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609—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复社张溥弟子。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弘光时为少詹事,以马士英、阮大铖当权,乞假归。入清,闭门不出,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后以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九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十四年南归家居。奏销案起,几至破家。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晚晴簃诗汇·卷二十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崇祯辛未一甲二名进士,历官庶子。福王时,召拜少詹事。入国朝,授秘书院侍讲,擢国子监祭酒。有《梅村集》。词学图录
【吴伟业】(1609-1683) 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编修,迁左庶子。南明弘光朝授少詹事。顺治十一年(1654)被迫出仕,历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后二年乞假归。工诗,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少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及阅历兴亡,则激楚苍凉。尤工七言歌行,人号"梅村体",一时称为绝调。亦工古文辞,能作戏曲。馀事填词,长调苍莽无尽,小令流丽稳妥,亦负时名。有《梅村家藏稿》及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词集名《梅村词》。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清诗别裁集
字骏公,江南太仓人。崇祯辛未赐进士第二人。国朝官祭酒。著有《梅村集》。○梅村七言古,专仿元、白,世传诵之。然时有嫩句、累句。五七言近体,声华格律不减唐人,一时无与为俪,故特表而出之。○梅村故国之思,时时流露。《遣闷》云:“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不意而今至于此。”又《病中》词曰:“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脱屐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读者每哀其志。若虞山不著一辞矣。此二人同异之辨。梅村诗馀·序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词者,诗之馀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苏以文章大手,降体为词,东坡「大江东去」卓绝千古,而六一婉丽,实妙于苏。介甫偶然涉笔,而子固无之。眉山一家,老泉、子由无之也。以辛幼安之豪气,而人谓其不当以诗名,而以词名,岂诗与词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有明才人,莫过于杨用修、汤若士,用修亲抱琵琶度北曲,而词顾寥寥。若士四梦,为南曲野狐精,而填词自宾白外无闻焉。即词与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近日词林宗匠,往往专意诗古文,至度曲倚声,则多搁笔,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见梅村先生耳。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犹谦让未遑,谓予曰:「若文则吾岂敢,于诗或庶几焉。」今读其七言古律诸体,流连光景,哀乐缠绵,使人一唱三叹,有不堪为怀者。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词在季孟之间,虽所作无多,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故余尝谓先生之诗可为词,词可为曲。然而诗之格不坠,词曲之格不抗者,则下笔之妙,古人所不及也。休宁孙无言遍徵当代名家词,将以梅村编首,亡何而梅村殁矣。孙子手卷不释,仍寓余评次刻之,可谓笃好深思。而余于先生,琴樽风月,未忘平生。故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予观先生遗命,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词人吴某之墓」。盖先生退然以词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终于词人,则先生之遇为之也。悲夫。兰陵邹祗谟序
字骏公,太仓人。顺治初,官祭酒。有梅村集。维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祖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迁居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仓的一书香家庭。幼时受学于同乡张溥,文名卓著,积极参加复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和当时的陈维崧、吴兆骞、严绳孙等才子有交往,且与著名歌妓卞玉京有过一段姻缘。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崇祯三年(1630年),吴伟业应应天乡试,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一名,温体仁党人诬陷周延儒,伟业被控与延儒勾结作弊,崇祯帝调阅试卷,御览之后,在吴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驰节还里门”,娶先室程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短暂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请假归乡。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吴伟业携家眷逃难,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矾清湖亲戚家,隐居不出。
人物简介
溪南词·序字云孙,号艾庵。江苏武进人。顺治十年(1655)进士,官刑部员外郎。以奏销案罢官。家居后,发奋读书,至老不倦。工诗词,与同邑董以宁、邹抵漠、陈维格有“毗陵四子”之称。其词“不趋新斗险,整摄自余情致”(沈雄《古今词话》)。著有《黄云孙诗选》、《溪南词》、《艾庵存稿》、《珊珊传》。生平事迹见《江苏诗征》卷六四。
温、和生而《花间》作,刻羽引商;李、晏出而《草堂》兴,谐声依咏。淮海、漱玉倡温丽之微言;稼轩、放翁极雄豪之变态。投袂而赴节,咏歌朝庙之端;比事以属词,怅别都门之外。管弦所协作者,掇腴搴芳,词令斐然,听之惊心动魄。洵元音之鼓吹,衍乐府之源流。近代而还指不多屈。用修元美,几同秦柳升堂;徵仲眉公,亦比欧苏入室。张右文纂图谱,恰在泯绝之日;钱功甫辑词华,适丁散佚之年。各出新声,俱标艳体,多有缘情雅作。宁为累德微词,碧云红叶之章,共推扬于文,正杨花谢桥之句,犹许可于伊川。盖假物而行吟,实贤者所不免。未可呵为蜡屐,奚容等若雕虫。仆解绂偷闲,读书怀古,咏绿肥红瘦,不觉魂销;吟残月晓风,能无技痒。爰寻声而按谱,遂累句以成编。托景言怀,或缘感激而归旷远;逢时揽胜,或因欢冶而起悲愁。卉蕊涉趣于朝昏,虫鸟争妍于远迩。假闺房而矢咏,岂曰淫哇;望古昔以具言,敢流愤激。风云月露,尽入笔端;尹吉姬姜,俱供词料。写生体物,未造语入微;惜别征歌,将深情如诉。厥类既广,为调良多,翰墨怡情,窃愧短辕之犊;声歌娱志,犹贤长日之棋。藉以消忧,用兹捐忿。随时铨次,间多先后之殊;辨物成章,弗别短长之体。诚知蓬垢自喜,未窥倾国之令姿;然而瓦缶杂陈,或当拊髀之雅好。情词剌谬,倘蒙一顾于周郎;教诲殷勤,愿贶百朋于陆子。庶乎,挈微蛙眢井,得窥苍昊之全;转尺鲵蹄涔,获识江河之大。敢云齑臼,聊备刍荛。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三
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武进人。诸生。有《正谊堂诗集》。词学图录
简介董以宁(1629-1669) 字文友,号宛斋。武进人。诸生。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毗陵四才子"。精通音律,词尤善写闺中情致。有《正谊堂诗集》、《文友文选》。词集名《蓉渡词》。
往岁,吾友孙无言称毗陵董文友先生,有弟子数百人,谈经不辍。私意董子,当不必求之风流轶宕中矣。他日,无言出董子《蓉渡词》,读之,何其嫣然以媚,婉约而多思也。昔子瞻《尚书》、《论语》、《易》皆有傅,而舞裙歌板之间,又复新声缭绕,乃知风流轶宕,亦犹风人之旨也。董子著书满家,天下称之,填词特董子馀事耳。吾近得从董子饮琼花台畔,见其翩翩霞举,异时过其读书处,则绛帷后,当必有季长女乐。书此以为后堂之券,成都杨岱东子撰。清诗别裁集
字文友,江南武进人。○文友与陈太史其年、邹进士吁士并有才子之目,生平急友朋难,奋不顾身,亦豪士也。
人物简介
【生卒】:1631—1700 【介绍】: 清浙江海盐人,字骏孙,号羡门。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间举博学鸿词,考列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以才学富赡、词采清华,有名于时。有《南𣶂集》、《延露词》。身后,其子彭景曾刻《松桂堂全集》。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一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海盐人。顺治己亥进士。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第一,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有《松桂堂集》。词学图录
彭孙遹(1631-1700) 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累迁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充经筵讲官、《明史》总裁。工诗词,与王士禛并称"彭王"。有《松桂堂全集》、《金粟词话》。词集名《延露词》。简介
清诗别裁集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哀江头之馀也;水殿风来,清平调之馀也;红藕香残,古别离之馀也;将军白发,从军行之馀也;今宵酒醒,子夜懊侬之馀也;大江东去,鼓角横吹之馀也。诗以馀亡,亦以馀存,非诗馀之能为存亡,则诗馀之人存亡之也。向读彭子羡门与王子阮亭无题唱和,叹其淫思古意,两玉一时。阮亭既官扬州,羡门有客信宿,会邹子程村初集《倚声》,于是延露之词成焉。然则延露者,其无题之馀乎?盖维扬佳丽,固诗馀之地也。昔人谓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至有人生只合扬州死之语,不止三年一梦而巳。故登芜城,宜赋西风残照;吊隋苑,宜赋金锁重门;过玉钩斜,宜赋晓星明灭;上二十四桥,问吹箫玉人,宜赋衣染莺簧;载酒青楼,听竹西歌吹,宜赋并刀如剪;进雷塘,观八月潮,宜赋玉虹遥挂。岂惟平山栏槛,让文章太守挥毫独步哉。楚大夫芳华竟体,若无湘浦蘅兰、巫峰云雨,则九歌九辨何处生活。今以彭子之才,江山助之。折大堤之杨柳,对官阁之梅花。选楼公子,盥手装书;殿脚夫人,画眉捧砚。宜其提辛攀李,含柳吐秦,与红杏尚书、花影郎中平分风月,则维扬固诗馀之地,而彭子乃诗馀之人也。有其地,有其人;有其人,有其词,诗馀人乎?人馀诗乎?寄语王邹,想当绝倒,如仆者,刻画无盐,唐突西子,斯又彭子之馀也。巳古吴尤侗悔庵撰。
字骏孙,浙江海盐人。顺治己亥进士,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第一。官至吏部侍郎。○羡门词和气平,在唐人中最近大历十子,在十子中,最近文房。维基
彭孙遹(1631年—1700年),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县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诗人、学者。彭孙遹出身海盐世族,幼即能诗。顺治末年中进士,官中书舍人,因事去职。康熙十八年(1679年),朝廷特开博学鸿词科,网罗天下遗贤,彭孙遹受荐应试,获第一等第一名,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等职,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总裁《明史》纂修。彭孙遹工诗词文赋,作品风行海内,与王士禛并称「彭王」。有《松桂堂全集》等传世。
人物简介
【生卒】:1634—1711 【介绍】: 清山东新城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身后避世宗讳,改“禛”为“正”,高宗命改“祯”。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扬州府推官。康熙间历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以与废太子唱和,于四十三年被借故革职。诗有一代正宗之称,而后人嫌其才力不足。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文章亦颇雅饬。诗集初有《阮亭诗钞》,晚年并历年所刻为《带经堂集》,又自选部分诗为《渔洋山人菁华录》,另有笔记《池北偶谈》。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九
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戊戌进士,授扬州推官,行取礼部员外郎,改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有《渔洋》、《蜀道》、《蚕尾》、《南海》、《雍益》等集,合为《带经堂集》。简介
词学图录盖闻之弇州曰:《花间》者,世说之靡也;《草堂》者,文选之变也。而余以为不然。《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是昌谷之靡也。《草堂》音协调流,句或未妍,体无不秀,是西昆之变也。至所云字必色飞,语必魂绝,则美出自然,诚非缘借矣。尝试论前代诸家,文成之于元献,犹兰亭之似梓泽也;新都之于庐陵,犹弘治之似伯玉也;琅琊之于眉山,犹小令之于大令也;公谨之于稼轩,犹宣武之似司空也;逮黄门舍人之于屯田待制,直如曹刘之于苏李。遂觉后来益工,然未有如吾阮亭者也。阮亭年少才丰,无所不擅,千古文义书词,直欲一时将去,即如诗馀一事,于阮亭直雕虫耳。而以余读之,篝灯萧寺,中夜琅琅,觉十年中离别之苦,哀乐之多,无不怦然欲动。而艳思绮语,令人手推口维,而不能解,则阮亭之移我情,与我情之合于阮亭。诚有不自知者,又何色飞魂绝之足拟也哉。如余舌本作强,笔底如椎,偶赋短言,无关佳事,即至同里诸子,好工小词,如文友之儇艳,其年之矫丽,云孙之雅逸,初子之清扬,无不尽东南之瑰宝,以视阮亭并驱中原,犹恐不免为黄沛耳。兰陵年同学弟邹祗谟撰。
王士禛(1634-1711) 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雍正时避帝讳,名改为士正,乾隆时又改为士祯。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谥文简。康熙时为诗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又为"清初六家"之一,论诗倡"神韵说"。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词集名《衍波词》。清诗别裁集
字贻上,山东新城人。顺治乙未进士,由司李入为曹郎,改翰林,官至刑部尚书。著有《带经堂集》。○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馀,而莽苍之气遒折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中也。应之曰,是则然矣。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全集以明丽博雅胜者居多,然恐收之不尽,兹特取其高华浑厚有法度神韵者,觉渔洋面目,为之改观。维基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斋号蚕尾山房,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工诗文,勤著述,著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等五百馀种。卒谥文简。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八【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小法。邹祗谟聘妻。七岁善琴筝,十二工染翰,乐府诗歌一见能识,人有霍王小女之目。
字小法,常熟人,武进邹袛谟聘室。妇人集
虞山吴永汝母,故某尚书姬也。七岁善琴筝,十岁工染翰,乐府诗歌,一见既能诠识,人有霍王小女之目。其母携之毗陵,十二而字余友邹大,后为雀角所阻,见其诀别词有云“质如蒲柳,敢耦姬姜,年岂桑榆,忍甘驵侩。念一生其已矣,将九死以何之。其如梦令云云。”又《蝶恋花》半阕云“伤心只怕天公远。好运何时,薄命应须转。西邻姊妹闲相劝。抽笺步入桐阴院。”俱楚楚可诵。邹大有《惜分飞》四十四阕,并制序以悼之,中有云“霍王小女,母号净持,卫氏少儿,父名郑季。清风细雨,无不讶其针神;绮月流云,咸共钦其墨妙。直为抒写无遗。至云邯郸才人,终归厮养;左徒弟子,空赋娇姿。金犊东西,不见台边之柳;画船南北,徒闻渡口之桃。”则千古伤心,不独我友为然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