声称弥陀佛名,面西跌坐,手结三昧印,泊然而蜕。
塔于平则门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妙文,姓孙氏,蔚人也。年方九龄,舍身佛寺。既冠,始抵燕京,依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后居蓟之云泉寺,操行精勤,力崇俭朴。麇有馀粟,岁荒以赈饥民,蓟人德之。累主讲席,大宏方等,高唱圆宗。晚年退居逸老,专修念佛三昧。元延祐六年示疾,命弟子讽佛名,遽起趺坐,声息泊然,年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