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通琇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天隐禅师者。
讳圆修。
出荆溪闵氏。
说法磬山报恩。
初与天童悟禅师同出龙池传之门。
是师为笑岩真孙也。
师幼明敏。
生知佛乘。
常以心斋报母。
然留连俗谛。
几失前因。
一日过讲肆。
闻楞严经云。
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师惕然惊畏。
择龙池幻有传和尚。
而依止焉。
传示赵州无字话头。
师参之半载不发。
改看本来面目。
提撕猛切。
一日普请出窑次。
有觉所道者云。
闻常多菩萨。
出现于四大名山。
神通广大。
传公厉声曰。
我者里亦不少。
师佥曰。
如何是神通。
传曰。
快度砖来着。
师染指法味。
心不外缘。
经百馀日。
偶阅楞严。
佛咄阿难云。
此非汝心。
师脱然庆快。
如善财入弥勒大阁。
了释前疑。
及侍传公。
入城被喝。
便契临济主宾炤用之句。
于是。
上天界访云松。
过能仁谒文斋。
出没奇机。
不无可纪。
万历辛丑。
传合掩关于龙池曰。
汝既有新入处。
不妨更加精进。
他日利导有情。
则吾望足矣。
未几。
传公北行。
师怅然消遣关中。
惟拈颂而已。
于其古德公案。
如庖丁之解牛。
而无碍刃游也。
独疑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话。
复枯坐蒲团二载。
忍闻驴鸣。
大悟差别玄旨。
有偈曰。
忍闻驴子叫。
惊起当人笑。
万别与千差。
非声非色闹。
甲辰。
北省传公于燕京之普炤寺而师资深契合焉。
仍涉猎讲庭。
澜翻藏海。
探竿禅席。
料拣权宜。
住后常曰。
山僧南北往还。
亲近知识一十八载。
跋涉劳碌为己躬。
切无少怠也。
呜呼。
师之入道。
诚异今时。
故得处真实。
用处谛当。
常以虚空扑落地语。
酬僧理藏锋之问。
以湖州萝卜宣州姜。
酬事藏锋之问。
以有水皆涵月。
无山不带春。
酬理事藏锋之问。
以无手人行拳。
酬不涉理事藏锋之问。
又僧问。
如何句到意不到。
师曰。
言言见谛。
步步迷踪。
如何意到句不到。
师曰。
只在舌尖头尽力道不出如何是意句俱到。
师曰。
有时独倚庭栏上。
閒看梅花四五枝。
如何是意句俱不到。
师曰。
落花流水去。
空负浪游人师暮年。
从石磬山。
迁湖之报恩寺。
示众曰。
老僧住个破院子。
不能时时为众提持佛法。
赖土木瓦砾。
与诸人转大法轮。
发诸人大机大用。
诸人切不得当面蹉过。
若蹉过。
只知事逐眼前去。
不觉老从头上来。
一日俄集众谆诫。
复以后事付嘱及门上首。
趺坐俨然而寂。
瘗全身于报恩之左。
顺治戊戌。
大觉琇禅师
应北诏时大会诸山。
移塔于宜兴之白云庵。
初师居右磬。
诸方有以临济玄要。
配合教乘。
作奇特商量者。
师[凭-马+氏]其惑。
常著书复问之。
并颂示诸识者。
其颂曰。
第一玄。
一字不加画。
分明是个贼。
咄咄咄。
咄处且最毒。
第二玄。
快手何曾先。
撒沙并撒土。
露露露。
露出娘生裤。
第三玄。
一曲江村岸。
风月随时看。
收收收。
收去个中流。
第一要。
蓦地忽一笑。
笑倒须菩提。
搀起迦叶老。
第二要。
袖里个金圈。
拈出是茎草。
瞬目牛吞了。
第三要。
伸缩谁能炤。
只手握双拳。
打得虚空叫。
师之提唱精奥。
大率如此。
其门贤箬庵问禅师。
编师全录流通。
与天童悟。
齐名于世。
赞曰。
世传曹溪下。
惟青原南岳应谶。
殊不知嫩桂者。
代不乏人也。
而石霜下。
有杨岐积翠也。
次出佛果之门者。
大慧虎丘也。
次无准下。
复出雪岩断桥也。
师既出龙池。
又与天童并驾。
化周宇内。
其久昌二桂。
凡五抽嫩矣。
其根芽悬谶于少林。
有以也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通醉,字丈雪,姓李氏,内江人。
生性冲澹,意气洒然。
幼时母携入寺,见金像巍焕,慨焉兴感,愿谓母曰:“他日我亦如此。
”父母知非凡物,礼古字山清然落发。
尝读《法华经》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皆以成佛道,因默忖曰:“成佛若是其易耶?
”乃上峨湄,欲得證悟,闻金粟密云门庭孤峻,卓有古风。
复举“僧问:云门如何是佛?
门云:乾矢橛。
”聆之如石碍胸,直入西山参鉴随,而随不重机锋转语,一味平实,因圆戒法。
癸酉冬,仍归古字,掩关山阿,读诸家语录,镇日如痴。
会灵筏来自江南,言破山明荷金粟衣钵入蜀,负笈从之,谒明于万峰,入室叩请,明曰:老僧不参禅,祗 爱伸脚眠。
正疑闷间,一夜方下榻,到著鞋不上,以手纳之,忽然猛省,遂呈所见。
与明游白兔亭,观瀑布,以丈雪字之,书偈曰:“画断苍崖倒碧岑,纷纷珠玉为谁倾。
拟将钵袋横栏住,只恐蟠龙丈雪冰。
”乃入记室。
丙子秋,造天童见密,夜闻版鸣,声震山谷,忽大彻悟,更回万峰,见而印可,复受之偈曰:“现身恶世可深藏,莫遂周胡严李张。
只待兔冰蛇吐火,始拈柏子祝吾香。
”由是力振颓纲,于烽烟浩莽中往来秦蜀。
康熙癸卯,还集昭觉,兵燹之后,荒凉满目,而故址依然,意图恢复。
作诗自见,诗曰:“廿年偶尔见华阳,屡跋荒榛覆古梁。
小径淡分烟影石,幽岩初醒月华香。
惊人野鸟间歌啸,科首残黎牧大荒。
极目天涯无点翳,惭抛汗雨洒危疆。
”至乙巳,殿宇落成,果符蛇火之语。
复有诗云:“俄乘愿海到蚕丛,瓦砾 翻成释梵宫。
祗 为聚沙作佛塔,常伸只手撮虚空。
长裙扫地山河动,短杖支云日月红。
工成正拟垂帘卧,何期外有扣门翁。
”当康熙甲辰,时秉钧者以汤若望圣眷方隆,煽其左道,有沙沃之变,闻玉林国师密楮达部,欲保全大雄报恩。
通醉遗书责之云:“既应一国之宠,当此魔强法弱之时,正宜挺身利济,宁谧诸山,焉得重己刹而轻他寺乎?
”其严正类是。
晚岁休息于佚老关,癸酉七月沐浴趺坐,作真归告,示寂。
有《语录》十卷、《里中行》一卷、《青松诗集》一卷、杂著文二卷,寿八十四,腊七十八,荼毗得舍利无数,塔于寺西。
僧行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
广东博罗人,俗姓黎,号茆溪。
受法于通琇,居杭州龙溪庵。
顺治间随师至京师,召对称旨,留京师数年。
顺治帝欲封为禅师。
以身为弟子,不敢与师同受封号,力辞,复还龙溪。
雍正间追封明道正觉禅师。
有《语录》。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行森,字筇溪,别号慈翁。
姓黎氏,博罗人。
生质清颖,器宇神俊。
年及壮,游,偶感疲困,倚枕间,忽闻鼓吹声,顿省根源,不从他有。
遂决志出家,依雪峤信。
信寂后,乃参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林琇,洞明心要。
令分座说法,四众参承,机辩敏捷,解说入妙。
一时目为大鹏劈海,且称为“森铁棒”云。
及开化龙溪,缁侣云集。
清室龙兴,世祖入关,奠鼎燕京,崇礼佛乘,诏集高僧。
时顺治戊戌,玉林琇应召入都,因令森主报恩。
己亥,玉林还山,森奉诏留京师。
世祖恩眷,礼遇优渥,屡降谕旨,欲加封号。
森以师弟不敢并受,辞之甚力。
既而请谒五台,宿显通寺。
寺前遇一老妪,手持竹篮,口嚼石子。
与语,深明宗旨,呼森为大通佛。
自五台还京,乞归龙溪。
世祖名所居寺曰圆照。
御书题赐,以宠异之。
森持律精纯,导众严整,雅有百丈风。
受世祖知遇甚深,及其归里,如日边云影,既离绛霄,即随意孤飞断崖荒水间,不挂一丝。
康熙十六年游华岩,曰:“此中修篁奇石,可以卧数江帆。
吾老此矣。
”乃自刻化期,手书封龛偈而寂。
春秋六十有四,僧腊三十有六。
至雍正十一年,追封“明道正觉禅师”。
御题赞曰:“一人首出,八表升平。
爰有龙象,僧中之英。
十虚融摄,正眼洞明。
日光月华,水绿山青。”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本画,字天岳,别号寒泉子,姓萧氏,蕲春人。
幼性聪慧,年方四周,听塾师诵书,随声咿唔,曰:“我亦能诵。
”试之果然。
因令从读,日数百言,颖异迈俦。
稍长,随父避寇匡卢,恍然旧游,白父出家,就大林慧剃染,锐志苦学。
偶尔婴疾,乃礼诵习禅,以资静摄。
因阅镫录“藏身处灭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怀疑不已。
一日晓起,宿鸟飞鸣,有省。
时往参雪峤信于开先,问:“某也坠地二十年,未知坠地事。
”机语契合,从兹服膺。
后依山翁忞于布木台,会天童密云示寂,相随过四明,乃于龛前受具足戒。
明年,忞继席,尝于侍立次,问:“大慧谓:参禅贵得命根断,若命根未断时如何?
”忞喝曰:“汝识何为命根!
”乃豁然而悟。
后再参信于云门,书云门大树授之。
又参箬庵问于夹山、玉林琇于大雄,皆器重之。
忞往台州广润时,招画至,忞即升座告众,授以衣拂。
后结茅于黄石岩,三年移牧石庵,首开法于龙门。
迁海会,历杭之佛日清流,越之平阳,尝再至焉,为日最久。
康熙丙子,延居天童,年已七十六矣。
圣祖南巡,赐宸翰石砚诸物至山,画对使赋诗,恭谢盛典。
癸未冬,营寿藏于东谷。
乙酉春,搆归来庵退休,命弟子伟载乘主院事。
是冬,书偈云:“辞世向谁辞,西方太远哉?
不如遗蜕葬山阿,日听长松响天籁。
”伏枕数日,吉祥而逝,寿八十五,腊七十三。
有《六会语录》及《牧石吟诗卷》《直木堂》《晚云楼》诸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泽,字云外,姓汪氏,婺源人。
父南栖居士,旷达不群,有高世志。
母氏王,诞泽之夕,梦麟舞于庭,觉而告居士,居士曰:“吾所梦亦然。
”因名应麟。
八岁入乡塾,授以《千字文》语,便问:“天是何物造成,到何处止?
”塾师曰:“尔且读,将自知。
”泽曰:“不识得,何用读?
”居士闻之,曰:“儿殆道学者流,非功名中人也。
”年十一,失恃,又八载亡怙,贫苦艰辛,郁劳心病,呕血几昏,祷佛求救,若有神诏,归心三宝,病当自愈。
觉而自誓,其病渐瘳。
遍游僧舍,从读佛经,决志出家。
癸酉,投黄山云谷院无易守师脱白,易久参云栖,受念佛三昧,命泽依行,日念佛三万句,诵《华严》一卷,礼佛百拜。
如是一年,而神观精明,志气轩朗。
甲戌冬,受具戒于姑苏茂林,遂过云栖礼莲池塔,山中耆旧留居二载。
忽闻唱僧名,僧应阿弥陀佛,有省,遂上天童叩密老人。
时有启迪,而土音难晓。
后举薰风自南来䛡,占颂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今朝寒冷甚,向火恰相当。
”密笑而诫之曰:“须勤学,老僧不孤负汝也。
”无何,病困,为同侣僧不易邀往杭州,及赴阳山召,不易复彊之偕行。
阳山者,即通授。
泽初见山,问:“万峰头上目视云霄,作么生?
”山一笑目之。
即呈偈云:“闻说阳山选佛场,一条拄杖绝商量。
谁知别有真消息,笑里藏刀人未防。
”自是,与山日惬。
再踰年,山主磬山,泽随侍。
一日,举铁牛过窗𢹝话,泽下语数十转,皆不契。
山曰:只是桶底未全脱。
泽愤而再参,沈坐终日,忽风揭门帘,扑落作声,将从前知解窠臼一齐打落,透到通身无念无依处,不胜快活。
入方丈密启其意,山手书法语并衣拂付之,且云:“子将来有超越之见,但世故未谙,早出恐鲜福耳。
”泽曰:“愿终身岩谷。
”乃入匡山,借居五乳峰破庵,囊钵萧然,日采野蔬和米作璎珞粥食之。
偶携篮涧边,寻摘苦菜,失足跌下,惊起山禽,飞叫一声, 然休歇如云开日朗,因作颂曰:“钟残漏尽一声鸡,脱尽从前悟裹迷。
大用纵横施巨阙,汪汪洗土不成泥。
”旋迁雷光庵。
泽隐匡庐八载,严操切究,光颖渐露,大江南北颇传其机缘语句,咸思亲灾。
而禅者负米往来,苦于崎岖,泽悯之,且将为法求人。
戊子春,舟溯浔阳而上,至大江之北,止于蕲之大泉山,蕲黄本大医故里,数百年来不闻正法,禅德过寓亦罕。
泽始至,创法席聚众,棒喝轰奔,州守闻而怪之,过候泽,泽质直,不克尽宾主礼,州守怒。
己丑春,假他事持兵马来,竟火大泉山寺,泽对火说法,曳丈下山,栖于蕲北菩提寺。
庚寅春,过黄梅扫医祖塔,于双峰至冯茂,返道经紫云寺,寺本千岁宝掌遗址,代有高人。
闻泽至山,众遮迎以休夏,诺之。
山最高处,其路僻绝,去人烟甚远,泽甚安之,幽居数载,学侣千指,语句布流,诸方赞赏,如庐山木陈、宝华朝宗与玉林国师皆岁时款密,屡通书问。
辛卯,赴高山寺说戒。
壬辰岁旱,蕲黄尤甚,禅众数百,皇皇待食,乃欲散众下山,移人就粟。
会湖南道素敦请,遂之神鼎,盖宋洪諲所开山也。
癸巳,沩山慧山修礼相迎,泽许之,以神鼎初兴,未即往也。
甲午季冬朔日示疾,自书属累千馀言。
三日,作偈曰:“是非海内展全机,多少时师尽皱眉。
此日一言无可付,江南江北大家知。
”又云:“神鼎龛无人封,自作偈自封之。
三十年前平贴地,三十年后大神奇。
”驱众出户,端坐而逝。
泽悟门既正,重自刻厉,扫除枝叶,直透未后牢关,有语录、拈颂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