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邓世昌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罗大佑,字谷臣,江西德化人。同治辛未进士,历官台湾知府。有《粟园诗钞》。
全台诗
罗大佑(?~1888),号谷臣,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以知县即用,签掣福建。因政声卓著,人称「罗青天」。曾先后任永安、晋江知县。光绪十三年(1887)春,台湾巡抚刘铭传檄调至台,委署台南府篆,顺道清丈彰化、嘉义二县清赋事。时逢彰化不靖,南北道路多阻,罗大佑奉宪筹辨城防,以道理劝谕善良百姓,以严格法律收摄顽强人民,郡城因此得以安定。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郡试,抱病校士;四月,卒于任上。 罗氏工诗,在台公馀,常与台湾道唐景崧及府城文人于府署内斐廷诗酒酬酢。病逝后,门人林仲良将其遗稿辑为《栗园诗钞》,刊于福州,计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唐景崧在该书之跋文中谓其诗:「取法甚正,书味盎然,古体尤规矩准绳。一切空疏者、嚣张者,涂择碎金零粉而无生气者,皆未足以语此。盖学人之诗,寝馈于唐宋诸大家也深矣!」民国七十一年(1982)侄孙罗其濡蒐集罗氏遗著,经黄典权、李国梁校对后,由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刊印。兹据此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维基
罗大佑(1846年—1889年),清朝官员,号谷臣,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
赴福建以知县即用,历任建安、惠安、永安、晋江、闽县等知县。
罗大佑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程起鹗,于台湾担任台南府知府。
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全境及高雄市部份区域。
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当时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之一。
翌年,卒于任。
清追赠太仆寺正卿
当地人民感其德,专建八角纪念亭一座,名“罗公亭”。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端遇字小岩,号青渠散人,山东安丘人。
清朝官员。
李端遇是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
留京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
后来,升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正卿、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兼钱法堂事务。
李端遇多次出任考官。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光绪帝发布保举人才的明发上谕。
该旨下达后,保举人才的奏折纷至。
其中,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通政使安徽学政李端遇保直隶候补道钱奎元。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师义和团正兴盛,慈禧太后命李端遇和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充京师团练大臣。
清廷颁布了宣战诏书之后,李端遇奉慈禧太后之命“统带义和团,会五城稽查,参与京城防守事宜”。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奉命兼署吏部右侍郎。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李端遇等人急奏:“天津失守,系倭人装扮拳民,夜赚城门,京城重地,不可不予为防备。
”庚子事变结束后,李端遇不得志,翌年逝世。
林永升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1894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钟卿。
早年入福州船政学堂习驾驶。
毕业后以千总留任教习。
光绪三年留学英国习海军。
回国后任守备调直隶。
十三年与邓世昌等赴英接收定购之致远、经远诸舰。
后任经远舰管带。
十五年以功署理副将,旋升总兵。
二十年甲午黄海海战爆发,正率舰护送军队赴朝鲜。
战役中舰受创,但仍奋勇督战,击伤日舰多艘,后中炮身亡,舰中水雷沉没。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夔龙(一八五五—一九四八),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历任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直隶总督。有《梦蕉亭杂记》、《松寿堂诗存》等。
维基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夔鳞,字筱石,号庸庵居士,贵州省贵阳人,清末封疆大员,其文才洋溢,书法、诗文自成一家。
著有《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花近楼诗存》等。
清文宗咸丰七年(1857年)生,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取秀才,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八国联军登陆后,他于6月13日正式署理顺天府尹,这是他官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庚子五大臣被杀后,端郡王载漪指十五位大臣是汉奸,奏请立即处死,名单中他列名最后。
在李鸿章回奏后,慈禧太后将奏折留中。
他得知后认为署理顺天府尹吃力不讨好,请调,7月12日署理太仆寺正卿的王培佑回任,而他则署理太仆寺正卿,7月21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历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曾反对废除科举。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时,力主袁世凯出兵剿杀革命党人。
袁世凯进京后,孝定景皇后以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结束清朝的统治,创建民国后,陈以病告假,拒绝袁世凯邀请出任民国政要,退隐上海,常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
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大力拥护张勋复辟,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举事不济后,再度匿居上海。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回师北京,于11月5日将清皇室驱赶出紫禁城,听闻后大力反对冯玉祥此举,更是痛心疾首写下:“瞻望北庭,神魂飞越”表其心。
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前后的7月13日到10月15日,陈夔龙写就《梦蕉亭杂记》一书。
在上海与清朝遗老陈三立、冯煦与瞿鸿禨等组织“逸社”,定期约会,饮酒赋诗,排遣忧思,但始终关心桑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