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通理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有美,美洪子也。洪子觉山子,为体认天理德业合一之学,故其巡鹾两涯也:于照●商有通融革弊之政,于兴化有均税除害之政,于士人有教成二业之政,风俗有乡约善俗之政,君子称「四美」焉。太学生葛生洞曰:「洪子满代而去,扬之耆老数十人遮道涕洟止之,无已,愿脱靴为记。」洪子曰:「夫父老恶知其不可,此守令事也。」谢去,久之乃去,非善之入人之深也如是乎?甘泉子闻之,喜曰:「夫学仕兼优,知行并致,忘助之两勿,直达天理,洪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或曰:「洪子之善,乃其祖母余教成之致然也。」今竣事而还,便省祖母也,将曰:「祖母之所以教垣者何如?垣今则可以见祖母矣。」诗云:「无忝尔祖,聿脩厥德。」洪子有焉。甘泉子既喜而饯之,于会化之馆,会诸同志二十馀人,褒之以诗云。
有美一人兮,在福山之冈。
爰服四美兮,两淮之光。
淮之清深兮,流之洋洋。
维扬之士民兮,念与之长。
念之长兮何如?靴不可兮得脱。
民之口碑兮,若何可忘归途?
会化兮三山之阳,同志翕聚兮天日。
堂堂大道如砥兮,孰示周行?
岂伊人之岐径兮,无然伥伥。
次金四寒(昌一) 其一 (壬戌) 明 · 郑经世
七言绝句
圣人只说下学而上达。朱夫子释之曰。下学人事。上达天理。已是大煞分明。自大学始教之格物穷理。推而至于圣人之知至知终。彻上彻下。只此道理。初非离了日用。别有一段玄妙工夫。为此学之本领也。顷年夜话时窃听绪论。其意亹亹好古。叩其用功处。则又笑而不言。得非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而此又是儒家之所深排者。故遮藏不肯言耶。若然则高明所谓本领工夫者。本来面目之绪馀耳。浅见殊以为疑。略尝辨论。而犹不敢索言也。今得来诗。乃有身外皆虚妄之语。则全是西竺文字。直令人骇惧。夫以身外为虚妄。则三纲五典皆为无用之剩物。而块然面壁。玩弄精神。方为着实近理之功也。此说若行。误后学不少。不得不下一转语以救之。想旷度有以容之。不以为讥诋也。
日用应酬要尽道,其原无处不相逢。
若言身外皆虚妄,试问平生着甚功。
澄观斋(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以言物之澄,斯澄在外尔。
以言已之观,则观乃内矣。
无物观奚托,非已澄何指。
观澄与已物,内外竟孰是。
明是者究谁,庶几达天理
北寺近不遥,往游率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