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在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胡璇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胡璇(?
—17世纪),本名胡璋,字宝树,云南永昌府腾越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胡璇是崇祯三年(1630年)云南乡试举人,七年(1634年)中进士,曾任职行人司行人、验封司主事、郎中及太仆寺卿。
永历十二年(1658年),他和张重任接受应召,升工部右侍郎,又联同杨在及邬昌琦呈上恢复明朝的八个策略,被马吉翔、李国泰阻止,因此没有采用。
永历帝逃入缅甸,胡璇铜壁关失散,于宝峰山隐居;他博学能文,潜心钻研程朱理学,云南学者大多以他为师。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六
字伯典,号铁庵,少司空元立孙也。
进士,改庶吉士,授编脩。
万历中,皇长子出阁,充日讲官。
公词旨高畅,睿听晓然。
尝小疾,属同官代直,辄顾问全先生何在?
历官侍读学士,以母杨在京邸,不习苦寒,力请使得奉母归里门。
公自以两世载笔为侍从之臣,务持大体严重,人望而畏之,竟坐此得谤,改官留都,卒于家。
天启改元,赠礼部右侍郎。
所著《铁庵集》。
维基
全天叙(1566年—?),字幼度,又字伯典,号玄洲,又号铁庵,浙江宁波府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进士出身。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浙江乡试二十八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一百四十五名,登二甲第二十名。礼部观政,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授编修。以省亲归。丁外艰,服除,复除原职,二十一年三月编纂六曹章奏,二十三年祖母丁氏去世丁忧。二十五年七月升左春坊左中允兼编修,八月与修撰焦竑主考顺天府乡试,三十一年正月升左谕德兼侍讲、掌司经局印,十二月迁左庶子兼侍读、掌左春坊印,三十三年五月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纂修玉牒,因其母在京邸不习苦寒,乃乞奉母归。三十九年四月辛亥京察,调南京别用,卒于家。天启改元,赠礼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霖川,吴铺杨家坝(今孝感市云梦县吴铺镇杨坝村)人,由附贡援例任郫州、乾州(今乾县)直隶州知州,砖坪厅(今岚皋县)通知,佛坪厅(今佛坪囊县)通判,兴安府、西安府知府,升署陕安道。
咸丰初年,四川兰二顺饥民起义军入陕,上司派杨协理汉中府事。
他到任后,屡经力战,平息饥民之乱;召集流亡。
贷金发粟,恢复生产,垦荒耕种。
杨纽事躬亲,胡须皆白,巡抚刘蓉专折奏其事,称光澍“起疮痍之民”,“如家人父子,代谋其家室”,并说:“汉南半壁有杨守在,吾无忧矣。
”遂升杨为陕安道道台。
杨在汉中6年,修河堤,治水患,深得民心。
后调任陕西首府西安府知府,积劳成疾,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