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自宝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法天,俗姓刘,五代时僧人。
前蜀末游南方,后蜀初住成都大觉寺。
后蜀相李昊曾向其问道。
又作诗题妙圆塔院僧行勤屋壁。
有歌行偈颂300余篇,题作《禅宗至道集》行世,已佚。
茅亭客话》卷三载其事迹,并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慈觉,字法天,姓刘氏,自王蜀末游南方,至孟蜀初归住,称大觉禅师。有《禅宗至道集》行于世。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
王讳喝。
生声氏。
世居性海之滨。
偶事激徒于剑门。
幼而孤。
长有气岸。
戚人威音王。
尝荐之帝尧。
尧任为谏官。
于时浩浩怀山。
襄陵洪水致害。
尧患之。
与四岳谋治。
四岳亟举鲧。
鲧治水亡效。
帝乃震怒。
王于帝前。
麾退四岳。
四岳悚惕。
不敢仰视。
虽未有以献替。
百官惮王。
犹雷霆也。
俄辞爵。
之崆峒之墟。
见混元子。
得长生久视之术。
自是夷犹海岱。
世莫得而见之。
虽春秋左氏所寄声伯。
恐亦其族氏也。
汉初。
高帝与项羽。
争天下。
王在齐海。
闻之喜曰。
此吾有为时也。
遂自齐求见羽于关中。
羽见而悦之。
未及官。
适高帝逼羽。
羽返旆。
与高帝接战于广武。
高帝使娄将军挑战且辰羽。
羽怒甚。
乃亟用王。
于是娄烦弓矢不知堕地。
人马皆辟易。
是日项羽喜剧。
顾谓王曰。
天下事稍定。
吾以夏口处子。
王辗然而笑曰。
夫高世之士。
为人排患释难。
解纷乱。
而亡所取也。
设有取者。
是商贾之事。
喝不为矣。
遂拂衣复归于海上。
厥后霸王不𥪰于汉。
及罹困阨。
中思欲复用王。
而不可得。
因欷歔泣下沾襟。
李唐有天下。
浮图教聿盛于世。
自天子公侯。
靡不宗奉。
王闻而喜曰。
吾闻。
释氏禅门。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可绝无始生死根本。
于是出访其道。
遇江西马祖大师。
祖授以向上纲宗立地成佛之旨。
王大悦。
颇觉平昔所用粥饭。
气廓如也。
祖复迁之特室。
以正法眼藏𢌿之。
王再拜辞曰。
是非喝所敢当也。
祖慰勉之。
会百丈再参。
祖竖起拂子。
丈曰。
即此用离此用。
祖挂拂子旧处。
丈拟议。
祖遽以王用事。
丈震聩三日。
乃大悟。
王名声由此复振于世。
黄檗运公初见百丈。
丈举前挂拂话。
次偶及王。
黄檗不觉吐舌。
未几临济于大愚言下发明。
黄檗大机之用。
遂忽见王。
于是气增十倍。
自此临济奉王从事。
出没卷舒。
互相显发。
如雷如霆。
四方震骇。
学者自远而归之。
凡三圣兴化大觉之流。
其大机大用。
皆自王而启之。
故当时畏惧。
莫有膺其锋者。
因目之曰。
金刚王宝剑。
或曰。
踞地师子。
或曰。
探竿影草。
其威誉功烈如此。
时无位真人。
与王同辅临济。
觉者多昵无位真人。
济廉知绐曰。
无位真人是甚乾屎橛。
其后学者方一意宗王。
及济将终。
谓众曰。
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
三圣曰。
争敢灭却。
济曰。
向后有人问。
汝作么生。
三圣亟以王为对。
济曰。
谁知吾正法眼向遮瞎驴边灭却。
洎济示寂。
王慨然叹曰。
性海吾乡也。
法界吾宇也。
威音王吾戚也。
吾受知于尧。
成名于项羽。
自吾舍俗归释。
晚得临济全提大用之人云亡。
吾已矣乎。
后五百岁。
必假吾以禦葛藤。
而出乎凡夫曰矣。
遂不知终。
既而果然泛泛者。
皆窃王声势用事。
其邪正真伪。
竟莫之辨。
独汾阳偈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英灵衲子由是想见王之风乎焉。
其府属。
曰宾曰主。
曰照曰用。
皆有功于宗门云。
赞曰。
予于无尽藏。
得异书焉。
若世所谓金刚圈栗棘蒲木上座。
及王之机缘。
皆见其始末根绪。
非若近世泛泛语之。
而不雅驯。
故特撰次之。
然春秋左氏。
谈王道者也。
至于神降于莘石。
言于魏榆。
犹详著之。
高僧赞宁增修僧传。
号称闳览博识。
而王亲见马祖。
陶铸百丈。
夹辅黄檗。
而建立临济之宗。
其全机大用。
独冠古今。
光明硕大如此。
而不见书于传。
岂宁辈蔽于俗学。
违无尽藏。
觅异书。
不得王之始末乎。
代古塔主与洪觉范书 洪罪古禅师说法有三失。
谓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是临济所立。
在百丈黄檗。
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名陷虎却物。
古以为从上佛祖法门。
非临济所立。
一失也。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凡语中有语。
名死句。
语中无语。
为活句也。
巴陵三语。
谓之语。
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活句也。
古非毁之。
二失也。
两种自己。
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为真。
则虑迷无自性。
非真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不开演立言之难也。
古创建两种自己。
三失也。
因代古书。
以正洪之误。
承古和南。
上书觉范禅师足下。
某老且惫。
谬与传灯之齿。
侧承足下瑰伟奇杰之风。
未即抠衣。
然伏膺徽闻。
伫悦之勤。
良益深矣。
每谓。
佛运滨兹叔世。
释德下衰。
不有卓绝之士。
兴颓禦侮。
障堤末流。
则林间抱道之士。
安能寂住无为。
而不虞魔事哉。
往见足下纪述林间录。
才运精致。
衍绎孰复。
异不之排。
怨不之诽。
使古人残膏剩馥。
沾丐后来。
自非闳览洽闻。
孰能尔耶。
某顷隶进士。
时颇知读书。
自以不至抵滞。
及剔发游方。
密探佛祖之妙。
则知所以履实践真。
缅悟前习。
特尘垢秕糠耳。
方刮摩铲除。
若不暇岂复有意于人事哉。
尝闻足下有撰次僧传之志。
某喜为之折屐。
盖一代至教。
所以震于天下者。
由近古宗匠维持之力也。
足下诚能手发其抠。
使彼典刑事业。
光明舄弈。
传之不腐。
实莫大之幸。
及足下成书。
获阅之。
方一过目。
烂然华丽。
若云翔电发。
遇之骇然。
及再三伸卷。
考覈事实。
则知足下树志浅矣。
夫文所以纪实也。
苟忽事实。
而高下其心。
唯骋歆艳之文。
此杨子所谓。
从而绣其盘悦。
君子所以不取也。
其裁剸八十一人。
谅希九九之数。
亦吾宗伟人能事。
备于此矣。
若某无似之迹。
弃之可也。
特蒙记著。
而罪以说法之失者三。
其一曰。
判三玄三要。
为玄妙三句。
其二曰。
罪巳陵语。
不识活句。
其三曰。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诚足下明鉴若此。
然某说法。
绝不喜人传之。
往往误为灵源禅师见赏。
以谓有补于学者。
不意返获罪于足下。
且灵源盖宗门一代典刑。
足下既以某说法有过。
能不波及灵源乎。
孔子曰。
是而可忍。
孰不可忍。
请试辨之。
夫开三玄者。
盖一期善巧方便。
简别机缘。
以启大道之深致。
非私设偏见。
而苟异于佛祖也。
固尝谓。
三玄法门。
是佛祖正见。
虽临济独标三玄。
以立宗旨。
盖亦同归佛祖之极。
岂别私有一法附耳而密传。
若果私有。
则为纤儿佞夫。
献奸纳贿。
而私取之矣。
曷得为天下公传之大道乎。
是之临济之道。
即佛祖之道。
佛祖之道。
即天下之大道也。
且分三玄。
而三要不分者。
盖玄既分。
则要在其中矣。
汾阳偈云。
三玄三要事难分。
诚使不分。
则不应言难。
既曰难分。
则是可分。
而但难之之谓也。
今予分难分之法。
以激学者专门党宗之弊。
直指妙悟为极则。
于何而不可乎。
足下谓。
三玄在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在雪峰岩头。
则名陷虎之机。
某谓。
三玄是佛祖正见。
然则古今称谓虽异。
其实则一也。
某与足下之论。
殆冥合矣。
何必以人情相訾乎。
复谓。
愚以气槩人。
则毁教乘。
以为知见。
及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以为證。
噫斯言过矣。
夫具眼宗师。
道性如故。
法性亦如。
法性如故。
岂有听说自他之异。
要在临机。
抑扬纵夺。
为人去钉楔。
脱笼头而已。
此从上宗门说法之仪式也。
奈何谓之以气槩人乎。
足下为书。
必欲扶持宗教。
既有是志。
而不探佛祖之心。
则虽舞等奋辞。
愈疏脱矣。
然则开三玄之失非也。
罪巴陵语不识活句者。
此足下读愚书未审耳。
夫巴陵亲见云门者也。
方云门在世。
气宇如王。
其肯以语句为事。
尝曰。
此事若在言句上。
三藏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句。
奈何巴陵未旋踵。
而违戾师教。
矜能暴美。
求信于人。
以谓将三转语。
足以报答云门。
更不为其作忌。
予故鄙其自屈宗风。
以为语句。
便后世泛尔之徒。
矜驰言语。
丧失道源。
自巴陵始也。
又曷尝谓。
其语非活句乎。
蒙示教曰。
有问。
提婆宗。
答曰。
外道。
是可以鉴作死语。
然则僧问德山。
如何是佛。
山云。
佛是西天老比丘。
亦应鉴作死句也。
夫岂然哉。
宗师临机大用。
要在悟物而已。
讵若搜章摘句之学。
以工拙较耶。
果以工为活句。
拙为死句。
则鸟窠吹布毛。
亦拙矣。
侍者何由悟去哉。
承论巴陵三语曰。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则赴来机活句也。
呜呼此失之远矣。
夫死句活句。
虽分语中有语语中无语之异。
然在真实人分上。
棒喝讥呵。
戏笑怒骂。
以至风声雨滴。
朝明夕昏。
无非活句也。
岂唯玄言妙句而已哉。
必如足下。
以无理而赴来机。
为活句。
标为宗门绝唱。
则从上宗师答话。
俱无准的。
第临时乱道。
使人谓之。
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含胡模棱而已。
于戏其以宗门事。
当儿戏乎。
且吾教经论。
大义粲然。
史氏犹以为华人好谲者。
攘庄列之语。
佐其高层累驾。
腾直出其表而不信。
况足下自判宗门旨趣如此。
使彼见之。
能不重增轻薄。
足下略不念此何耶。
然则予所以罪巴陵者。
以其衒语句慢师资。
而昧大体也。
足下则爱珊瑚枝枝撑著月之句。
夫罪昧大体。
而矫弊公论也。
泥好句而斥公论。
天下其以为当乎。
然则不识活句之失非也。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者。
某所以开之之意。
于答施秘丞二篇中。
备言之矣。
盖禀佛祖懿范。
为末代学者。
明示根本。
使舍日用光影。
直了空劫已前本来自己也。
由今时多以机辩玄妙为极则。
故说二种。
以验浅深。
然如来以三身设化仪。
少林以皮髓别亲疏。
洞山以偏正立宗旨。
至于马鸣。
则以一心开真如生灭二门。
予故驾此之说。
以救末代学者弃本之弊。
非不知圣人立言之难也。
足下所举首楞严偈。
盖解深密经偈耳。
且教乘五时之异。
学者不得不明。
如深密经。
即第三时教。
说不空不有。
破第二时之空教也。
若首楞严。
即第五时说了义教。
当是时大机可发。
故为阿难。
开示成佛法门。
其曰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者。
盖圣人重举解深密经。
以谓往昔根未熟时。
常不开演。
非谓说首楞严时也。
足下不究前后五时之异。
妄谓圣人恐惧立言之难。
且世尊曰。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讵有自在法王。
不敢决断真妄。
椰榆其事。
首鼠两端。
而贻惑后人乎。
又诸经标列法门。
千修万件。
曷尝以之为难。
而置不辨耶。
承高论曰。
以第八识言。
其为真耶。
则虑无自性。
言其非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我常不开演。
噫予每读至此。
未尝不废卷而痛惜也。
何则。
世尊云。
性识真空。
性空真识。
清净本然。
周遍法界。
湛然常住。
足下则谓。
圣人亦不敢以为真。
又不敢以为非真。
使世尊果颟顸如此。
则三界群生。
安所归仰乎。
足下平生蹈伪。
至此败灵尽矣。
夫首楞严者。
决定直指一心本来是佛。
不同他教。
足下又谓。
二种错乱修习。
亦不敢间隔其辞。
卢于一法中生二解。
然世尊非怀多虑者也。
经云。
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
汝暂举心。
尘劳先起。
是则圣人种智妙圆无施而不妙虑也者。
即众生攀缘妄心也。
予禀种智说法。
足下一以妄虑沮毁之。
及引经。
又非允当。
然则不知圣人立言之失。
非也。
夫言迹之兴。
异端所由生。
自非明哲禀正义辞而辟之。
则生生趋竞。
而宗涂替矣。
予闻之。
昔吾宗盛时。
人人以道德实行。
光明于世。
未始贵于立言。
及德之衰。
于是始立僧传。
今足下复出新意。
迹赞辞。
行褒贬。
是为作者职也。
于何不探春秋之旨乎。
春秋正一王之法。
以权辅用。
以诚断礼。
以忠道原情。
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
此其大略也。
某开二种自己宪章佛祖懿范。
俾学者黜玄解而究本。
所谓以权辅用者也。
讥巴陵溥师。
资珍语句。
所谓以诚断礼者也。
分三玄启大道深致而矫弊。
所谓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者也。
凡此盖乃心弘道。
以敦出家大节。
足下一切毁之则失。
所谓以忠道原情者也。
凡足下之书。
既谬圣人道。
又乖世典。
安狂行褒贬乎。
至于诋訾照觉不取死心。
亦失体之甚。
虽陈寿求采。
班固受金。
亦不尔也。
自述宝镜三昧。
则托言朱世英。
得于老僧。
自解法华。
辅成宝镜之辞。
置之九峰传。
则曰。
石碑断坏。
有木碑。
书其略如此。
噫兹可与合眼拿金。
而谓市人不见者。
并按也。
夫宝镜三昧。
洞山虽云受之云岩。
盖验人亲切之旨。
未应作为文具而传之也。
又佛祖之法。
等心普施。
虽异类不间。
讵有同门学者窃听之。
而咒令倒痾贤圣之心。
果匾曲尔乎。
又其辞曰。
重离六交。
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
变尽为五。
夫洞山传达磨宗旨者也。
重离卦则伏羲文王之书(果若此言。
则是洞山□□林宗旨。
而传伏羲文王之书。
依彷离卦而建立五位。
然洞山大宗师也。
肯尔哉)。
足下公然凿空缔立。
而诬冈之。
其罪宜何诛焉。
大抵事有昧于实。
害于教。
人虽不我以。
其如神明何。
足下讥揣古人。
固不少矣。
返更冒荣致谴。
昔许敬宗面与修晋史。
晚陷佞臣之名。
后世遂以晋史。
非出正人之手。
而弗重切。
幸惩艾前失。
深探道源。
履以中正。
然后从容致思揖让钩深。
著为法度之典。
贻之后世。
规得失。
定正邪。
而断以列圣大中之道。
使万古莫敢拟议。
若达磨辨六宗。
则予亦甘心受诛于足下。
夫何言哉。
既不能尔。
予是以强颜一起。
与足下审订伪妄。
使吾门来者。
无蹈足下之覆车。
亦某终始尽忠于佛。
而行传道辟邪之志气也。
干冒慈严。
伏幸恕罪。
不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
道隆,宋僧。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后谒广慧禅师,遂为广慧之嗣。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为仁宗所知,诏馆于大相国寺。此后出入禁庭,谈禅秘殿,礼遇甚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后请退居庐山,不许,诏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道隆为人宽厚,不矜伐,尝举怀琏自代。年八十馀卒。见《禅林僧宝传》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七。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禅师名道隆。
不知何许人。
至和初。
游京师。
客景德寺。
曰纵观都市。
归尝二鼓。
谨门者呵之不悛。
一夕还不得入。
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
见龙蟠地。
惊觉。
中夜遣中使。
往视之。
乃一僧熟睡已再鼾。
撼之惊矍。
问名字归奏 上闻名道隆。
乃喜曰。
吉徵也。
明日 召至便殿。
问宗旨。
隆奏对详允。
上大悦。
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
王公贵人。
争先愿见。
隆未漱盥。
户外之屦满矣 上以偈句相酬唱。
络绎于道。
或入对留宿禁中。
礼遇特厚。
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隆少时师事石门彻禅。
师尝问曰。
古人云。
但得随处安闲。
自然合他古辙。
虽有此语。
疑心未歇如何。
彻曰。
知有乃可。
随处安闲。
如人在州县住。
或闻或见。
千奇百怪。
他总将作寻常。
不知有而安闲。
如人在村落住。
有少声色。
则惊怪传说。
先洞山示众曰。
欲知此事。
如人家养三儿。
以一著州中。
一著村中。
一著县中。
其一用家中财物。
其一用外处钱物。
有一人不得家中钱物用。
亦不得外处钱物用。
且道那一个。
合在州中。
那一个合在县中。
那一个合在村中。
有僧便问。
三个莫明轻重否。
曰是。
僧曰。
如何是此人出身处。
曰。
知有却不知有。
是此人出身处。
僧曰。
未审此人。
从今日去也无。
曰亦从今日去。
僧曰。
恁么则属功也。
曰是。
僧曰。
唤作恁么功。
曰。
唤作功就之功。
僧曰。
此人还知有州中人否。
曰。
知有。
始解奉重矣。
僧曰。
恁么则村中人。
全明过也。
曰是。
僧曰。
如何是此人过处。
曰。
不知有。
唤作闲人。
是此人过处。
不见先师道。
今时学道人。
须知有转身处。
始得。
隆曰。
古人知有。
便能如州里人耶。
亦须因奉重而至耶。
彻曰。
洞山曰。
向时作么生。
奉时作么生。
功时作么生。
共功时作么生。
功功时作么生。
时有僧便问。
如何是向。
曰。
吃饭时作么生。
又问。
如何是奉。
曰。
背时作么生。
又问。
如何是功。
曰。
放下钁头时作么生。
又问。
如何是共功。
曰不得色。
又问。
如何是功功。
曰不共。
此名功勋五位也。
譬如初生鸠儿。
毛羽可怜生。
久久自能高飞远荡。
隆亲受洞上旨诀。
后谒广慧琏禅师。
遂为广慧之嗣。
皇祐二年。
诏庐山僧怀琏至阙。
演法于浚苑化成殿 上召隆问话。
机锋迅捷。
上悦。
侍卫皆山呼。
隆即奏疏曰。
臣本凡庸。
混迹市里。
夤缘佛法。
依近天颜。
出入禁廷。
恩渥至厚。
荐更岁籥。
衰病相仍。
未甘退于山林。
坐贪蒙于雨露。
因循至此。
愧负在颜。
恭惟 皇帝陛下。
天纵圣神。
生知妙道。
染为词翰。
如日昭回下饰万物。
而臣蒙许赓和。
似雾领略。
才见一班。
人虽不言。
臣岂无怍。
伏见僧怀琏。
比自林薮。
召至京都。
议论得其渊源。
词句持出流辈。
禁林侍问。
秘殿谈禅。
臣所不如。
举以自代。
伏望 圣慈。
许臣于庐山一小刹。
养痾待尽。
不胜犬马恋轩之情。
取进止疏奏不许。
有旨于曹门外。
护国寺北。
建精舍以居。
号华严禅院。
隆既得谢事。
喜见言色。
闲居奇衲。
名缁多过从。
有乘侍者。
来自大阳。
乘后住福严。
隆问在大阳得力句。
对曰。
明安尝问曰。
有一人遍身红烂。
卧在荆棘林中。
火绕周匝。
若亲近得此人。
禅门大启若。
亲近不得。
佛法无灵验。
时对曰。
六根不具。
七识不全者。
亲近得此人。
明安曰。
令渠出来。
我要相见。
时又答曰。
适来无左右。
祇对和尚。
安曰。
相随来也。
即礼拜退。
隆曰。
若果如此。
冷如毛粟。
细如冰雪。
乘曰。
禅师亲见石门。
如何却嗣广慧。
隆曰。
我初见广慧。
渠方欲剃发。
使我擎橙子来。
广慧曰。
道者我有橙子诗。
听取。
诗曰。
放下便平稳。
我时便肯伊。
后因叙陈在石门。
所悟公案。
广慧曰。
石门所示如百味珍羞。
只是饱人不得。
后来有一炷香。
不欲两头三绪。
为伊烧却。
乘曰。
艺不辜人。
有僧诵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
有节非干竹。
三星偃月宫。
一人居日下。
弗与众人同。
隆曰。
诸佛说心。
为破心相。
琏作此偈。
虚空钉橛也。
乃曰。
虚空钉铁橛。
平地起骨堆。
莫将闲学解。
安著佛阶梯。
又见达观颖禅师。
戏作偈曰。
解答诸方语。
能昑五字诗。
二般俱好艺。
只是见钱迟。
隆曰。
佛法却成戏论。
后生无识。
递相效学。
不可长也。
但曰。
二般虽杂道。
也胜别施为。
有僧曰。
洞山宝公
讥五祖戒禅师行藏。
落人疑似。
其至洞山。
乃上堂说偈曰。
嗟见世聱讹。
言清行浊多。
若无阎老子。
谁人奈你何。
隆曰。
尘行不逊。
卖师取名。
不可取也。
曹溪曰。
真实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来说他人短。
自短先在。
暴其师之失。
教谁捡点。
凡沙门释子。
寂默为要。
华严论曰。
唯寂唯默。
是心造如来之样。
不著不恋。
是路入法界之辙。
卖洞山姜。
锄双峰地。
已为道取笑也。
隆为人宽厚。
不矜伐。
以真慈普敬行心。
殁时年八十馀。
盛暑安坐七日。
手足柔和。
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赞曰。
隆夜卧寺阃之外。
朝登秘殿之上。
揖让人主。
谈出世法。
有补宗教。
盖所谓有异能解。
一世奇禅衲也。
殁未五十年。
丛林且不闻其名。
况机缘语句乎。
可为太息。
予少时客华严。
及见其檀越岑氏之子孙。
家藏隆偈藁。
并被遇之迹甚详。
今追绎十。
才得其一二。
著于此。
以俟知者耳。
神僧传·卷第九
婺州僧道隆。云游诸方寓江州能仁寺。所为不常。但呼为风和尚。绍兴元年行化抵瑞昌投宿天花寺。夜有男子垂泣言。弟子不幸在生前广造恶业现堕牛身。一尾生于头上形模丑异。愿师慈悲为我忏悔令脱此苦。明日至若山汤氏家。一门男女悉出作礼。启告曰。前日牛产犊甚怪。尾出头上。恐于寒家生灾。愿和尚畅此因缘以洗宿咎。须臾驱牛前来。掉头摇尾若乞怜状。隆咄曰。汝昔者作业兹日难逃。虽受此形本性何异。岂不闻沩山和尚示众言。中有响句里藏机。汝若于斯会得。便见灵光动耀照彻十方佛与众生本同一体。其或未然当为说偈。牛受记毕随隆归寺。观者以千数。牛见人俛而不食如羞𧹞态。除夕忽殂。隆梦来谢。遂领众然炬爇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隆禅师。
未详里族。
初参石门彻和尚。
问曰。
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閒。
自然合他占辙。
虽有此语。
疑心未歇。
时如何。
门曰。
知有乃可随处安閒。
如人在州县住。
或闻。
或见。
千奇百怪。
他总将作寻常。
不知有而安閒。
如人在村落住。
有少声色。
则惊怪传说。
师于言下有省。
门尽授其洞上宗旨。
及出世。
乃嗣广慧。
或问曰。
禅师亲见石门。
如何却嗣广慧。
师曰。
我初见广慧。
渠方欲剃发。
使我擎凳子来。
因曰。
道者。
我有凳子诗。
听取诗曰。
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
因叙在石门所得。
慧曰。
石门所示。
如百味珍馐。
只是饱人不得。
后来有一炷香。
不欲两头三绪。
为伊烧却。
师至和初。
游京客景德寺。
日纵观都市。
归常二鼓。
一夕不得入。
卧于门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
见龙蟠地。
惊觉。
中夜遣中使视之。
乃一僧熟睡。
已再鼾。
撼之始觉。
问名字归奏。
帝闻道隆。
乃喜曰。
吉徵也。
明日召至便殿。
问宗旨。
师奏对详允。
帝大说。
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
由是道化大振。
尝与大觉琏公。
说法化成殿。
机锋迅辩。
帝大悦。
侍卫皆山呼。
或偈颂酬答。
或留宿禁中。
礼遇隆厚。
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师因奏疏。
举琏自代。
帝览表不允。
有旨于曹门外。
建精舍延师。
师额华严禅院。
有僧颂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
有节非于竹。
三星偃月宫。
一人居日下。
弗与众人同。
师曰。
诸佛说心。
为破心相。
琏作此偈。
虚空钉橛也。
乃曰。
虚空钉铁橛。
平地起骨堆。
莫将闲学解。
安著佛阶梯。
又见达观颖禅师。
戏作偈曰。
解答诸方语。
能吟五字诗。
二般俱好艺。
只是见钱迟。
师曰。
佛法却成戏论。
后生无识遽相。
效学不可长也。
但曰二般。
虽杂道也胜别施为。
有僧曰。
洞山宝公
讥五祖戒禅师。
行藏落人。
疑似其至洞山。
乃上堂说偈曰。
嗟见世聱讹。
言清行浊多。
若无阎老子。
谁人奈你何。
师曰。
粗行不逊。
卖师取名。
不可取也。
曹溪曰。
真实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来说他人短。
自短先在我。
暴其师之失。
教谁检点。
凡沙门释子。
寂默为要。
华严论曰。
唯寂唯默。
是心造如来之样。
不著不恋。
是路入法界之辙。
卖洞山。
姜锄双峰地。
已为道人取笑也。
师为人宽厚不矜伐。
以真慈普敬行心。
殁时年八十馀。
盛暑安坐七日。
手足柔和。
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系曰。
夫寺门鼾睡僧。
入天子梦。
梦其为龙。
不为所恶。
复尊宠之至宿留禁中。
非师道洽天下。
乌能及此。
京师禅法。
由是大弘。
并见仁宗识洞高远。
若遇庸君。
师其不为齑粉乎。
予故表而出之。
释善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妙峰善禅师。
刘氏子。
世居彭城。
后徙吴兴。
年十三落发。
其师教以经论。
一览辄了大意。
久而弃之。
时佛炤唱道鄮山。
师往参焉。
于风幡话下悟旨。
佛炤可以偈曰。
今日与君通一线。
斩钉截铁起吾宗。
自是辩慧泉涌。
然不以是自足。
入武康庐妙高峰。
壁坐十年。
身隐而名彰。
学者尊之。
曰妙峰禅师。
出世于台之慧因鸿福万年诸刹。
退居皋亭刘寺者。
又十馀年。
其徒推迫不已。
复领明之瑞岩。
苏之万寿。
常之华藏。
次至灵隐。
灵隐。
密迩于阙。
轮蹄凑集。
师掩户若不闻。
一无所将迎。
公卿贵人。
或见之。
寒温而已。
会天童虚席。
时郑清之秉钧轴。
谓非师莫宜居。
因勉师行。
师答曰。
老僧年耄矣。
尚夜行不休乎。
郑公高之。
师善于诱掖后进。
未尝厉声色。
然一经指授。
无不心融神化。
充然有得。
相传。
师住灵隐时。
夜坐方丈。
为四鬼舁出入。
此与洞山宝事相类。
得道人。
时或有是。
不欲章异以惑修。
故讳而不言。
中峰所谓当时赖遇妙峰。
若王老师。
又作修行无力会也。
将示寂。
澡身趺坐。
书偈云。
来也如是。
去也如是。
来去一如。
清风万里。
遂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晓聪(?~一○三○),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俗姓杜。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依诠禅师。真宗大中禅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一。一说为青原下九世,文殊真祥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偈、颂四首。
全粤诗·卷二一
释晓聪(? — 一○三○),俗姓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依诠禅师。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宋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见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一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作青原下九世,文殊应真禅师法嗣。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师名晓聪。
生杜氏。
韶州曲江人。
少依云门寺得度。
头骨峣然。
一帔阅寒暑。
周游荆楚。
饫厌保社。
与众作息。
无有识之者。
在云居时。
传僧伽在维扬。
于是禅者立问曰。
既是泗州僧伽。
因什么扬州出现。
聪婆娑从旁来。
众戏使对之。
聪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众目笑之。
莲花峰祥庵主。
闻此语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耶。
夜敷坐具。
望云居拜之。
丛林遂知名。
至洞山依诠禅师。
大中祥符二年。
诠移住栖贤。
以聪继席。
果嗣文殊应天真禅师。
真见圆明密。
云门四世孙也。
聪见僧来有所问。
辄瞋目视之曰。
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一日自荷柴登山。
僧逆之问曰。
山上住。
为什么山下担柴。
答曰山上也要柴烧。
云居舜老夫。
时年少。
聪使乞食鄂渚。
有居士问。
古镜未磨时如何。
曰黑如漆。
曰磨后如何。
曰照天照地。
居士笑曰。
道人不自洞山来耶。
舜默惭。
驰归举似聪。
聪代前语曰。
此去汉阳不远。
代后语曰。
黄鹤楼前鹦鹉洲。
舜因悟其旨。
聪示众曰。
一大藏教是个之字。
祖师西来是右字(或作手)。
作么生是正义。
良久曰。
天晴盖却屋。
趁闲打却禾。
输纳王租了。
鼓腹自高歌。
手植万松于东岭。
而诵金刚般若经。
山中人名其岭。
曰金刚。
方植松。
宝禅师至。
时亲自五祖来。
聪问。
上岭一句作么生道。
实曰。
气急杀人。
聪拄钁呵曰。
从何得此随语生解阿师。
见问上岭。
便言气急。
佛法却成流布。
请代语。
聪曰。
何不道。
气喘杀人。
逍遥问。
岭在此。
金刚在什么处。
聪指曰。
此一株松。
是老僧亲栽。
初比部郎中许公式。
出守南昌。
过莲花峰。
闻祥公曰。
聪道者在江西。
试寻访之。
此僧人天眼目也。
许公既至。
闻聪住山家风。
作诗寄之曰。
语言浑不滞。
高蹑祖师踪。
夜坐连云石。
春栽带雨松。
镜分金殿烛。
山答月楼钟。
有问西来意。
虚堂对远峰。
天圣八年六月八日示疾。
持不食七日。
集道俗曰。
法席当令自宝住持。
因与门人叙透法身说偈曰。
参禅学道莫忙忙。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赢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唯有锄头知我道。
种松时复上金刚。
言卒而化。
又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西阿。
赞曰。
聪答所问两句耳。
而莲华祥公。
便知是云门儿孙。
古人验人。
何其明也如此。
予留洞山最久。
藏中有聪语要一卷。
载云水僧楚圆请益。
杨亿大年百问语。
皆赴来机。
而意在句语之外。
圆即慈明也。
初受汾阳。
祝令更见聪。
故慈明参扣馀论。
尚获见之。
呜呼。
聪为莲华峰汾阳所知。
则其人品要。
当从玄沙。
棱道者辈中求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洞山晓聪禅师。
韶州曲江人。
生杜氏。
见文殊应天真和尚。
初游庐山。
莫有知者。
时云居法席最盛。
师作灯头。
闻僧众谈泗州僧伽。
近于扬州出现。
有设问者曰。
既是泗州大圣。
为何向扬州出现。
师曰。
君子爱财。
取之以道。
一众大笑。
后僧。
举似莲华祥庵主。
主大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
遥望云居拜之。
师名遂重丛林。
次依洞山诠禅师。
为首座。
及诠迁栖贤。
以师嘱檀那及其众。
众从之。
请于州。
州从之。
以大中祥符三年。
师出世洞山。
上堂曰。
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自是上座。
不荐所以。
从门入者。
不是家珍。
认影迷头。
岂非大错。
既是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又何必更对众。
叨叨珍重。
师见僧来有所问。
辄瞋目视之曰。
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一日自荷柴登山。
僧逆之问曰。
山上住。
为何山下担柴。
师曰。
山上也要柴烧。
示众曰。
一大藏教是个之字。
祖师西来是右字。
如何是正义。
良久曰。
天晴盖却屋。
趁閒打却禾。
输纳王租了。
鼓腹自高歌。
师于山之东北。
手植松可万。
松凡植一株。
坐诵金刚经一卷。
自称栽松比丘。
岭名金刚岭。
或间。
岭在此。
金刚在何处。
师指曰。
此一株松。
是老僧亲栽。
汾阳尝谓慈明曰。
云门下儿孙。
我已遍参。
独以未见聪为恨。
汝当见之。
故慈明虽已罢参。
犹获觐颜色而闻馀论矣。
师一曰不安。
上堂辞众。
述透法身颂曰。
参禅学道莫茫茫。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羸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复曰。
法席当令自宝住持。
言卒而化。
阇维得舍利。
塔于金刚岭。
先是。
比部郎中许公式。
出守南昌。
过莲华峰。
闻祥公曰。
聪道者。
在江西。
试寻访之。
此僧人天眼目也。
许既至。
闻师住山家风。
作诗寄之。
有夜坐连云石。
春栽带雨松之句。
将访之。
师已逝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一(一一○七~一一七六),号水庵,俗姓马,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十六落发,首参雪峰慧照禅师,又谒东禅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禅,尽得其道。出住慈云。继迁数刹。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届临安府净慈寺。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有《水庵一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五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师一。
号水庵。
师得法弟子也。
师住持衲子务齐整。
唯水庵。
赋性冲澹。
奉身至薄。
昂然在稠人中。
曾不屑虑。
师亦不甚强之。
师没。
水庵道大弘。
经历四郡。
住持八院。
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
建立为心。
淳熙五年。
退西湖净慈。
有偈云。
六年洒扫皇都寺。
瓦砾翻成释梵宫。
今日功成归去也。
杖头八面起清风。
士庶遮留。
不止。
终于秀之天宁。
东阳县志云。
水庵马姓。
十六出家。
从法云善遵为师受具。
过钱塘昭庆。
遇异人相之。
曰。
此僧中龙也。
笠雪鞋花。
历参禅宿。
乾道七年。
自宝林住净慈。
九年浴佛日。
入内观堂。
投老嘉禾报恩。
为终焉计。
未几示疾。
作书别郡官。
端坐而逝。
茶毗得五色舍利。
齿拳不坏。
辞世偈曰。
平生要用便用。
死蛇偏解活弄。
一拳打破虚空。
佛祖难窥罅缝。
有语录若干卷。
大司成高文虎。
序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妙高。
字云峰。
福之长溪人。
家世业儒。
母。
梦婴儿坐莲华心。
手捧得之。
觉而生师。
因名梦池。
神采秀澈。
嗜书力学。
尤醉心内典。
汲汲以入道为请。
父母以梦故。
不夺其志。
俾从云梦泽公。
受具戒。
锐意求道。
首参痴绝冲。
冲曰。
此儿。
语纚纚有绪。
吾宗瑚琏也。
次见无准范。
范犹器爱。
拟以侍职处。
师叹曰。
怀安败名。
遂去。
之育王见偃溪。
掌藏钥。
一日溪。
举譬如牛过窗棂。
头角四蹄俱过。
因甚尾巴过不得。
师划然有省。
答鲸吞海水尽。
露出珊瑚枝。
溪可之。
寻住南兴大芦。
遂为偃溪嫡嗣。
迁保安江阴劝忠霅川何山。
云衲四来。
三堂皆溢。
朝命升蒋山。
德祐乙亥。
寺被兵。
军士有迫师求金者。
师曰。
此但有寺有僧。
无金与汝。
偶以刀儗师颈。
荡磨之。
师曰。
欲杀即杀。
吾头非汝砺刀石。
军士感动掷刃去。
寺得无恙。
至元庚辰。
迁径山。
山经回禄。
草创才什一。
师悉力兴建。
才还旧观。
明年己丑正月复火。
刹那而烬。
寺众大骇。
师喟然曰。
吾宿生负此山。
吾偿之勿忧。
忧诸人不解狗子无佛性耳。
众为悚然。
遂竭力再营。
至壬辰十月落成。
为屋千楹。
计工百万。
师虽治土木。
而晨夕唱道。
云衲奔凑。
瓶锡几几。
宴若无事。
甫十年间。
两建钜刹。
如探诸怀。
功亦伟矣。
时教徒肆毁禅宗。
上将信之。
诸禅老缩项无声。
师闻之叹曰。
此宗门大事。
吾当忍死以争之。
遂拉一二同列趋京。
有旨。
大集禅教两门廷辩。
上问。
禅以何为宗。
师奏。
净智妙圆
体本空寂。
非见闻觉知。
思虑分别所能到。
宣问再三。
师循源溯流。
缘词会理。
约二千馀言。
如泻泉鸣籁。
以答宸衷。
上大悦。
自是使讲徒。
不复有言于禅。
而当世之主。
遂深信于禅。
皆师回天之力也。
陛辞南还。
以癸巳六月十七日。
书偈而逝。
阅世七十有五。
腊五十有九。
塔于寺西之居顶庵。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妙高禅师者。
号云峰。
闽之长溪人也。
其母梦池上出大莲花。
有婴儿。
合爪坐华心。
以手捧得之而娩。
故小名梦池。
幼明敏好学。
诸老宿皆以奇童称之。
爱其吐词。
有关圣化。
年未及冠。
忽记宿因。
乃弃业为大僧。
一锡吴楚。
首参痴绝冲。
冲以道德文章。
倾动一时。
高微露风采。
冲大喜曰。
此子有冲霄之质。
若坚其羽翮。
饱足秋风。
实吾宗之望也。
因指见无准范。
范公不近人情。
及升堂入室。
高对语雍容。
范甚器爱。
已而复见偃溪闻禅师。
闻住育王。
使高司藏钥。
一日闻公顾高曰。
不道子无见处。
老僧只道未在。
高对曰。
未在底正是妙。
高受用处。
闻曰。
牛过窗棂头角。
四蹄都过了因。
甚尾巴过不得。
高连下语。
闻但摇首曰。
未在。
高词穷。
愧汗横流。
仰面视闻。
闻震声曰。
过也过也。
高忽彻。
乃踊跃作礼曰。
鲸吞海水尽。
露出珊瑚枝。
闻公笑曰。
子此回可以说禅也。
于是从闻迁南屏。
适宜兴。
大芦虚席。
勤旧请命于闻。
闻以高主之。
及行。
闻乃谓高曰。
先师淅翁琰和尚尝云。
我自离佛照老人之门。
一味因时度。
日不敢过为。
盖恐辱吾老人也。
嗟乎先师德业冠世。
犹其竞业若此。
汝今此行当体先人苦口。
使大慧门风不滥。
则足矣。
馀何图哉。
高既居大芦。
四众知名。
迁居江阴之劝忠寺。
又迁霅川之何山。
景定间。
有诏移高居蒋山。
上堂曰。
世界未形。
乾坤泰定。
生佛未具。
觌体全真。
无端镜容大士。
鹰巢跃出。
𠢐破面门。
早是遭人描摹。
那更缺齿老。
胡不依本分。
遥望东震旦。
有大乘根器。
迢迢十万里。
来意在搀行。
夺市直得凤。
堂鼓响阿阁。
钟鸣转喉触。
讳插脚无门。
合国难追重。
遭讦露蒋山。
迫不得已。
跨他船舷。
入它界分。
新官不理旧事。
毕竟如何戌搂。
夜贮千峰。
月塞草閒。
铺万里秋。
元兵渡江。
或请避其锋。
高曰。
尽大地是戈矛。
汝拟向何处。
去避山门否。
泰在我一人。
汝勿复言。
兵至。
有迫高索金者。
以刃拟高。
高延颈曰。
要杀便杀。
吾头非汝砺刃处。
即有金乃十方物也。
终不敢奉君以求生。
执刃者悚然。
目之舍而去。
丞相伯颜勾戟长铍环错而进。
高趺坐绳床。
不涉言色。
颜公甚致敬焉。
乃舍牛百头粮五百石。
后伯颜问道于灵云定禅师。
乃言蒋山高公。
有德圆通之雅量。
惜当时军务在握。
未及盘桓。
元世祖庚辰岁。
高迁径山。
席未温。
寺罹于火。
众有咨嗟。
下涕惜其旧。
而难其新。
高曰。
兴废繇人。
法无定相。
于是整理火场。
而安众曰。
五峰峭峙。
到者须是其人。
一镜当空无物。
不蒙其照祖师基业。
依然犹在衲僧活计何。
曾迁变著。
手不得处。
正要提撕。
措足无门。
时方可履践。
直待山云淡泞涧水。
潺湲一曲。
无私万邦乐业正。
恁么时功归何所。
车书自古同文轨。
四海如今共一家。
阅九年。
径山复旧。
戊子有毁我宗于朝廷者。
以为禅说不合圣经。
高闻而奋起曰。
此宗门大事也。
吾虽老尚强。
一行至京。
得旨集诸宗徒廷辩。
元世祖问。
禅以何为宗。
高对曰。
净智妙圆
体本空寂。
非见闻觉知思量分别所能到。
惟悟得證。
宣问再三。
高历举西东诸祖。
至德山临济棒喝因缘大抵。
禅是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趋最上乘。
孰有过于禅。
词旨明彻。
朝廷震动。
乃宣高进便殿赐坐。
又宣百法论师仙林者。
与高持论。
仙林曰。
昔佛始从鹿野苑。
终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间不曾说一字。
五千馀卷。
且道自何而来。
高答曰。
一代时教。
如标月指。
了知所标。
毕竟非月。
仙林曰。
如何是禅。
高以手打圆相。
仙林曰。
何得动手动脚。
高曰。
上座讲得千经万论。
且道者一圈。
落在甚么法门。
仙林不能对。
乃避座称谢。
高曰。
似则也似。
是则未是。
世祖大悦。
左右皆呼万岁。
于是天下禅风大振。
径山复火。
高曰。
老僧宿负此山耳。
又力营建。
不三载。
以次落成。
南北禅流大集。
或请高说生平行实。
高笑曰。
衲被蒙头万事休。
此时山僧都不会。
竟入灭。
时世祖十四年癸巳也。
阅世七十五。
坐五十九夏。
塔于寺西。
赞曰。
妙高禅师出居双径。
席未煖而寺遭燬。
能以坚忍力。
而复新五峰楼阁。
其事迹灼类无准。
年垂七十。
尚抵京廷辩。
又类净因成之。
逢善华严忠国师之验大耳三藏。
嗟乎岂非蛟龙斗则水势洪。
金石击而火光烈。
所谓小出大遇。
千秋一合者耶。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高,字云峰,长溪人。母梦池上婴儿合掌,坐莲花中。两手承之,举抱入怀。觉而生子,因名梦池。出家见无准于径山,准器之,拟以侍职。辞曰:“一事未明,不遍参诸方不止。”遂之育王见偃溪闻,即请入侍掌藏。一日溪举“如水牛过窗棂,头角四蹄过去,如何尾不得过?”高有省,答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溪可之。会蒋山虚席,直指佥议,无以易高,朝旨从之。历十有三年,众逾五百。德祐乙亥,乱兵入境,焚毁庐舍,寺几不保。有军卒数人,迫高求金。高曰:“此荒寺贫僧,布施久绝,何从得金?”卒怒以刃临之,试摩其顶。乃延颈曰:“欲杀即杀,非汝砺石。”辞气雍容,了无布畏。军卒歛锋而退。伯颜丞相见之加敬,舍牛头赍粮五百石,寺赖以济。伯颜且诫诸将曰:“此老僧非常人,宜异待之。”以故寺得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