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顾琮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6—1302 【介绍】: 元大都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时曾官两浙转运使经历。辞归,居钱塘西溪,筑困学斋。起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诗文,工书画。尤工草书,酒酣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赵孟頫极推重之。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
元诗选
枢字伯机,渔阳郡人。至元间,以材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改江浙行省都事。意气雄豪,每晨出则载笔椟,与其长廷争是非。一语不合,辄飘飘然欲置章绶去,渔猎山泽间而后为快。轩骑所过,父老环聚指目曰:此我鲜于公也。及日晏归,焚香弄翰,取数十百年古鼎彝器,陈诸阶除,搜抉断文废款,若明日急有所须而为之者。宾至则相对吟讽林竹之间,或命觞径醉,醉极作放歌怪字,亦足自悦,见者以为世外奇崛不凡人也。公卿以词翰屡荐入馆阁,不果用,迁太常典簿。晚年懒不耐事,闭门谢客。营一室,名曰「困学之斋」,自号「困学民」,又号「直寄老人」。大德六年卒。元初,车书大同,弓旌四出,金、宋之故老,交相景慕,一时人物,称为极盛。伯机与李仲芳、高彦敬、梁贡父、郭佑之,皆以北人仕宦于南,俱嗜吟,喜鉴定法书、名画、古器物。而吴越之士因之引重,亦数人焉。伯机居钱唐时,吴兴赵子昂常貌其神,蜀郡虞伯生赞之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馀,风流拟晋宋而无怍。」当时伯机文望,亦与子昂相伯仲云。
词学图录
鲜于枢(1256-1301) 字伯机,号困学民、寄直老人。大都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工诗文、词赋、散曲,善鉴定法书名画及古器物,而尤以书名家。善行草书,赵孟頫极推重之。有《困学斋集》。存词四首。
槜李诗系·卷五
枢字伯机,渔阳人。
中岁始刻苦读书,因号困学,遂善词翰,工行草。
虞集云:渔阳、吴兴、巴西,翰墨擅一代。
谓枢与赵孟頫、邓文原也。
枢尝于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之,呼为支离叟,朝夕抚玩,温日观至其家,醉即抱之,或歌或泣。
又尝爱一蛮狮,水滴,乃汉物也,偶坠其吸子于西湖水阁,百计求之不得。
既他往,三年复来,忽获于水中,以为神。
一时诗人多咏其事。
时浙省广济库岁以富户司出纳侵用官资者,府判王某辄拘其妻子,以小舟载之西湖,趁逐游人,收其奸钱纳官。
枢因作湖边曲云:湖边荡桨谁家女,绿惨红愁羞不语。
低回忍泪傍郎船,贪得金钱强歌舞。
玉壶美酒不消忧,鱼腹熊蹯弃如土。
阳台梦短去匆匆,鸳锁生寒愁日暮。
安得义士掷千金,坐令桑濮歌行露。
予阅顾玉山草堂集,秋华亭扁联系枢所书,自署槜李,当亦流寓吾禾,故为入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钦定四库全书·弁山小隐吟录·提要
(臣)等谨案:弁山小隐吟录二卷,元黄玠撰。玠字伯成,慈溪人,流寓弁山,故以名集。其诗不为近体,高者有元结遗意,次者近乎白居易,但不及二人之宏阔深厚耳。中多劝戒之辞,盖亦刚方嫉俗者。前有自序,称蔑有令德,不敢谓隐,独以所得于天者薄,故将退藏以终其身。又言文中之言,称愿上之人正身修德,使时和岁丰,已受其赐。尤粹然有德之言,胜矫语高蹈者远矣。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弁山小隐吟录·原序
黄氏之先,宋祥符中,自温之乐清徙明之慈溪。□□先生以来,世笃儒业。曾大父临川府君建节乡部,始来城居,宦成而家益贫。三子先大父最长。至元丙子,家燬于兵。厥后子孙挈而西来,叔氏依妇家于越。其在乡里守坟墓,唯仲氏而已。自余之西,四十有馀载,教授诸生,以资共养,发种种且白,来日其几馀哉?又如是不止,行将焉归?蔑有令德,不敢谓隐,独以所得于天者薄,不能显,故将退藏以终其身。霅水之阳,弁山之下,有丘岑蔚,思构数楹,以寄朝夕。浮游江海间,不能自还。或靳之曰:桑蚕作茧,犹知缠裹其身,子漫不为计,空言何裨?应之曰:余游者也,某水某丘,游之寓也。苟寓矣,又何营之有。秦望东南远欲无,依稀禹穴向姚虞。几时把酒鄞江上,却对乡山看此图。是余所题江山归兴图诗也。尝求之,则隐之意可见矣。昔文中子志不愿仕,唯愿上之人正身修德,使时和岁丰,已受其赐。余虽不及古人,苟获所志,泉后林壑之娱,风云月露之赏,不必弁山也。夫归必有资,既不能自资,资于人而归,又余之所不能。情发于中而形于言,目之曰弁山小隐吟录。录以畀吾儿私藏之,于以纪吾游之寓,而乡土亲戚之思亦可见也。至正乙酉冬十二月甲子,弁山隐民黄玠序。
槜李诗系·卷五
玠字伯成金华人少见知于赵孟頫黄溍有诗名元季客于顾玉山随父正孙移家嘉兴魏塘(后析嘉善)释雪庐有詶伯成绝句云诗成尝共野夫题新构茅堂水郭西是也平生慕郭林宗陶渊明之风不喜储蓄有辄贷人晚值兵乱益贫困后乐吴兴山水之胜卜筑弁山号弁山小隐父死仍归魏塘葬于陆庄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成,慈溪人。徙家魏塘。有《弁山小隐吟录》、《知非旧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