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罗继从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慧旵禅师者。
楚人也。
出王氏。
字虚白。
七岁。
知诵佛陀名号。
寤寐不息。
又七岁。
礼妙觉寺湛然祝发。
祝发之顷。
忽祥光四际。
皆成五色。
湛惊喜曰。
此沙弥。
他日定南针子也。
遂以慧旵名之。
师为人。
奇伟方正。
亲先敬后。
犹如饥渴。
然性刚不解软语。
闻耳出口。
若持券。
人共称之曰楚直。
至有难发之举。
必激师发之。
发俱中节。
湛然每召师曰。
浩浩光阴。
切莫错过。
对曰。
不错过。
湛每视而休去。
一日湛问曰。
今日作甚么。
师曰。
切萝卜。
曰。
你只会切萝卜。
师曰。
也会杀人。
湛蓦引颈。
师曰。
降将不斩。
湛吐舌而起。
湛迁疏山。
师别参松隐于云间。
因睹孤松。
了然自许。
遍历户庭。
不受控勒。
之平江。
见果林。
果林掷下蒲团曰。
试说看。
对曰。
只者消息。
本无言说。
破蒲团上。
地迸天裂。
林爱其神骏。
指往邓尉。
拽杖门送。
抚师背曰。
登泰华之巅。
始知宇宙之大。
投五犗之饵。
可语沧溟之深。
子往矣。
毋迟。
师敬诺。
是时。
宝藏持禅师。
继席邓尉。
进者虽云涌。
而去者亦川流。
盖其慎也。
师谒之。
持公问曰。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你云何会。
师进步叉手而立。
公大呵之。
师乃愤疑参堂。
株立不寐。
至二夜洞彻临济宗旨。
遂师资道合矣。
持公迁化。
师关隐安溪。
三十载如一日。
永乐年间。
道风大播。
名都会邑。
重币交至。
师俱却之。
其节概严冷。
一振风穴之风。
姚斯道。
以显望鸣当世。
欲为师撰序。
师亦却之。
斯道叹曰。
嗟乎。
倒岳倾湫之际。
卓立当阳。
挥召不得者。
若公也。
至于跛鳖之行。
飞龙之说。
岂足恃哉。
识者。
皆多姚公之知人焉。
海舟永慈。
自出峡。
负其知见。
盛气加人。
不肯挂搭诸方。
灵谷堂头。
强慈首众。
有禅者。
盛赞师之机略迥别。
慈无可意。
洎终期。
即通谒于师。
师攃其宝惜。
绝其盖缠。
慈乃归心。
竟代师任持公之道。
正统五年。
师无病示化。
先有遗嘱偈曰。
字付慈海舟。
访我我无酬。
明年之明日。
西风笑点头。
更以衣钵。
遣白庵明长老。
送至东山。
时。
海舟慈。
开化东山三载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常松,字闵缘。
姓陈氏,金坛人也。
性厌繁嚣,颇耽幽僻。
幼入塾学,宛自成人。
塾师异之,谓宜养其静志,侪之士林。
然家世农耕,务勤稼穑。
松雅甘苦辛,不慕浮荣。
年及弱冠,恳请离麈,父母许之。
遂造九华甘露庵,从因实剃度。
闻华山见月,中兴毗尼,即登宝华受具足戒。
立德辨道,心树益高。
松隐老人欲深窥法器,试以钳锤,乃愈自磨砺。
历掌维那,一堂之内,分别三根。
上者喻以纯旨,深思自得。
中材导以正途,循序而进。
又其次者,曲垂教言,引之渐入。
三者不同,成功则一。
故化有程式,人无弃材。
新旧学子,荣出其门。
松隐谢世,命传祖衣。
康熙五十二年春,值圣祖万寿,上京祝釐。
驾幸道场,奖其仪范。
日赐御馔,并锡紫依玉器数事,奉之还山。
时浙督赫公、将军鄂公,皆相引重,敬礼有加。
九华田产亦为之勒石警众,用垂久远。
寂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八月九日,春秋五十有五,僧腊二十有三,坐夏二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