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章简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3 【介绍】: 清江西德化人,字文甫,号照斋,又号藕舲。
道光二十年进士。
历任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翰林院掌院学士。
咸丰初曾与陈孚恩等拟定“江西团练章程”。
光绪间官顺天府时,修《顺天府志》。
卒谥文敏。
维基
万青藜(1821年—1883年),字文甫,号照斋,亦号藕舲,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人,清代官员。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大考第一,升侍讲侍读学士。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吏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顺天学政、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顺天乡试正考官、顺天府府尹、咸丰壬戌科会试副考官、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玉牒馆副总裁、教习庶吉士、盘查三库大臣、同治甲戌科会试正考官、吏部尚书、武英殿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等。光绪初纂修《顺天府志》。卒谥文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909 【介绍】: 清安徽寿州人,字燮臣。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光绪间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为帝师。历工、礼、吏、户各部尚书。戊戌新政时为管学大臣,管理官书局,开办京师大学堂。以反对废立,引病解职。辛丑议和后拜武英殿大学士,任学务大臣,充资政院总裁。卒谥文正。
维基
孙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出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主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停止新政,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周盛传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3—1885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薪如。
周盛波弟。
同治间以哨官从李鸿章征伐太平军,累擢为总兵。
以后历经平定捻军、回民起事等役。
光绪初,奉李鸿章命经营津沽屯田。
官至湖南提督。
卒谥武壮。
有《操枪章程》。

人物简介

维基
福锟(1834年11月5日-1896年10月10日),爱新觉罗氏,字蓟甫,号箴庭、珍庭、珍亭,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嫡次子理密亲王允礽(废太子)六世孙,因其当上大学士后于朝廷声名显赫,人称福中堂。
福锟为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九年(1859年)己未科第二甲进士,授任吏部主事,晋升吏部员外郎。
光绪五年(1879年),由吏部员外郎迁右庶子,擢任太仆寺卿。
光绪六年(1880年),赏任副都统,任西宁办事大臣。
光绪八年(1882年),召命授任兵部侍郎,再历调刑部侍郎及户部侍郎。
光绪十年(1884年),擢任工部尚书,兼任步军统领,后被受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后再调户部,任协办大学士。
福锟于户部驳斥机器制造及鼓铸钱币之弊,议革职,后改留任,很快得以复职。
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加封太子太保衔,再封詹事府右庶子。
当时,崇文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张之万交纳外官,结党营私,命福锟偕同刑部尚书潘祖荫访查,后證明张之万之清白。
光绪十七年(1891年),授任体仁阁大学士。
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太后万寿,赏双眼花翎。
时年京师常有盗案发生,福锟先禁止步军以严刑迫令盗犯招供,遂令盗贼更显放肆,于是福锟决定奏请通布缉捕章程,严拿罪犯,得允。
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甲辰(1895年6月26日),福锟致仕。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丙申(1896年10月10日),福锟卒,光绪皇帝派贝子溥伦领侍卫十人,前往奠酒,并赏陀罗经被。
赏其子毓方为郎中。
寻予谥文慎。
黄思永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思永(1842年—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江苏江宁县五城人,祖籍安徽徽州。
晚清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书法家。
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光绪六年(1880年)以拔贡京官考取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充会试同考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国子监司业。
官至侍读学士。
后弃官经商。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行改革措施,设立农工商部,特聘黄思永和南通状元张骞为顾问。
二人共同起草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章程》以及铁路、矿务、商标等部门的相关章程和法规,致力于扶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时人有“商部两状元”之誉。
又与翁同龢、文廷式等为帝党中坚。
民国三年(1914年)卒于上海。
冯锡仁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冯锡仁(1845年—1911年)字伯育,号莘垞,湖南沅陵一都(今柳林汊乡)人。
清末官员。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冯锡仁入县学。
后入岳麓书院。
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登进士,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
后授兵部给事中,加三品官衔。
光绪十三年(1887年),冯锡仁回沅陵县为母亲治丧。
在该县,他发现里正包征钱粮,向农户增派附加和杂费,从中渔利。
冯锡仁乃访辰州府知府和沅陵县知县,并约集士绅共同商议,废除里正包征制度,制定了钱粮征收新章程,由县衙在各地布点设柜,由农户自行赴柜缴纳钱粮,取消额外附加和杂费。
光绪二十年(1894年),冯锡仁回沅陵县巡视,发现民众因去年旱灾而歉收,饥民很多,知府、知县则未赈济。
冯锡仁发现知府贪脏枉法,乃上奏将其罢免,并由抚衙赈济灾民。
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新总督刘坤一荐冯锡仁掌管前敌军总营务处。
不久,冯锡仁辞职返回家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抚庞鸿书奏准,由冯锡仁总理湖南矿务三路公司,并兼办西路矿务。
宣统元年(1909年),冯锡仁当选湖南咨议局议员,旋出任副议长,次年,当选为资政院议员。
晚年,冯锡仁创办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并任监督。
宣统三年(1911年),冯锡仁逝世,享年66岁。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式钊,字楚生,云南省永昌府保山县人,同进士出身。
原籍云南,生于湖南。
与朱庭珍、赵藩、陈荣昌并称“滇南四杰”。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六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刘鹗夥同程恩培和吴式钊二人成立豫丰公司。
吴式钊以豫丰公司名义与福公司代理人罗沙第签订《河南矿务合同章程》。
后来此事遭河南士绅反对,清廷革除了吴式钊的翰林院编修职,褫革回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好友沈荩谋刺慈禧太后,被吴式钊出卖,联合庆宽向慈禧太后告发,慈禧大怒,下令捕杀沈氏。
日后吴式钊以功升为六部主事。
然卖友求荣之事,为士论所鄙,终生不得志。
民国初年,吴某易名,担任龙济光的咨议,不久病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5—1900 【介绍】: 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字伯茀,号菊客。
宝廷子。
光绪十四年进士。
充京师大学堂分教习,赴日本考校章程
既归,政变作,乃闭门不出。
八国联军陷京,自缢死。
有《日本风土志》、《菊客文集》、《读经札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宗室寿富,字伯茀,郑献亲王九世孙。光绪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殉难。有《伯茀诗存》。
维基
宗室寿富(1865年4月3日—1900年8月17日),同治四年三月初八日亥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字伯茀,号菊客,又号兰客,清朝镶蓝旗第五族宗室,溥字辈,诗人、词人。寿富自幼博览古籍,擅长古文、诗、词,尤其谙熟《周官》、《三礼》、《太史公书》,同时涉猎外国各国历史,读书过目不忘,又通习算术,著有《四元玉鉴补释》。品性刻苦孤傲,有其父宝廷之风,喜好欣赏山水泉石,静默而不见喜怒,每当谈及忠孝之事则凛然动色,自幼时已然被视为大器之才。宝廷罢官时间早,家庭经济贫困,甚至无法满足餐食,于是遣寿富就学于外之同时自己教授七经。年纪稍长,受业于张佩纶及张之洞门下。治经学不局限汉、宋,惟倾向二程;论天下大势,主张泯除满汉畛域为先。寿富崇尚气节、重视新学,孝顺事奉父亲,总是委曲以符合其父意旨。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顺天府宗室乡试举人。十六年,父亲宝廷去世,铺草席、枕土块、不吃盐酪酱料,服丧二年馀;萨廉认为过于矫情,录取寿富的乡试副考官翁同龢则表示「敬之爱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190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长儒,号啸圃。
光绪十八年进士。
官至奉天提学使。
工文章,通中外掌故。
辛丑后规画京师大学堂章程
又主张废美国粤汉铁路借款合同以保国权。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张鹤龄,字长孺,号筱圃,阳湖人。光绪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奉天提学使。
维基
张鹤龄(1867年—1908年),字筱圃,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教育家、进士出身。张受书之子。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允言(1869年—1926年),字伯讷(一作伯纳),幼名荣,直隶省遵化直隶州丰润县人,曾担任大清银行总监督。
进士出身。
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23名。
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26年,八国联军佔领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张允言这个户部小官追随慈禧到西安避难。
一年后,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后,圣驾回銮。
回京后的两年,张允言获升为户部郎中,类似现在的财政部长,官秩正五品。
光绪29年,慈禧下旨,命令外务部左侍郎载振与户部右侍郎那桐,选带户部两名司员,组成代表团,赴日本大阪参观第五届劝业博览会,考察日本的银行、金镑及印花税等情况。
在日本参观访问期间,那桐与张允言、瑞丰参观了日本与三井等多家银行,并访问大藏省,张允言更与瑞丰同日本银行家进行座谈,收集有关书刊及文件,了解近代银行的规章制度与经营管理模式。
回国后,张允言著手创建户部造币总厂,同时兼任财政处兼职提调,官职有提举调度的意思,是经济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员。
两年后,清廷为了整理币制,成立大清户部银行,以负责铸造货币及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军机大臣鹿传霖举荐张允言出任总办,成为第一任国家行长,拟定了试办户部银行章程32款。
到了光绪32年,清廷因推行新政,户部改称度支部,户部银行因而改名为大清银行。
为了培养金融人才,后来更成立大清银行学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是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美国经香港回国抵达上海;29日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此时除上海分行尚在支撑门面,大清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均已歇业。
两天后,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由吴鼎昌、叶揆初、宋汉章等发起成立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请求将大清银行改组。
孙中山下令将大清银行改组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中国银行开始营业。
张允言在辛亥革命后閒居天津,到1926年病逝。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