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尔材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梅樵(1870~1949),字天鹤,早岁号雪哥,壮年改为蜕奴,晚号可白、捲涛阁主人,又号笠云山人、笠云草堂主人。
彰化鹿港人。
父亲施家珍为岁贡生,曾任福建福宁教谕。
施梅樵性豪迈,重气节,天资甚高,读书过目成诵。
光绪十九年(1893),以案首入泮。
日本治台后,绝意仕途,日惟以诗酒自娱。
与同乡洪弃生、许剑渔及苑里文人蔡启运共倡「鹿苑吟社」,又曾加入「鹿江诗会」,并担任「大冶吟社」顾问,积极从事诗教。
中岁以后,流离转徙,到处设帐授徒,以期延续斯文于不坠。
生平风流自赏,晚年生活困顿,牢骚抑郁,悉发为诗。
〖参考施让甫〈施公梅樵家传〉,《鹿江集》,彰化:瑞明印书局,1957年;林翠凤《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中山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009年。
〗 洪弃生认为施梅樵诗:「传诸他日,将在郑所南之间,拟于本朝,岂居赵瓯北之下。
」施士洁谓其诗:「雄秀精深,各臻其妙。
」〖以上两则见施梅樵《捲涛阁诗草》序,台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
〗陈衍则以为梅樵:「才大心细,元气充溢,集中佳作,多入神化。
」〖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
〗大正十年(1921)门人杨尔材、袁饮湘、李樱航与其侄施石甫、施让甫共同刊印编校《捲涛阁诗草》。
民国四十六年(1957)施让甫再辑《鹿江集》出版。
施梅樵另有〈玉井诗话〉、《白沙诗集》、《捲涛阁尺牍》、《见闻一斑》、《读书劄记》〖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王国璠《台湾乡土文物浅说》,台北:北区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1982年。
〗,除部份〈玉井诗话〉可见于《鲲洋文艺社报》外,其馀皆未见刊。
民国九十年(2001)六月,高志彬将《捲涛阁诗草》、《鹿江集》重印,编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题为《梅樵诗集》,由龙文出版社出版。
兹以《捲涛阁诗草》、《鹿江集》为底本,参考鹿港文教基金会所藏《施梅樵诗草》、《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鲲洋文艺社报》、《孔教报》、《台湾诗学》、《诗文之友》、《詹作舟全集》等报刊诗集编校增补。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徐埴夫(1873~1918),号竹舫,又号霞舫,官章念勋。
嘉义西堡山仔顶庄(今嘉义市)人。
清光绪年间取进嘉义县学。
与从兄徐杰夫俱为嘉义「罗山吟社」创社成员,积极参与诗会活动。
大正元年(1912)曾任嘉义帝国制冰株式会社董事。
其后则闭户閒居,不问世事,以诗书、莳菊自娱。
杨尔材尝赋诗称其「变迁陵谷久埋头,闭户吟诗藉散愁。
洗耳不闻当世事,先生气节比巢由」。
大正六年(1917)三月甫获颁绅章,四月即因病过世,得年四十五岁。
著有《竹舫吟草》,今未得见。
〖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嘉义通信。
罗山吟社周年会」,1910年5月22日,第六版;杨尔材〈挽徐埴夫先生四绝〉,《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1918年5月14日,第六版;赖子清《嘉义县志‧人物志》,嘉义县政府,1976年2月。
〗今徐氏诗作乃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初啭集》、《怡园唱和集》、《鸥社艺苑》、《台湾诗录》等辑录编校。
(陈晓怡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