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皮锡瑞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龙湛霖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5 【介绍】: 清湖南攸县人,字芝生。
同治元年进士。
授编修。
光绪间历充江西、江苏学政,在赣聘皮锡瑞主讲经训书院;在苏行格致新法,购置译籍仪器,使南菁书院声誉日著。
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
因病乞归。
虽病废久卧,仍移书中外,力保粤汉铁路主权。
维基
龙湛霖(1837年—1905年),字芝生,湖南攸县(今湖南省攸县)人。进士出身。咸丰七年,乡试中举。同治元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二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光绪九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光绪十年,任翰林院侍读。光绪十二年,署国子监祭酒,改侍讲学士。光绪十三年,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光绪十四年,任江西学政、翰林院少詹事。光绪十七年,任詹事、内阁学士。光绪十九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刑部右侍郎。光绪二十年,任江苏学政。为音乐家邱之稑的《律音汇考》作序。
廖平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
晚号六译。
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
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
廖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廖平出身于贫困之家,父亲曾为地主放牧,后靠卖茶水为生。
廖平早年学习宋学和八股文,昼夜苦读,成年后,仍勤学不倦。
同治十年(1873年),补县学生(秀才),三年后参加科试,受到四川学政张之洞奖掖,以学识拔之,入尊经书院,自经解与经学历史省思经今古学。
光绪五年(1879年),师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常就王闿运请业,每至深夜,尤重《春秋》,光绪七年(1881年),注《谷梁春秋》。
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何氏公羊春秋续十论》,次年又著《何氏公羊春秋再续十论》。
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印《古学考》(本名《辟刘篇》)与《知圣篇》,康有为的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皆受其影响,廖平多次指责康抄袭自己,康始终讳言莫深,不予表态。
梁启超承认其师受廖平影响为“不可诬”。
皮锡瑞也指出:“康学出于廖”。
张之洞甚至认为康有为为廖平的嫡传弟子。
钱穆以为康有为剽窃廖平的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道:“盖长素《伪经考》一书,亦非自创,而特剽窃之于川人廖平。
”甚至说“康门学说,尚是廖季平范围”。
但也有学者指出两人是同时发明,没有抄袭问题。
光绪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应礼部春闱,中贡士。
次年补殿试,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
朝考三等,授知县。
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改为龙安府儒学教授。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成都创办《蜀学报》。
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铁路月刊》主笔。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赴成都洽谈出版事业,至乐山时,忽发大病,其子廖成励将之抬回,半途卒于河坎场。
章太炎撰写《清故龙安府教授廖君墓志铭》。
廖平之女廖幼平编有《廖季平年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9-1915.3.5,一名赤,字伯华,江西德化人。
同治八年(1869)生,与夏敬观同师皮锡瑞,经词章,根柢深厚。
光绪丁酉(1897)上副举。
以甲午(1894)受刺激,戊戌(1898)从康、梁变政,主沪萃报馆。
梁启超离湖南,举念祖代时务学堂讲席。
未行而难作,念祖匿于乡,旋趣金陵,依杨文会学佛。
嗣后留学日本十余年,以民国四年(1915)三月五日客死。
临终,自撰挽联云:“无限惭惶,试回思囊日壮心,只余一恸。
有何建白?
惟收拾此番残局,准备重来。
”(参考《忍古楼词话》及欧阳渐撰:《桂伯华行述》。)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敬观(1875-1953) 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
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学习,曾入张之洞幕府,办两江师范学堂,任江苏提学使,兼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和中国公学监督。
光绪三十五年(1909)辞官,1916年任涵芬楼撰述,1919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4年辞职闲居上海,著书作画以终。
江西诗派名家,专学孟郊、梅尧臣,词则出入欧晏,朱孝臧称可与文廷式相颉颃。
有《忍古楼诗集》、《吷庵词》、《忍古楼词话》、《词调溯源》等。
人物简介
夏敬观(一八七五—一九五三),字剑丞,江西新建人。早年即以诗司名播南北。曾任中国公学监督、浙江省教育厅长等职。工山水、花卉。有《忍古楼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