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安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赣州宁都人,字硕卿。
理宗淳祐三年贡于乡。
历知永丰、高安、衡阳。
度宗咸淳十年,文天祥应诏勤王,造门问计,继周为具言方略甚详,天祥因留置幕中,授江西安抚司准备差遣。
诏命入官,带行监文思院,差充江浙制置司主管机宜。
后夜袭元军于南栅门,战死。
谥忠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6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子约,号大愚。
吕祖谦弟。
受业祖谦如诸生。
历通判台州。
宁宗即位,除太府丞。
因赵汝愚罢相,上封事极谏,忤韩侂胄,安置韶州,未至,改送吉州。
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自给。
遇赦量移高安,卒。
追谥忠。
有《大愚集》。
全宋诗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自号大愚叟(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六),金华(今属浙江)人。
祖谦弟。
以父荫入官。
历监明州仓,衢州法曹,藉田令,司农簿。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六月,通判台州;十一月,除太府寺丞(《嘉定赤城志》卷一○)。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忤韩侂胄,韶州安置,后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
二年,卒。
著有《大愚集》,已佚。
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号大愚,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祖谦弟。
受业祖谦如诸生。
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为终期丧。
调衢州法曹,除籍田令,为司农簿,通判台州。
宁宗继位,除太府丞。
忤韩侂胄,安置韶州,改送吉州。
遇赦,量移高安
庆元二年卒,谥曰忠。
著有《大愚集》。
见《宋史》卷四五五《吕祖俭传》,《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四、职官七三之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泰然。
吕祖俭从弟。
宁宗庆元初,祖俭以上疏言事安置高安,祖泰徒步往视之。
及祖俭没,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罢陈自强,以周必大代之。
被杖,配钦州牢城收管。
侂胄诛,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得寒疾卒。
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吕祖泰(一一六四——一二一一),字泰然,祖谦从弟,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寓居宜兴。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庆元初,从兄祖俭安置韶州,移瑞州,徒步往省。嘉泰元年,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中外大骇,杖一百,配钦州牢城收管。侂胄诛,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迪功郎,监南岳庙。嘉定四年卒,年四十八。见《宋史》卷四五五本传、《道命录》卷七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80 【介绍】: 宋筠州人,字凝之,号西涧居士。仁宗天圣八年进士。为颍上令。以刚直不能事上官,弃去隐于庐山之阳。欧阳修作《庐山高》以美其节。
全宋诗
刘涣(一○○○~一○八○),字凝之,号西涧居士,筠州(今江西高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颍上令。年五十归隐庐山(《东都事略》卷八七)。神宗元丰三年卒,年八十一(《三刘家集》引苏辙《哀西涧先生辞》、《山谷内集》卷三○《跋欧阳文忠公庐山高诗》)。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刘涣(一○○○——一○八○),字凝之,号西涧居士,高安钧山(今江西高安)人,恕之父。
天圣八年与欧阳修为同年进士。
为颍上令,刚直不阿,弃官归隐庐山,时年五十。
欧阳修高其节,赋《庐山高》诗以美之。
涣居庐山三十馀年,环堵萧然,饘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无戚戚意。
元丰三年卒,年八十一。
见苏辙《刘凝之屯田哀辞并叙》(《栾城集》卷一八),《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
董隐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宿州人。
以乞为生。
连败纸蔽身前后,衣穿结不周腹背,虽腊月风雪,其面有孺子色。
从人乞于南康市中,与酒无不饮,未尝见醉。
言喜玩人,狂而不悖,与高安刘道纯为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方蘋,字仲礼,莆田(今属福建)人。
慎言子。
曾官大理评事、卫尉寺丞(《端明集》卷一三《大理评事方蘋可卫尉寺丞制》)。
仁宗嘉祐间以大理寺丞知铅山县。
迁太常寺太祝(《文恭集》卷一四《吴瑛方蘋并可太常寺太祝制》)、太子中舍人(《临川文集》卷五一《方蘋高安世张湜傅充并太子中舍制》)。
官至知赣州。
事见清同治《赣州府志》卷七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祁,字希宋,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
早岁以能赋称,郡博士延入学宫,累举对策入高等,调高安簿。
有《德庵类稿》三十卷等,已佚。
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郊庙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
宋朝建立伊始,于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即上言:“三五之兴,礼乐不相沿袭。
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
”从之,因诏俨专其事。
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
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豆入为《丰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农用《静安》。
此后乐章名称迭有增加和变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扩展为“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名曲”。
歌辞一般则由皇帝亲撰或分命大臣与两制儒馆之士撰述。
 郊庙朝会歌辞,前八卷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宋史》为底本,酌校《宋会要辑稿》(简称会要)等。
编排规格,则酌参考《全唐诗·郊庙歌辞》予以调整。
《宋会要辑稿》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九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2 【介绍】: 宋僧。
陕府阌乡郑氏子,字云庵。
年二十五入道,通内外学,初谒黄龙南不契,去依香城顺,始悟黄龙用处,乃还依住。
南寂,首众仰山。
高安守钱戈请住洞山,后迁隆兴宝峰。
神宗元丰中赐号真净大仙。
有《云庵语录》。
全宋诗
释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郑,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年二十五受戒,神宗元丰中赐号真净大师。历住洞山、圣寿、定林、泐潭,退居云庵。徽宗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八。事见《石门文字禅》卷三○《云庵真净和尚行状》,《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郑,陕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黄龙南禅师嫡嗣,临济宗第九世。年二十六受戒,游京洛,历参大师,一时名公礼之。历住筠州圣寿寺、洞山普和禅院、钟山定林庵。元丰末赐号真净大师。后退居投老庵、净名庵。崇宁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其徒辑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六卷(存)。事迹见释惠洪《云庵真净和尚行状》(《石门文字禅》卷三○)。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三
真净和尚。
出于陕府阌乡郑氏。
郑族世多名卿。
师生而杰异。
幼孤。
事后母至孝。
失爱于母。
数困辱之。
父老悲之。
使游学四方。
至复州北塔。
闻耆宿广公说法。
感泣裂缝掖。
而师事之。
故北塔以克文名之。
年二十五。
试所习。
剃发受具足戒。
学经论无不臻妙。
夺京洛讲席。
自为主客。
而发奥义者数矣。
经行龙门殿庑间。
见塑比丘像。
冥目如在定。
师幡然自失。
谓其伴曰。
我所负者。
如吴道子𦘕人物。
虽尽妙。
然非活者。
于是弃去曰。
吾将南游观道焉。
所至辩论倾其坐。
人指目以为饱参。
治平二年夏。
坐于大沩。
夜闻僧诵云门语。
曰。
佛法如水中月。
是否。
曰。
清波无透路。
豁然大悟。
时南禅师在积翠。
师造焉。
南公问。
从什么处来。
对曰。
沩山。
南曰。
恰值老僧不在。
进曰。
未审向什么处去。
南曰。
天台普请。
南岳云游。
曰。
若然者。
学人亦得自在去也。
南公曰。
脚下鞋是何处得来。
曰。
庐山七百钱唱得。
南公曰。
何曾自在。
师指曰。
何曾不自在耶。
南公骇异之。
于时洪英首座。
机锋不可触。
与师齐名。
英邵武人。
众中号英邵武。
文关西。
久之辞去。
寓止翠岩顺禅师。
顺曰。
子种性迈往。
而契悟广大。
临济欲仆。
子力能支之。
厚自爱。
南公住黄龙。
师复往焉。
南公曰。
适令侍者捲帘。
问。
渠捲起帘时如何。
曰。
照见天下。
放下帘时如何。
曰。
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
汝作么生。
师曰。
和尚替侍者。
下涅槃堂始得。
南公厉曰。
关西人果无头脑。
乃顾旁僧。
师指之曰。
只这僧也未梦见。
南公大笑。
自是门下号伟异博大者。
见之詟缩。
南公入灭。
南游衡岳。
还首众僧于仰山。
熙宁五年。
高安
太守钱公弋。
先候之。
师复谒。
有獒逸出屏间。
师方趋逆之。
少避乃进。
钱公嘲曰。
禅者固能教诲蛇虎。
乃畏狗乎。
师曰。
易伏隈嵓虎。
难降护宅龙。
钱公叹曰。
人不可虚有名。
住洞山圣寿两刹。
十有二年。
谢事东游三吴。
至金陵。
时舒王食官使禄。
居定林。
闻师至。
倒屣出迎。
王问。
诸经皆首标时处。
圆觉经独不然。
何也。
师曰。
顿乘所演。
直示众生。
日用现前。
不属今古。
只今老僧与相公。
同入大光明藏。
游戏三昧。
互为宾主。
非干时处。
又问。
经曰。
一切众生皆證圆觉。
而圭峰以證为具。
谓译者之讹。
如何。
对曰。
圆觉如可改。
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
亦不灭受。
而取證。
夫不灭受蕴。
而取證者。
与皆證圆觉之意同。
盖众生现行无明。
即是如来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舒王大悦。
称赏者累日。
施其第为寺。
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
舒王以师道行。
闻 神考。
诏赐号真净。
未几厌烦阓。
高安
庵于九峰之下。
名曰投老。
学者自远而至。
六年而移住归宗。
又二年。
张丞相时由左司。
谪金陵酒官。
起帅南昌。
过庐山。
见师康强。
尽礼力致之。
以居泐潭。
俄退居云庵。
以崇宁元年十月旦日示疾。
十五日疾愈。
料理平生玩好道具。
件件疏之。
散诸门弟子。
十六日中夜。
沐浴更衣跏趺。
众请说法。
师笑曰。
今年七十八。
四大相离别。
火风既分散。
临行休更说。
遗诫皆宗门大事。
不及其私。
言卒而寂。
又七日阇维。
五色成𦦨。
白光上腾。
烟所及。
皆成舍利。
道俗千馀人。
皆得之。
分建塔于泐潭。
宝莲峰之下。
洞山留云洞之北。
赞曰。
云庵以天纵之姿。
不由师训。
自然得道。
特定宗旨于黄龙而已。
其沮坏义学。
剖发幽翳。
以乐说之辨。
洗光佛日。
使舒王敬诚心服。
至献名于 天子。
施第为宝坊。
道显著矣。
然犹掉头不顾。
甘自放于万壑千岩之间。
究观施设。
其心不肯。
后𤅬山曹溪。
盖一代宗师之典型。
后来衲子模楷也。
许几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15 【介绍】: 宋信州贵溪人,字先之。第进士。知南陵县,还民之托僧尼为奸者数百人。历京西提举常平、开封府推官、将作监、太仆卿、户部侍郎,有吏干,善理财。进枢密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等。贬永州团练副使,安置袁州。复中大夫卒。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许几(一○五四——一一一五),字先之,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
未冠擢上第,调高安、乐平主簿,知南陵县。
提举京西常平,为开封府推官。
迁将作监,再迁太仆卿、户部侍郎。
以显谟阁待制知郓州。
几有吏干,善理财,四入户部至尚书。
尝坐事知婺州,进枢密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成德军、太原府。
坐裁损吏禄非是贬永州团练副使,置袁州。
政和五年四月卒,年六十二。
见汪藻《户部尚书许公墓志铭》(《浮溪集》卷二六)及《宋史》三五三本传。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