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丕

相关人物:共 102 位
共 10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耶律朮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人,字能典。
天祚帝乾统初,补祗候郎君。
天庆中左迁为咸州糺将。
尝与耶律章奴谋立魏王耶律淳,事败逃亡被执。
见天祚帝,厉声数其过恶,陈危亡之本,遂被杀。
桓秘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穆子。
桓温弟。
初拜秘书郎。
为温所抑,久而为宣城内史。
废帝海西公太和元年,为持节、监梁益二州征讨诸军事。
孝武帝初即位,妖人卢竦突入殿廷。
秘与殷康入宫助毛安之剿灭竦。
温考竦事,秘免官。
是年,温疾笃,秘与温子桓熙、桓济等谋废弟桓冲,事泄被废。
后起为散骑常侍,以冲时贵盛,耻常侍位卑,上表自陈,不应朝命。
放志田园山水以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6—417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僧人。蓝田人。家贫,少失二亲,事继母以孝闻。后出家。学赅内外,才思清敏。从鸠摩罗什游学,并助译经,有盛名。后秦主姚兴爱其才,逼返俗入仕。恒于是潜入深山。有《百行箴》等。
全晋文
道恒,蓝田人。师事鸠摩罗什,与同学道标齐名。秦主姚兴敕二人还俗,固辞,遁迹琅邪山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蓝田人。
史失其氏。
年九岁。
处士张忠见之谓人曰。
此儿有好相。
仕必为王者辅。
出家必光显佛乘。
吾恨老不及见也。
恒幼孤。
事后母以孝闻。
家贫。
鬻图书以自给。
年二十。
后母亡。
服终为沙门。
闻罗什入关。
往依之。
什爱其高才。
与道标齐名。
姚兴以恒标二人神俊。
有经纶术业。
乃下诏。
令尚书令姚显。
敦逼罢道。
二士于是上书陈情。
其略曰。
汉光武成严陵之节。
魏文帝全管宁之高。
阶下天纵之圣。
议论每远辈尧舜。
今乃冠巾两道人。
反在光武魏文下乎。
兴又书与罗什僧䂮。
使劝谕之。
必欲其反初服。
什䂮皆奏章。
敷叙其事。
略曰。
唯圣人为能通天下之志。
恒标业已毁除毛发。
服不正之服。
今使复簪绅立朝。
非通其志也。
且大秦龙兴。
异才辈出。
如恒标等。
未为超卓。
于是一众恳乞。
乃得寝免。
恒叹曰。
名真道之累也。
乃逃去。
遂没于琅琊山中。
晋义熙十三年。
寿七十三。
恒著释叙论百行箴。
标亦有文。
名僧传抄
蓝田人。年八九岁。与群小儿。聚沙为佛塔。隐士张忠见之曰。此儿有日龙二理。仕官则位至公辅。为道则振隆大法。恨吾老矣。不得见之。恒少而偏孤。事后母以孝闻。家道清贫。固穷守慎。手学书读卖。以供养母。终服。与同学道标。俱有名誉。及什公入境。并参详译。姚兴甚相赏遇。谓有经国之才。有敕。夺恒标法服。诏曰。卿等体闲乐道。服膺法门。皦然之橾。诚在可嘉。但朕君临四海。治急须才。方欲招肥遁于山林。抚陆涚于屠肆。况卿等周旋谙旧。朕所言尽。各抱干时之能。而潜独善之地。此岂朕求贤之至情。卿等笃化之深趣。昔人云。国有骥而不乘。方遑遑而更索。此之谓也(云云)。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道恒。
蓝田人。
年九岁戏于路。
隐士张忠见而嗟曰。
此小儿有出人之相。
在俗必有辅政之功。
处道必能光显佛法。
恨吾老矣。
不得见之。
恒少失二亲。
事后母以孝闻。
家贫无蓄。
常手自画缋以供瞻奉。
而笃好经典学兼宵夜。
至年二十后母又亡。
行丧尽礼服毕出家。
游刃佛理多所兼通。
学该内外才思清敏。
罗什入关即往修造。
什大嘉之。
及译出众经并助详定。
时恒有同学道标。
亦雅有才力。
当时擅名。
与恒相次。
秦主姚兴以恒标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之量。
乃敕伪尚书令姚显。
令敦逼恒标罢道助振王业。
又下书恒标等曰。
卿等皎然之操。
实在可嘉。
但君临四海治急须才。
今敕尚书令显令夺卿等法服助翼赞时世。
苟心存道味宁系白黑望体此怀不以守节为辞也。
恒标等答曰。
奉去月二十日诏。
令夺恒标等法服。
承命悲怀五情失守。
恒等才质闇短染法未深。
缁服之下誓毕身命。
并习佛法不闲世事。
徒废非常之业。
终无殊异之功。
昔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
魏文容管宁之操。
抑至尊之高心。
遂匹夫之微志。
况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宝。
愿鉴元元之情。
垂旷通物之理也。
兴又致书于什䂮二法师曰。
别已数旬每有倾想。
渐暖比休泰耳。
小虏远举更无处分。
正有愦然耳。
顷万事之慇须才以理之。
近诏恒标二人令释罗汉之服寻大士之踪。
然道无不在。
愿法师等勖以喻之。
什䂮等答曰。
盖闻太上以道养民。
而物自是其复有德而治天下。
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
悟任物之多因。
故尧放许由于箕山。
文轼干木于魏国。
高祖纵四皓于终南。
叔度辞蒲轮于汉岳。
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
今恒标等德非圆达分在守节。
少习玄化伏膺佛道。
至于敷折妙典研究幽微。
足以启悟童稚助化功德。
愿陛下施既往之恩。
纵其微志也。
兴后频复下书。
阖境救之殆而得勉。
恒乃叹曰。
古人有言。
益我货者损我神。
生我名者杀我身。
于是窜影岩壑毕命幽薮。
蔬食味禅缅迹人外。
晋义熙十三年卒于山舍。
春秋七十二。
恒著释驳论及百行箴。
标作舍利弗毗昙序并吊王乔文。
并行于世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13 【介绍】: 东晋末琅邪临沂人,字茂世。少有才藻,袭爵雉乡侯。为会稽王司马元显后军长史。卢循据广州,以为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后随刘裕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南北从征,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败卢循,灭刘毅,刘裕甚委仗之。起为辅国将军,卒。
全晋文·卷十九
诞字茂世,恬孙,袭父混爵雉乡侯。
历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又补元显后军府功曹,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随府转骠骑长史。
桓玄辅政,徙广州,为庐循平南府长史,还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
太尉刘裕请为咨议参军,转长史,从征南燕,领齐郡太守,迁吴国内史,母忧去职。
义熙九年卒,追赠作唐县侯。
(案:《宋书·傅亮传》:高祖文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
又案:王诞《宋书》有传,《艺文类聚》亦以为宋人,今以卒年为断编入晋文。)
霍性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九十四
性,新平人。
官度支中郎将。
曹丕魏王位,将南征,以谏被杀。
赵温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08 【介绍】: 东汉蜀郡成都人,字子柔。赵谦弟。初为京兆丞,弃官去。岁大饥,散家粮以赈穷饿,所活万余人。献帝西迁,为侍中,封江南亭侯,位至司徒,录尚书事。李傕劫帝幸北坞,温与书切责。
全后汉文·卷六十四
温,字子柔,典兄子。
为京兆郡丞,弃官去。
献帝西迁,为侍中,封江南亭侯,代杨彪为司空,免。
寻为司徒,录尚书事。
建安十三年,以辟曹丕为掾忤曹公免官。
卒年七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7 【介绍】: 三国魏汝南人,字德琏。
应劭从子。
以文章见称。
曹操征为丞相掾属。
转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
卒于疾疫。
有辑本《应德琏集》。
全后汉文·卷四十二
玚,字德梿,劭弟珣之子。曹公辟为丞相掾,转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将文学。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8 【介绍】: 东汉末颍川人,字休伯。
有文才,善论辩,名闻于汝颍间。
擅长书记,尤善诗赋,其所与曹丕书启悉文意和谐,辞藻雅丽。
为丞相府主簿。
全后汉文·卷九十三
钦,字休伯,颍川人。为丞相主簿。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6 【介绍】: 三国魏清河东武城人,字季圭。
少好击剑,尚武事,后师从郑玄。
袁绍辟为骑都尉。
曹操破袁氏,辟为别驾从事。
曹丕傅。
复为丞相东西曹掾属征事。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曹植有才而爱,操密访于外。
植为琰之兄女婿而琰力主当立
迁中尉。
后被诬怨谤朝政,为曹操罚为徒隶,又迫使自杀。
全后汉文·卷九十四
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师事郑玄。袁绍以为骑都尉。曹公平冀州,辟为别驾从事,历丞相东曹掾,迁中尉。以忤意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0 【介绍】: 三国魏沛国谯人,字元让。少以烈气闻。东汉末从曹操征伐,为裨将,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与吕布战于濮阳,被执持,为部将韩浩所救得免。从操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领陈留、济阴太守,封高安乡侯。兴水利,身自负土,劝民耕种。转河南尹,迁伏波将军,增封邑。魏文帝立,拜大将军。惇在军旅,犹迎师受业。性清俭,不治产业。卒谥忠。
全三国文·卷二十一
惇字元让,沛国谯人,武帝族兄,积功至前将军。
文帝受禅,拜大将军,卒谥忠侯。
共 10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